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赣州古城墙,走进蒋经国旧居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登郁孤台远望,留下了这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借水怨山,抒发家国沦亡之痛。
一首千古名句成就了一座千古名楼,也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郁孤台就位于赣州古城墙旁,沿着赣州古城墙走走,除了郁孤台,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灶儿巷、建春门、古浮桥、涌春门、八镜台、龟角尾公园、蒋经国先生故居、郁孤台、西津门,这就是我围着赣州古城墙漫步两小时的收获。赣州虽大,占到江西全省面积的23.6%,县市虽多,辖2区、15县,1县级市,但其古城的精华就在章贡两水合成赣江的那一小块地方,也就是赣州古城墙的所在地。
站在八镜台上,俯瞰赣州古城墙炮台林立,龟角尾公园游人如织,章贡两水在此汇合成赣江,由此北上,贯穿江西,经鄱阳湖汇入长江。
我们的赣江过境之旅从董府开始,为什么是董府,可不是因为《董小姐》,而是因为刚好到饭点,而董府大概是赣州古城中知名度最高的一家饭店了。
董府位于灶儿巷,建于公元1802年,原是一家钱庄当铺,后来成为赣州副食品公司的酒仓库,1998年,赚了钱的货车司机董大易花18万收购了这家破仓库,据说又花了200多万装修,成就了今天的董府饭店。
先点好菜,可以去董府所在的灶儿巷转转,灶儿巷不长,全长227.3米,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
灶儿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
灶儿巷鹅卵石铺路,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的旧屋随处可见,古韵悠然,适合在雨中偶遇一位打着油纸伞的少女。
这条旧巷中还保存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义兴号就曾是一家经营烟丝、烟叶的烟馆。
灶儿巷门口的理发室恐怕也有些年代了,其实这一带,这样的古巷老宅还不少,有时间可以四处转转。
逛完灶儿巷,点的几味赣南风味菜已经上来,赣南小炒鱼、南康荷包肉、兴国粉蒸肉、三杯鸡等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赣南菜。
赣南菜偏向于客家口味,相对于我老家无辣不欢的赣西湘东口味来说,赣南菜属于少辣清淡。
吃完一顿赣南风味菜,走出灶儿巷,斜对面就是建春门,赣州古城墙五座古城门之一,比建春门更知名的是那座赣州古浮桥,赣州的城墙和浮桥都是免费开放的。
建春门外熙熙攘攘,一座城市的生活气息,在江边、在城墙畔、在浮桥上。
看我拍摄她家的摊档,妇人端出两盘刚做好的绿色粉粿,开心地笑着,没有言语,一个微笑印入镜头。
桥上的鱼市,让这座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浮桥依然充满着生机,这是一座桥,也是一座热闹的集市。
南宋的赣州经济有了极大的发展,除了建了城墙外,还在章、贡两河上先后建造了东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桥以沟通城乡。1949年以后,西河、南河浮桥因修建了公路大桥而被折除,只剩下东河这座建春门浮桥,作为历史文化景观特意保存了下来。
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
其实相对浮桥,更加吸引我的是桥市,我特别喜欢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不是游客的景点,而是当地人的生活。
到桥上买上几斤鱼干,吃饭时取出一些,切上些姜丝,放几颗豆豉清蒸,叫渔家杀一条大草鱼,拎回家红烧也好、小炒也行。
建春门浮桥除了有桥市,更是市民游客休闲纳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妹妹坐船头,自拍要小心,底下是滔滔不绝的贡江水,掉下去可不是好玩的。
来到赣州古城,不走一走古浮桥,不坐一坐浮桥船头,还真是一种遗憾,建春门浮桥是赣州特有的风景线,被誉为赣州一绝。
建春门浮桥是一座活着的浮桥,是一座载满着赣州味道,属于赣州人民的浮桥。
自古以来,桥都是方便群众、惠及大众的通行工具,桥可以保护,桥可以限行,但所有的古桥都不应该收门票,应该把自由通行的权力还给群众。
走完古桥,该逛一逛古城墙了。赣州的古城墙始建于汉代,后来经过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里的城墙,现存3600米。
赣州古城墙原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1958年拆除了百胜门,现余4座城门。
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能攻破。赣州古城墙是少见的宋朝砖城墙,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州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据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城砖521种,最早的一种铭文砖记于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最晚的一种铭文砖记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
