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掠影 ||孔祥田
作者:孔祥田
老友汪明先生,是市老年大学摄影班的骨干成员,学习勤奋,钻研深入,寄情山水,佳作迭出。近日,欣赏他发在朋友圈的系列作品,记录了环游甘肃青海的精彩瞬间,不禁又被带回到去年9月中旬的那次西游途中。汪先生所拍摄的一组组景点,正是当初我们曾经“到此一游”之地。
他摄影的第一个专题为“张掖七彩丹霞”。这也是我们那次西游行程的第一站。记得9月12日早晨,乘坐“大漠旅游”大巴车,从兰州市内的酒店出发,前往张掖市丹霞景区,领略七彩丹霞的奇异风光。
这个景区,平均海拔在1850米左右,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宽约10公里。该丹霞地貌群以其面积广大、群落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而著称。不仅色彩缤纷,呈现红、黄、白、绿蓝等多种色彩,而且形态各异,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异常艳丽,让人惊叹不已。
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处处引人入胜,美不胜收。山岳风光、千姿百态,是一景;怪石峥嵘、形象逼真,是一景;雄伟壮观、精雕细刻的窗棂宫殿群落,更是一景。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的复合区,多次被国内外媒体评为中国最美奇异地貌。
进入景区,乘坐观光车一路向前,要经过4个观景台,可以逐一观赏。因时间所限,我们选择在第一和第四观景台逗留时间稍长,其他两处,则一掠而过。
游览结束之后,还有一项精彩的活动是不可不提及的,那就是观看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
该剧讲述的是张掖在汉朝和隋朝时期的传奇故事。大汉年间,战乱不断,渴望和平的西域诸国,终于盼来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共享丝路繁华。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牵引出古邑甘州的繁华市井,络绎不绝的餐馆客栈、跨越千里的罗马商队、异域风情的胡姬酒肆,精彩纷呈。公元609年,隋炀帝率领文武百官、众多嫔妃以及10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西行,途遇艰险,痛失爱妃。重新上路后,西行至焉支山,置办万国盛会,留下了千古传唱的经典……而随着沙尘暴、暴风雪、飞沙走石、怪兽环伺、民族英雄的不经意间转换,张掖的传奇历史便栩栩地展现于观众面前。
如果说白天的景区游览,是一饱眼福的话,那么,晚上的观看演出,则是享受一场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跟随着人流从剧场走出,仍然长时间沉浸在那段让人震撼的历史岁月之中,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汪先生拍摄的第二个专题是“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的三大奇观之一。我们到达嘉峪关,是9月13日上午11:00左右。然后,在景区参观了大约一个半小时。
坐落在市区西南约6公里处的嘉峪关,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西端的险要关隘,也是长城现在保存较完整的一座雄关,为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与万里之外的山海关遥相呼应,名闻天下。其所筑的城楼,由外城、内城、瓮城、罗城、城壕等多个部分组成,构成多道防线,形成了一个壁垒森严的军事防御工程,是河西走廊的第一隘口。
汪先生摄影的第三个专题,便是“鸣沙山·月牙泉”。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所在。我们游览这个著名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是在9月14日上午。此处,素来以“沙漠奇观”而闻名于世。
鸣沙山、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是敦煌的重要名片之一。鸣沙山,由流沙积聚而成,沙体遇到摩擦震动,便会殷殷发声,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故名“鸣沙山”。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有一泓碧水明净如镜,这就是月牙泉。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落入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因外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千百年来,泉水不被流沙掩没,不因干旱枯竭,似得神助。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名,水以神而益秀”。游人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在泉边畅游,都会骋怀神往,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这种“山泉共处,沙水同生”的奇妙景观,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
“敦煌莫高窟”,是汪先生所拍摄的第四个专题。我们知道,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洞窟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有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去年的9月14日下午,我们在这里先后参观了96号、100号、148号、138号等4个洞窟。对于壁画及其所表现的丰富内容,游客大多比较陌生,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但我们走马所见的直观感觉却是,几个洞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作为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莫高窟静静躺卧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之中,四周布满沙丘,洞窟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之上,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的第五个专题,为“翡翠湖”。我们游览翡翠湖,是在9月15日下午的三四点钟。这天一大早,就乘车离开敦煌,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青海省德令哈市。坐在大巴车内,一路向外望去,空旷辽远,满目荒凉,车辆稀少,几无人迹。
这里是青海省海西州境内的另一处绝美之地。声名鹊起的大柴旦翡翠湖,以其宛若翡翠般颜色的湖水所形成的另一种天空之境似的美丽,吸引了各方游客纷至沓来。从上帝视角俯瞰整个湖面,如同数颗碎裂的绿宝石,引人注目。黑褐色的土地、银白色的盐晶、蓝绿色的湖水,色彩缤纷艳丽,无不惊艳眼球,是人迹罕至的绝世秘境。
