扶阳理法之要

□ 蒋永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

  ·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

  ·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郑氏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源于坎肾,以坎离水火交济为基础,病理上有盛衰与升降之变。

  ·在郑钦安看来,阳虚包含两种状态,一是阳的亏虚,即质量和功能的不足;二是阳的离位,即阳不能守于内或固于下。而亏虚和离位又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

  郑钦安“扶阳原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扶阳(见本版2019年3月28日《郑钦安扶阳理论始于坎离说》)。而通过“方药应用”介绍,我们又了解到临床上他是如何扶阳的,并谈及了一些更具体的治法概念,如纳气归肾、先后天并补、补坎益离、泻火抑阳,以及培中与扶阳的关系问题等(见本版 2019 年4月4日《郑钦安扶阳方用药规律》)。扶阳,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治疗大法,在临床应用中,可以归纳为三点。

根在阳气

  阳气是郑氏临床治疗的根本 

  郑氏理论虽最重坎阳,然又有三阳之论,其临床施治是有区分的。比如用药,郑钦安认为附子补坎阳,干姜暖中宫,桂枝(肉桂、桂心)偏于扶心阳,吴茱萸更宜暖肝木。因此,凡组方有附子的方剂,他都认为功效是(或包含有)补坎阳或补先天,如补坎益离丹、潜阳丹、附子理中汤等。即使附子泻心汤,郑钦安的理解也与众不同。他不认为此方对应阳虚于外、热结于中的证候,而认为病在少阴,热伏阳虚,“用芩、连、大黄以泻少阴无形之伏热,又用附子以固根蒂而追元阳。”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亦为一种角度。当然,附子所温之阳,一定就是肾阳?在配伍之后的功效是否有改变?如附姜与附桂的组配,温阳的效应和机理有区别吗?这是一些有待探讨的问题。但在郑钦安的扶阳论中,“以阳为根”就是独重坎阳。此阳与心阳、中阳有着“道可道,非常道”的密切而模糊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索。

  郑氏扶阳可分回阳与温阳

  回阳 四逆汤为回阳主方,郑钦安在著述中言及的同类方还有白通汤、当归四逆汤、补坎益离丹、潜阳丹等。其主要治疗病症虽含《伤寒论》所言亡阳者,但更多用于阳虚重症,如阳虚下血、气喘痰鸣、吐血困倦、朝食暮吐、背冷目瞑等。阴寒内盛、冷症毕露是这类病症的病机和证候特征,故附子、干姜多为方中主药。

  温阳 有上、中、下三阳之分,如理中汤温中阳、姜桂汤扶上阳,建中汤治阳虚。由此可见,温中阳在郑氏扶阳法中的重要地位。阳分为三,郑钦安在治法中十分注重三阳的关系调谐。温三阳,很少单用,常常三阳兼治并调,如郑氏认为附子理中汤可先后天并补、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交通阴阳、桂苓术甘汤可脾肾并治等。

本于脾胃

  郑氏扶阳注重脾胃前已述及,但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答案有两点,此两点虽是传统中医的固有认识,但在临床应用上,郑氏却自有心得。

  脾胃为生化之源

  由于人体精气化生于此,故郑钦安提出“外感内伤之病无不因于脾胃之虚”,并将建中、理中看作张仲景所立的两大治法。前者是“建中以御外”,后者是“理中以治内”,称这一内一外两法为“千古治病金针”。当然,他强调的脾胃之治,其实是温脾阳,如郑氏建中汤是张仲景的小建中汤加附子,同时减少了白芍和饴糖的用量,使该方温中扶阳之力大增,并明确其为“治阳虚之总方”。

  脾胃为升降枢纽

  坤土处于坎离二阳之间。郑钦安提出上下不交是阳虚病变的基本病机。他认为水火不济、升降失调、虚中有实、实中夹虚多始于中阳运转不利。故他论述病机、确定治法、调配方药常从升降切入,其中又以脾胃枢纽为要。一些调升降、交水火的方剂,几乎都要加脾胃之药,或为君、或为臣、或为佐使,其用意便在保此枢机上。如补坎益离丹中用姜、草,他说:“加姜、草调中,最能交通上下,故曰中也者,调和上下之枢机也。”他还专就甘草的功用指出:“古人立法立方,其方皆有升降,皆用甘草,诚以阴阳之妙,交会中宫,调燮之机,专推国老。”