沿着城墙走,便会来到江西著名古迹八镜台。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翰,北宋嘉祜年间任虔州知州时,筑八镜台,并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
现在的八镜台是仿古建筑,1987年重建,楼高三层,高28米,立于古城墙之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八镜台是收门票的,城墙上的八镜台、蒋经国故居和郁孤台也可以购买联票。
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八镜台本身没太多看点,但登高望远,北可望赣江、南可看浮桥,东西可见古城墙。
章贡两水汇合处,也是古城墙的汇合点,炮台林立,堪称赣州古城墙的经典之处。
游完八镜台,沿着城墙往西南方向前行,就会看到蒋经国先生故居,说起蒋经国,在赣州实在留下了太多故事。
蒋经国在赣州有三处住所,一是花园塘一号官邸,二是虎岗中华儿童新村,还有一处是通天岩避暑山房,保存最好的当属此处。
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离开赣南,7月辞去这一职务,前后长达6年之久。
蒋经国来赣南之前在苏联呆了13年,并参加了苏联共产党,1937年携妻蒋方良及一儿回国。
蒋介石把他放在赣南是有想法的:一是蒋介石觉得蒋经国在党内没有政治资本,把他放在赣南锻炼,希望他有所树;二是蒋经国刚从苏联回国时,思想与蒋介石不合拍;三是赣南是中央苏区所在地,革命活动活跃,蒋介石让蒋经国在此镇压共产党组织;四是赣南与广东交界,驻守赣南,可以扼制广东军阀。
现在最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蒋经国在赣南发生了一段婚外情,与秘书章亚若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蒋孝严、蒋孝慈。其实蒋经国在赣南不仅闹了绯闻、剿了共,还干了很多至今被赣州人记住的实事。
蒋经国在赣南大力推行“赣南新政”,实行“三禁”:即“禁赌、禁烟、禁娼”,提出要达到“五有”:即“人人有工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
同时他还大力垦荒、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开采矿业、平抑物价、发展交通、兴办学校。可以说,在赣南的六年,是蒋经国得到全面锻炼的时期,也是他在大陆期间最显才能的时期。假若当年国民党不是败退台湾,赣南这块土地,一定会被蒋经国重视,发展得更好。
蒋经国在赣州时还根据《朱子家训》的格律和韵文写了一篇《新赣南家训》,要求男女老幼都会读,都能背诵,据说赣州一些老人至今还能背出这首《新赣南家训》。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蒋经国赣南故居的题字。
这一张办公桌是蒋经国用过的原物,是他的司机在1997年捐赠出来的。
离开蒋经国旧居,继续前行,便是那座著名的郁孤台,只可惜无论八镜台还是郁孤台,都已空余其名,现在的建筑都是1980年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郁孤台最早建于何时已经不可考,但距今最少有1200多年历史了,唐李勉为州刺史时,将郁孤台改名为望阙。到了宋代又叫回郁孤台,所以才有了辛弃疾的那首菩萨蛮。
其实除了辛弃疾之外,苏东坡写过《过虔州登郁孤台》,文天祥写过《郁孤台》,只是都没有辛弃疾的词有名。
郁孤台下是赣州皇城城墙遗址,皇城曾经是赣州历代官府的衙门,这块赣州城区的最高点是赣州龙脉的结穴处。
从城墙开始,从城墙结束,匆匆赣州古城一游,基本揽尽了赣州精华,其实除了地面上可见的古城墙,在赣州古城的地下,还有一座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这就是福寿沟。可惜福寿沟可不是一般游客可以探寻的,它修建于北宋时期,工程由数度出任都水丞的水利专家刘彝主持,是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它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因为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故名“福寿沟”。虽经历了900多年的风雨,至今仍完好畅通,并继续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通道。
正是因为福寿沟,赣州旧城成为国内少有的不怕水淹的城市,老人们说赣州是座“浮城”,而且是乌龟形,龟首在城南,龟尾在城北,不管江水怎样涨,赣州城都能跟着浮起来,其实这都是千年前刘彝留给赣州百姓的福利。无论是城墙上铭文砖也好,隐藏在地下的福寿沟也好,赣州古城其实告诉我们,古人们一丝不苟,功利千秋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