此处的湖水,颜色如翡翠般美丽。湖中含有丰富矿物和数十种化学成份的卤水,是中国无机盐工业的重要宝库。这里的盐类,形状也十分奇特,随手抓起一把,放在阳光下细看,有的像璀璨的珍珠,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水晶,有的像宝石,因此才有珍珠盐、玻璃盐、钟乳盐、珊瑚盐、水晶盐、雪花盐、蘑菇盐等诸多美丽动听的名称。
汪先生的摄影作品,融纪实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既再现大美风光,又兼顾行程先后。他的第六个专题,是“茶卡盐湖·天空壹号景区”。我们那次的西游,也是这样的行程。9月16日早晨5:10出发,前往茶卡盐湖,游览天空壹号景区。
“茶卡”,藏语意思为“盐池”。与其它盐湖不同的是,茶卡盐湖为固、液并存的卤水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湖面海拔3100米。盐湖水域宽广,银波粼粼,天空白云悠悠,远处苍山峥嵘,蓝天、白云、雪山映入湖中,如诗如画。四周牧草如茵,羊群似珍珠洒落。
漫步湖堤,犹如进入盐的世界。远望积盐似雪,近看白云倒影,纯净的天空和整齐的色块,构成了湖面一道亮丽的风景。旅游地理类杂志评价此处为“人ー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此言不虚。
离开天空壹号景区,即乘车前往青海湖。下午的行程,是游览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看汪先生朋友圈的摄影,第七个专题就是“青海湖”。
青海湖,藏语称“措温波”,意即“青色的海”。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到ー倍多。湖面东西宽,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水平均深度21米以上,最大水深为32.8米,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比两个东岳泰山还要高。它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烟波浩淼、碧浪连天的青海湖,就像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镶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高山与草原之间,构成了群山、湖水、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景色和绮丽风光。
其二郎剑景区,位于湖的东南岸,是一条狭长的陆地堤带。这个尖形半岛,自南向北伸向湖内十几公里,形状酷似一把长剑,景区的名称即因此而来。古籍记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故二郎剑又名“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及特有的民间文化活动,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
置身湖区,蓝天、白云、雪山,蓝色的湖水、飞翔的海鸥,让人感觉到“青海湖水天上来,海天一色无纤尘。”这一刻,涌向游客心头的是雄壮,是崇敬,是对圣洁、博大的自然之美的钦佩和赞叹。
景区现已建成了以观鸟台、观鹿园、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码头广场、“吉祥四瑞”雕塑为组合的休闲区和以水上摩托、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使之成为游客赴青海湖观光的必到之地。
离开青海湖,我们又顺道去了湖畔的文迦牧场,参观神秘的藏族部落,领略康巴藏族的风土人情。
进入村寨,一位名叫格桑拉姆的“卓玛”(藏语意为“美丽的女神”)接待了我们。通过她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不少有关藏民的衣食住行、宗教信仰、殡葬方式以及藏医藏药等知识,特别是当国家有特殊需要的时候,他们部落在10天之内整体迁徙,从而做出巨大牺牲的感人经历。大家对这个部落的藏民,顿生几分敬意。
昨天(5月2日)晚上,我发微信给汪先生,问这批摄影作品还有几次发完,得到的答复是“还有一次”。今天早晨,便看到了“塔尔寺”这个专题。我们那次西游,行程的最后一站也是参观青海的这个藏传佛教圣地。
塔尔寺,藏语称“古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弥勒洲”,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因最初修建宗喀巴大师纪念塔,而后逐渐建成寺院,故名“塔尔寺”。它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几经扩建,始具规模。鼎盛时期,住持僧众达3600余名,活佛80多位,现有僧众800多名。占地143公顷,殿堂52座,僧舍及各类建筑10000余间,内藏文物10万余件。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信众和游客前来朝圣瞻礼,观光揽胜。
这里是我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皇帝赐“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梵教法幢”匾额。第三、四、五、七、十三、十四世达赖及六、九和十世班禅,都曾在此进行过宗教活动。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
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绿墙金瓦,灿烂辉煌,是该寺的主建筑。它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密宗、医明及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殿内佛像造型,生动优美,超然神圣。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绚丽多彩的壁画和色彩绚烂的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
由于导游推介玉石文化和藏医文化的“虔诚”,占用了9月17日那天行程的太多时间,致使我们到了真正可以体验藏文化的地方,却只能走马观花。在塔尔寺的参观,仅仅留了不足1个小时,我们如同参加一场竞走比赛,连一点皮毛都没能了解到,甚感遗憾。为了追赶讲解员的步伐,夫人还差点摔了一大跤,幸得菩萨保佑,方才有惊无险,逃过一劫。
回忆我们去年9月中旬的甘肃青海大环游,虽有一些遗憾和不快,但与唐僧师徒的西游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场幸福之旅了!西北的天,西北的云,西北的山,西北的水,西北的旷野,西北的牛羊,西北的历史文化,西北的风土人情,无不让人惊叹、震撼,无不令人神往、流连……想想这次的满满收获,那些旅途劳顿、高原反应、食宿寒碜、购物煎熬,等等,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作者简介
孔祥田,退休教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江苏省写作学会会员,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曾在《中国教育报》《文学报》《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及网络媒体发表散文随笔、诗歌杂文、文学评论、教研论文等100余篇(首),著有《往事与梦想》一书。
▼▼▼
一信一文暖我心
致敬章家二老
寻找“雷锋哥”
“掼蛋”三侃
我生命中的“贵人”(二)
我生命中的“贵人”(一)
发生在中洲岛的两件小事
妈妈的“年味”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