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痛,不离肝!治肋间神经痛的方子,肝好了,痛就消了,请体会
(本文仅供学习、擦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跟你聊聊胁痛的事儿。
你知道啥是胁痛吗?
就是我们的胸侧胁肋部位出现的自觉疼痛。有的时候是一侧疼,有的时候是两侧疼。
胁痛,是中医的叫法。我们现代医学所谓的肋间神经痛、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等疾病,都属于胁痛的范畴。
当然,这里头最常见的,还是肋间神经痛。
这对这病,我手头有一张验案。它展示了老一辈的中医临床工作者,在应对此病时的心得。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宦世安。
这位老先生,1908年生人,1986年离世,14岁拜名家冉雪峰为师,19岁开业行医,后历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他对肝胆疾病的治疗,颇有造诣。
一次,宦世安老先生接待一个患者。
这个人,多年来胁肋疼痛。一到精神抑郁不爽,或者过度劳累的时候,就疼痛加剧。在平时,则面色萎黄、胃纳不佳,大便干结。
细问得知,这个人平时性情较为急躁,而且担负繁重的工作任务,长时间不得休养。就这样,患者慢慢就落下肋间作痛的毛病。一到着急上火,心情焦虑的时候,就发作。
宦世安老先生为其详细诊脉,发现脉象左弦右弱,舌淡红而少苔。
这时候,宦老前辈写了一张方子,但见——
柴胡6克,白芍15克,白蔻仁3克,鸡内金9克,香附12克,皂角刺9克,牡蛎15克,茵陈12克。
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10剂以后,肋间作痛的感觉基本消失。可以说,十去八九。患者的食欲也有所恢复。
这时候,宦老前辈把原方稍作改动,变成丹参9克,当归9克,白芍15克,白蔻仁3克,鸡内金9克,香附9克,皂角刺9克,桃仁9克,桂枝3克。
这些,作为粉剂,每次服用3克,日服3次,连服3个月。
结果,患者诸证悉平,自我感觉大好。此后,上方稍作变化,作为丸剂长期服用。连用3个月,病告痊愈。
这里头的道理,说起来也不难理解。
读者朋友,如果你有时间翻开中医内科学,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胁痛历来是中医内科非常重视的一种疾病。
它的病因,中医归结到了肝上。
我们的肝胆二经,互为表里,就循行于胁肋部位。肝郁气滞、肝血亏虚、肝郁化火、肝胆湿热等问题,都会导致胁肋部位的疼痛。
而上文医案里的患者,显然属于肝郁气滞、脾虚血瘀。
你看,此人平素性情急躁,工作压力大,连年操劳不得休养。这个,就考虑肝郁的问题了。
脉象,左侧弦脉,右侧弱。左侧主肝,右侧候脾胃。这个脉象告诉我们,患者肝郁气滞,并且肝气克伤脾土,令脾胃之气虚弱。
也正是因为脾胃之气虚弱,所以患者吃东西不好,没食欲,面色萎黄,气血失于濡养。肝郁气滞,津液生化乏源,这些都导致患者肠道偏干,大便时而燥结。
那好,既然如此,就得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你看看宦世安老师的配伍——
柴胡6克,白芍15克,白蔻仁3克,鸡内金9克,香附12克,皂角刺9克,牡蛎15克,茵陈12克。
这里头,柴胡和白芍疏肝柔肝。香附辅助柴胡疏理肝气。牡蛎平肝潜阳,安神,茵陈清利肝气。两者配合,可以大大改善患者不安、焦躁的情绪。皂角刺可以行气活血。白蔻仁配上鸡内金,这用于和胃健脾。
到后来,患者诸证有了很大缓解,就去掉柴胡、牡蛎和茵陈这样的解郁、通利、潜镇之品,转而以养血柔肝为主,加入丹参和当归替代柴胡,并用桂枝来温经脉,行气化,使得患者的气血运行更加通畅调和。
应该说,这前后两步棋,走得比较紧凑。一步挨着一步,一环扣着一环。
这是老一辈中医人,治疗胁痛的经典验案。肋间神经痛患者,应该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宝贵的经验、启迪。
当然,从中,我们也能感悟出一个道理。这就是,痛症和肝之间的关系。
我方才说过了,肋间神经痛这样的病,属于中医胁痛范畴(医案里这个病人,基本可以视为肋间神经痛)。它的起因,在于肝。肝郁气滞,或肝血不足,或肝胆火旺,或肝经湿热,都容易形成痛症。
而且,由于中医语境下肝异常而引起的痛症,在全身范围内,都可以体现。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可以表现为头痛、目痛。肝血亏少,可以表现为全身筋骨失养、疼痛,以及肢体麻木、抽筋。肝经湿热下注,可以表现为前列腺炎,引起局部的胀痛。肝郁气滞,腰部会带来胀痛。总之,我们身体里的很多痛症,都和肝有关系。
这就提示我们,作为中年人,如果想在晚年的时候活得舒服点,身体好受点,你得养好你的肝啊。平时,不要背负太大的心理压力,不要逞筋骨之力而过劳,更不要烟酒应酬不断,白白给身体带来湿热之邪,困阻肝胆。总之,你不要过度消耗你自己。过度地消耗,就是在以各种角度来伤你的肝。到最后,会落得一身的不舒服。正视自己,量力而行,这才是聪明智慧的活法。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宦世安老前辈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方子,有典型意义,我建议业内的专业读者朋友,可以好好揣摩借鉴。普通读者,我希望你能从中受到启发,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