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秫秫

“秫秫秫”在孝义话中可以读yùtāosǔ,即“玉米”。

1.我给你们带咾点儿秫秫秫面,粗粮面,你们持回的吃的罢。

2.哎也,福折的你也,这来好的嫩秫秫秫也吃不下啦?

3.你把住灯炉儿照一下,来我看看儿秫秫秫都苫住啦罢,不可教雨淋咾。

“秫秫”在孝义话中可以读tàosǔ,即“高粱”。

1.红面是秫秫面,窝窝面是秫秫秫面。

2.认甜甜咧?外得去秫秫地里认的咧么,怎的还能跑的秫秫秫地里认来啦咧!

○《说文解字》中,“秫”的解释为“食聿切,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

○《说文解字注》中,“秫”的解释有“稷,北方谓之高粱。或谓之红梁。其粘者黄白二种。所谓秫也。秫为黏稷。而不黏者亦通呼为秫秫”。

○《康熙字典》中,“秫”的解释有“北人用之酿酒,其茎秆似禾而粗大者是也”。

○《现汉》中,“秫”读shú,解释为“高粱(多指黏高粱):秫秸|秫米|秫面”。

○《汉语大词典》中,“秫秫”的解释有“北方称高粱之有黏性者”。

○《现汉》中,“秫秫”读shúshú,解释为“〈方〉(名)高粱”。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y”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绳子:yào子

2.生孩儿:yě孩儿

3.生孩儿:yuǒ孩儿

4.舒适:yuā适

5.玩玩耍耍:玩玩yǎya

6.丢袄儿失裤儿:丢袄儿yě裤儿

普通话的“u”与孝义话的“ü”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浓馥:浓yù

2.苦苦芽儿:苦jù芽儿

即“秫”是可能读yù的。

普通话的“sh”与孝义话的“t”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大傻的的二百五:大těng的的二百五

2.生育:tēi育

3.湿湿:tā湿

4.是非:tāng非

5.舒适:舒tiә(四声)

6.会客室:会客tīng

普通话的“u”与孝义话的“ao”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粗粗糙糙:māomao糙糙