理重升降

  在郑氏的阳虚辨治中,常言及升降,这源于坎离之说。因为,坎离水火是上下相济的升降关系,由此衍生而出的三阳说和中阳说也都蕴含升降之理。故郑钦安在探讨病机、治法、方药时常涉及升降,尤其在解析一些阳虚重证(如四逆汤证、白通汤证等)更是如此。但他所言升降有特殊的含义和征象,以《医法圆通》所载三个病症为例。

  阳虚自汗

  “上中下三部阳衰,皆能出汗,统以阳名之。其人定多嗜卧,少气懒言为准。法宜扶阳,阳旺始能镇纳群阴,阴气始得下降,阳气始能潜藏,乃不外亡。法宜回阳、收纳、温固为要,如封髓丹,潜阳丹,黄芪建中汤,回阳饮之类。”

  阳虚头痛

  “阳虚日久,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定,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系危候。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大剂白通、四逆之类。”

  阳虚目翳

  “七情之扰,总属伤神。神者,火也,阳也,气也。过于喜者损心阳,则心中之阴邪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生赤翳障雾。过于怒者,损肝阳,肝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青翳障雾。过于忧思者,损脾阳,脾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生黄翳障雾。过于恐惧者损肾阳,肾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生黑翳障雾。过于悲哀者,损肺阳,肺中之阴自盛,即为客邪,上乘而为白翳障雾。此数目疾,定无羞明红肿痛甚,恶热喜冷,其人少气懒言,身重嗜卧,面色青白,脉或虚细浮大中空,种种情形,皆是内伤虚损而生者也。亦有一发而即痛胀欲裂,目赤如榴者,由先天真气附肝而上,欲从目脱也。定见唇口黧黑,或气喘促,喜极热汤水,六脉或暴出如绳,或脉劲如石,或浮大而空,或釜沸者是也,法宜回阳收纳为要。伤于心者,可与补坎益离丹、桂枝龙牡汤;伤于肝者,可与乌梅丸;伤于脾者,可与建中、理中汤;伤于肾者,可与潜阳、真武、封髓等方;伤于肺者,可与姜桂汤、桂苓姜半汤;先天真气暴出者,可与回阳、白通汤……”

  独特的阴阳辨证

  以上辨治方式属于阴阳辨证范畴,广泛见于郑氏对阳虚的辨治。与现代中医八纲辨证中的阴阳辨证不同,此阴阳辨证强调人体阳气根源于坎肾,以坎离水火交济为基础,病理上有盛衰与升降之变。在郑钦安看来,阳虚包含两种状态,一是阳的亏虚,即质量和功能的不足;二是阳的离位,即阳不能守于内或固于下。而亏虚和离位又是相互影响和关联的。病变的发生,多因于各种原因所致阳虚和阴盛的状态,继而发生阳失本位、浊阴僭越的升降逆乱。这种阴阳的升降失序,阳占主导地位,阴为从属,故阳归本位是扶阳的一个重要环节。

  上述三个病症中:证候为阴寒内盛背景下出现自汗、头痛、目翳;病机为阳衰、阳虚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阴邪自盛上乘、先天真气上脱;治法为回阳、收纳、温固。书中三病证共列14方,其中桂苓姜半汤无组方和功效说明,其余各方,如封髓丹、潜阳丹、白通汤、四逆汤、回阳饮等5方的功效明确记述为“回阳收纳”或“纳气归肾”,补坎益离丹、桂枝龙牡汤两方功效为“交通上下水火”,此外的方剂功用也无不涉及阴阳水火的升降。

  升降失调的调治

  在传统中医辨治理论中,升降失调的调治是针对人体气机病变,尤其是有特殊功能关联的脏腑间的气机紊乱,如脾与胃、肝与脾、肺与大肠、肺与肾。此类气机紊乱在证候表现上多有胀满、疼痛、便秘、喘咳等气机壅塞的症状。在治法中包含升发与潜降两个部分,这与药性中的升降浮沉是对应的,故组方多配伍具有理气、降气、升发功用的药物。

