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粪
“粪粪”在孝义话中可以读bābà,是“粪便,脏东西”的意思,主要针对幼儿而言。
1.屎粪粪,快出来,俺孩儿的屎粪粪快出来。
2.衣裳上又污上甚的粪粪啦咧?快脱下来洗罢。
3.𠰻是粪粪,不敢动!
4.屎粪牛儿,就是普通话里的“屎壳郎”罢?
“粪粪”还有“大便,解大手”的意思,也主要针对幼儿而言。
1.俺儿是不是要粪粪咧?要粪粪咾跟妈妈说啊。
孝义人还说“粪粪儿”,读bǎbàr,是“(让孩子)大小便”的意思。
1.孩儿快屙的啦,你粪粪儿孩儿?
2.你去粪粪儿孩儿,该尿啦。
孝义话的“b”与普通话的“f”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1.蜚虱:biә(一声)虱
2.冰冹儿:冰bǎr
3.孵鸡娃儿:bù鸡娃儿
孝义话的“a”与普通话的“en”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
1.怎的:zǎ的
即“粪”是可能读bā、bǎ或bà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按照b-f音变的规律,今天的“爸”应该源自“父”。今天的“把(介词)”可能源自“分”,如“分你的苹果给我”。
人们不知道“父”曾读bà,于是新造了“爸”。
人们不知道“分”曾读bǎ,于是误用了同音的“把”。
《说文解字》中,“把”的解释有“握也”。
《康熙字典》中,“把”的解释有“持也”,还有“执也”。
《汾西方言研究》中有“粪婆婆”,解释为“屎壳郎”。
《天镇方言志》中有“滚粪牛牛”,解释为“屎壳螂”。
孝义话中,“粪牛儿滚蛋,越滚越慢”的“粪牛儿”读hòngniūr,也是“屎壳郎”的意思。
写作“粪,粪粪”是对的,下面的写法值得商榷。
1.《清徐方言志》中有“屎疤牛”,解释为“屎壳螂”。
2.《临县方言志》中有“粪㞎牛”,解释为“屎克螂”。
3.《永济方言志》中有“赤巴牛”,解释为“屎克郎”。
4.《平陆方言志》中有“屎巴牛”,解释为“臭虫”。
5.《武乡方言志》中有“屎巴牛”,解释为“屎克螂”。
6.《新绛方言志》中有“屎扒牛”,解释为“屎克螂”。
7.《听见古代——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中有“㞎”,读bǎ,解释有“大便的动词”。
8.《汉语大词典》中,“㞎”读bǎ,解释有“〔㞎㞎〕屎;粪便。多用于小儿语”。
9.《汉语大词典》中,“巴巴”的解释有“方言,粪便。《抗日歌谣》:'五色旗(伪满旗)不用挂,再过三年擦巴巴。’郭光《仅仅是开始》:'你们屁股上带着巴巴说别人!’”。
10.《醒世姻缘传》第二十一回中有“晃夫人一只手拿着他两条腿替他擦把把”,第三十三回中有“如今自己挑了黄匆匆的一担把把,这臭气如何受得”。
11.《西游记》第四十回中有“也罢,我驮着你,若要尿尿把把,须和我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