2.负不动:nǎo不动

3.虚浮浮:虚pāopao

4.梏子:kào子

5.风刮的呼呼儿的:风刮的hāohaor的

6.虎虎:lǎo虎

7.头颅:头nǎo

8.豆腐乳:豆腐nǎo

9.酥酥:tāo酥

10.凸起来:ŋào起来

11.梧桐:pào桐

12.衣裳污啦:衣裳zāo啦

13.眼处里:眼dào里

14.舒适:hǎo适

15.叔叔:lǎolao

即“秫”是可能读tāo和tào的。

我的分析是,写作“秫秫秫,秫秫”是对的,下列写法值得商榷。

1.《胜溪俗语》中有“䵚黍面捏人——没啦泥(你)干不成”,对“䵚黍”的解释为“高粱”;还有“玉䵚黍面澥茶茶——咋也不咋”,对“玉䵚黍”的解释为“玉茭”。

2.《孝义方言研究》中有“玉陶秫”,解释为“玉米”;还有“陶秫棒子”,解释为“高粱秆”。

3.《山西孝义方言语法研究》中有“老是看见人家咩的玉稻黍比咱的长得好”。

4.《汾阳方言研究》中有“䵚黍”,解释为“高粱”;还有“玉䵚黍儿”,解释为“玉米”。

5.《介休市志(1996年版)》中有“玉䵚黍”,解释为“玉米”;还有“䵚黍”,解释为“高粱”。

6.《平遥方言民俗语汇》中有“䵚黍”,解释有“高粱”;还有“玉䵚黍”,解释为“玉米”;还有“䵚黍醋”,解释为“高粱米制的醋”。

7.《山西岚县方言》中有“玉䵚黍”,解释为“玉米”;还有“䵚黍”,解释为“高粱”。

8.《临县方言志》中有“䵚黍”,解释为“高粱”。

9.《汾西方言志》中有“玉䵚黍面”,解释为“玉米面”。

10.《盂县方言研究》中有“黍黍”,解释为“高粱”。

11.《万荣方言词典》中有“䵚秫”,解释为“高粱”。

12.《新绛方言志》中有“䄻黍”,解释为“高粱”;还有“玉䵚黍”,解释为“玉米”。

13.《蒲县方言志》中有“䄻黍面儿”,解释为“玉米面”。

14.《古县方言初探》中有“稻黍”,解释为“玉米”;还有“红稻黍”,解释为“高粱”。

15.《洛阳方言词典》中有“玉蜀黍儿”,解释为“即玉米”。

16.《康熙字典》中,“䵚”的解释为“土皓切,音讨。关西呼蜀黍曰䵚黍”。

17.《汉语大词典》中,“蜀黍”的解释为“一种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秆高叶阔,夏月开花,实赤褐色,为谷类之一。晋张华《博物志》卷四:'《庄子》曰:地三年种蜀黍,其后七年多蛇。’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谷二·蜀黍》:'蜀黍……米性坚实,黄赤色,有二种,黏者可和糯秫酿酒作饵,不黏者可以作糕煮粥,可以济荒,可以养畜。’”。

18.《现汉》中有“䵚黍”,读tǎoshǔ,解释为“高粱”。

19.《现汉》中有“蜀黍”,读shǔshǔ,解释为“高粱”。

○《说文解字》中未收 “䵚”。

我的理解是,人们不知道“秫”曾读tao,于是新造了“黍表义+舀表音”的 “䵚”。

○《汉语大词典》中,“玉米”的解释为“玉蜀黍的俗名。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植物》:'《海门物志》……米之有甲者,一名蜀黍。蜀粟音近,《本草》谓之玉蜀黍,今俗称玉米。’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午后政工大队送来煮玉米,大喜过望,分享之。’”。

○《汉语大词典》中有“秫米”,解释为“(名)高粱米”。

我的理解是,“玉米”可能源自“秫米”。

是非

(0)

相关推荐

  • 颍湄脞録︱秫疙瘩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秫,秫秫. ...

  • 稻香秫熟暮秋天—水稻的故事之二十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有近14亿人口,如果粮食出了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洪范八政,食为 ...

  • 半夏秫米汤

    古道瘦马:勘当重任之半夏 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人皆知之.然其作用远不止此,恐世人埋没,失去一能担当大任之药,现将自己临床多年在其它方面运用体会公布于众. ...

  • 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

    今日头条:中医林佳明 荔枝微课:中医林佳明 更新时间:每天更新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1035天. 治疗一乙肝失眠的患者,顽固性失眠,用过很多方子都不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温胆汤等都没有效果,想 ...

  • 皖北解词︱秫疙瘩,臊泥,咳唠猪

    秫疙瘩 方言读音:shū  gě  dǎ 简明释义:得来不易的财富. 这得从秫秫说起. 1980年代之前,俗称秫秫的高粱在颍淮地区广泛种植.我在"牙巴秸"中介绍过.当然,跟莫言笔下 ...

  • 中医治疗失眠千古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 ...

  •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说到失眠,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过那么一段在床上辗转反侧,烦躁不能入眠的痛苦经历,甚至已经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很久了.  失眠一证,中医学称为"不寐""不得眠"或&quo ...

  •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 半夏秫米汤(54)

    3.3.2-半夏与交阴阳及黄芩黄连药性 在讲到半夏秫米汤之前呢,关于半夏的话,我们刚刚有讲到说,其实我们如果身体有水饮的话,就用半夏.那如果你又有水饮,可是又有热的话怎么办呢?那在张仲景的方子里面有小 ...

  • 就读这篇 | 云在山头:秫秫叶和芝麻叶

    秫秫叶和芝麻叶 云在山 进入中伏,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开始了.按理说,六月六,挂锄钩,这时候秋庄稼长起来了,农村人早就不再下地了,可有几样小活还得冒着酷暑去干--翻红薯秧子.割草.揪菟耳丝.打秫秫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