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语文课的唤醒:老师总是贴着地面去教育学生,他们长大后,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十四年前的我教过的学生
突然加我微信
和我小聊了一会
说他现在也是老师
北航的老师
已经开始带研究生了
在结束谈话时
他突然问我:
老师,您还记得你当时讲的一堂课《故都的秋》吗?
我说:
有些久远,忘了
他说:
这一堂课,永生难忘,而且下决心也要当一位像您一样的老师
我说:我到底咋讲的?把你“毒害”成这个样子?
他给我叙述起了当时的场景。
记忆一下子回到了十四年前
当时我还很年轻
呵呵,是很年轻
所以对教学充满了激情和创新
总觉得现有的教育制度多我这个年轻老师是一种束缚
也对同学们是一种折磨
语文课太枯燥了
我自己都讲的的厌烦
所以开始了“笼中鸟”式的挣扎
正好赶上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而此时太原也正值秋天
为何不能把学生拉到秋的世界去品一番秋天呢?
而我们学校距离迎泽公园很近
十分钟路程
但是要跨越校门,校外讲课,必须征得校长同意方可出门
我向校长说明了此意
校长当然以安全为名不同意
后来的后来,
我费干了唾沫,终于以创新、发展、激发活力等各种非智力因素说服校长
当时感觉就是干一件自己想干的事真是困难
某天下午
下午有两节连排语文课,外加一个小自习
我组织学生们浩浩荡荡出发
进军迎泽公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说实话
学生们去迎泽公园早去的反胃了
但是这是他们第一次上课时间去迎泽公园
竟然兴奋地狂喊乱叫
来到迎泽公园
同学们超级兴奋
于是我开始安排我的教学工作
说实话
我的心情也很不错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一步:给20分钟,让同学们自由散开去收集一下我们龙城太原的秋天有何特色
时间一到,同学们都回来了
有的拿着不同颜色和造型的树叶
有的拿着几块石头
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写了心得
还有的同学画了一张龙城秋景速写图
(我真没想到同学们的想法如此丰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二步:在公园的长廊里将同学们分成两排,大声朗读《故都的秋》
男生一列,女生一列
而我走在队伍中间,就像“黑社会”老大一样
秋风瑟瑟,寒意浅浅,书生郎朗
很多游园的人驻足,看看发生了什么?
但我们的同学不受干扰,仍然专注地朗读课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三步:朗读结束后。我提了一个问题,问到:同学们,你们觉得故都(北京)的秋美呢,还是龙城(太原)的秋美呢?同意故都的秋天美的同学站左边,同意龙城的秋天美的同学站右边,自由选择,自行搭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第四步:分队结束后,我说到,世间万物,各具其美,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美,其实就是用心发现。同学们要用你们的论据证明你们的观点,故都的秋为什么美?龙城的秋为什么美?所以双方都要找到各自的支撑理由。从现在起,双方辩论开始。
于是两方同学开始“争论”起来
故都派从书本里寻找各种美的表现并结合自己去过北京的感觉进行辩论
龙城派丝毫不退让,从手握的实证(树叶、石头、速写画等)开始维护龙城的秋美的有特点,有格局。
半小时以后,我宣布辩论停止,大家等待我宣布结果
我说,美的事物不分地域、不分时间、不分大小,只要我们学会发现美,将美珍藏起来,我们的人生就会 美美的。请大家记住,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第五步:同学们自由活动一下,在公园里再次欣赏一下我们龙城秋景的美丽
同学们轰的一下散开了
了无踪影。
哈哈,我当时心有多大!也不管他们的“安全”。
是呀,时间如梭,光阴荏苒,星移斗转,
一晃十八年的教师生涯过去了
如今的我少了年轻时的激情
似乎被生活的平淡和繁杂磨平了棱角和锋芒
但我越来越懂得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
唤醒他们的热爱、
唤醒他们的内心
唤醒他们的探求
唤醒他们的真诚
也唤醒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本真和天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或许真正的教育并不在我们的教科书和课程里,也不在大众传媒的论文里,而是在生活。
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他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
这也许便是教育的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