  郑氏所说升降与此不同,其辨治对象是以“阳虚寒盛”为病机本质的一类病症,强调的是阳虚不守、阴寒僭越。所言阳虚,既包括阳气的绝对虚衰,也包括阴寒过盛的相对虚衰。阳虚与阴寒,前者是本,是内在的;后者是标,是外象的。在某种意义上可说,临床是通过阴寒之象来确定阳虚存在的。在这一点上,郑氏与传统中医理论是一致的,但在阴寒僭越的问题上却又有不同。他将阴寒内盛时出现的各种反常或极端的证候都视为僭越,并把这种僭越看作阴阳升降失司的特殊征象,除寒极生热的典型表现外,如上述三症中的自汗、头痛、目翳。在郑氏阴阳升降辨证中,气机不调、壅塞不通的情况一般没有,或有也不是主要的。他所论及的升降失序是隐性的,且主要限制在阴阳(病理表现为寒热)范畴内。郑钦安言水火亦为阴阳,却又将其限制在坎离范畴内。在治法上,他注重的是回阳,温阳,必要时也会抑阳,降火,却很少升阳。回阳温阳之中,又 以脾胃中阳为基本,故郑氏所说扶阳是重生化和中焦枢机运转的。

---<中国中医药报> 2019.5;第5065期;

(0)

相关推荐

  • 按图索骥 | 黄元御的气——以升降理论诠释的“劳伤”(一)

    腔调中医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简蠹 ,作者一行爹 简蠹人无百年不死之人,所留在天地间可以增山岳之气.表五行之灵者,只此文章耳.--傅山   简蠹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试图从中医经典探寻线索,在古籍中 ...

  • 扶阳理法快速治愈腰腿痛1例

    患者宋某,男,54岁,某机关干部,因腰腿痛两月余,经治无效前来我处就诊.患者体型略胖,常喜饮酒,右侧腰痛伴下肢麻木放射痛两月余,食纳睡眠均可,咽干有痰,微怕冷,颈僵,出汗不多,肢体困倦,小便黄,大便溏 ...

  • 扶阳灸法 | 灸调中风后遗症---从半身不遂到能站立行走

    ----- ----- 案例提供来自于 范长伟灸草堂广州店灸师  赵腾飞 脑卒中即"中风"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严重残疾的首要原因.近年来,中风占据我国国民死因首位,因其病死率.致残率 ...

  •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中医的扶阳之法

    读经典,领略古人智慧. [原文]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 ...

  • 扶阳灸法|这样竟治愈了父亲的耳鸣问题!

    ----- ----- 案例提供来自于 灸匠人 王卉 引言 我一直视艾灸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到书院学习艾灸也是我长久以来的愿望.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终于成为了书院 ...

  • 扶阳脉法与用药

    (2020-02-01 19:53:07) 转载▼扶阳脉法与用药病人右手脉脉位浮沉脏腑脉象用药尺浮取大肠脉紧附子细辛大黄肉豆蔻脉实大黄枳实沉取命门脉弱上安桂硫黄刀韧脉盆腔内癌症脉关浮取胃脉紧小茴香良姜 ...

  • 扶阳六经辨证法|做一个心中有光的人

    导读 <扶阳六经辨证法>正式开班!还魂汤如何治疗惊吓?桂枝甘草汤是如何起阳火?各种光怪陆离的扶阳知识等着你来探索! 扶阳那些事 扶阳呢,他是中医的一个学派,中医究竟有多少个学派? 据说国家 ...

  • 冬天,踮脚跟才是最好的扶阳之法!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 ...

  • 扶阳灸法 | 因何而痒,如何止痒

    ----- ----- 供稿来自 传艾书院讲师 孙大为 前两天有位学员在群里提问: 一位客人主要问题是腘窝处发痒,艾灸后不痒了,但灸后几天一直感觉有阵阵热浪在小腿处涌动,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现象其实 ...

  • 张吉成:左前胸疼痛、入睡困难,扶阳通脉法温阳散寒通心脉

    张吉成:左前胸疼痛、入睡困难,扶阳通脉法温阳散寒通心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