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我的教学追求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浅浅地教,教得简洁。浅浅地教,教得扎实。浅浅地教,教得耐心。浅浅地教,教得本色。
这是一位同行在听完我的课后的感受(节选)
我知道她是在赞美我,我也清楚的知道我远没有她说的这么好,我的课堂也并没有她说的这样完美。
但是,这却并不能阻止我有这样的追求。
简洁、扎实、耐心、本色。
是的,正如这位同行所说,我的教学追求可以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浅浅地教,教得简洁。浅浅地教,教得扎实。浅浅地教,教得耐心。浅浅地教,教得本色。
自己倒是从来没有想过概括自己的教学追求,这里特别感谢江苏省淮北中学的许梅波老师,她帮我概括了我的教学追求。
感谢,感谢,感谢!(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面对特殊的学生,学生特殊的学习情况。这些恰恰契合了我的教学追求。
我工作在一个农村初中,一个江苏省最贫穷的市里最贫穷的县里最贫穷的地区———西南岗里的一个农村中学,全校在校学生150左右,教师大都大龄化(35岁以下的没有)、学生大都是家庭情况特殊的(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孤儿、单亲、被孤儿的85%左右)、学生家长几乎没有重视孩子教育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孩子怎么样,有些家长直接说是把孩子放在学校不会出事)、当地人(社会)几乎没有认同的。
所以,这样的环境下,几乎每天都被消极的思想、情绪充斥着,校园里很难看到多年前的盛景。早晨书声琅琅、中午激烈讨论、傍晚读书成风、深夜伏案苦读早已是记忆深处的事情,如果不努力去回忆的话,都很难被提及。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不被影响真的难能可贵。我自己都被自己感动了,虽说也会遇到很多让自己心里不舒服的事情、不被认可的苦恼、异样的眼光。
但这些我现在都释怀了,看淡了,也看开了。
我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我努力地追求着我的理想。
我很喜欢全国名师黄厚江的教学风格,他的润物无声中便教会了学生需要学的知识是我追求的,那总是最亲近、最幽默、最真诚的特色让学生瞬间就变成了他的挚友,彼此交心;我还喜欢著名特级教师肖培东的浅浅的教语文,他的浅入深出的特色让学生有抓手,总是能以最小的点切入,浅浅进入,在不断的引导中深入,最后深深的产出;我也喜欢草根大师,江苏省江阴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徐杰老师,虽然他没有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之类的头衔,但是他十一次的全国比赛特等奖、一等奖的实力绝非一般(竟然没拿过省一等奖?),他的“精致”的理念下精致语文的追求让我如痴如醉。
如此,我便想着,是否可以像他们一样,让自己变得好一点,最起码有自己的教学追求。
一直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是我自认为的不同;一位语文长者说过我在教学上是有灵性的;我所有的学生都说我是与众不同的。
所以,我追求的是我的不同。
我立足于学生实际、环境实际,每次教学都是找到一个最小的点,根据这个点拓展到面,点动面牵,慢慢的深入。浅浅的教语文,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找到自己。学的慢不可怕、学不会不可怕、学不懂不可怕,慢慢来、细细学、实实教,每天坚持做,每天只要有一丁点的收获即可。就像肖培东老师一样。
课堂上,我要求自己随机应变能力极强,能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适当实用的方法、渊博真挚的知识打动学生,带领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我需要把所有课备在心中,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用一辈子去备课一样,即用即来,信手拈来。就像黄厚江老师在课堂上一样。
教学的选择上,我要狠抓自己的基本功,夯实自己的基础,分门别类、分工明确的深入学习。文体特点的把控、技巧运用的恰当、能力锻练的提升、综合素质的全面都是我一直努力追求的。虽说现在我还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我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徐徐前行,用坚实的脚步丈量自己的每一步。就像徐杰老师一样。
思想,是进步的灵魂。
有自己的思想,是追求自己目标的灵魂。
我知道自己离优秀还差的很远很远,但我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目标。
我告诉自己说,低起点、小坡度、慢慢来、浅切入、尽遨游、扎实走、促本色,这些便是我的追求,我的教学追求。
附:我万分感谢的许梅波老师的文章、桂光老师的文章,他们唤醒了我的心,让我理清了自己的教学追求。
作文何以动人
江苏省淮北中学 许梅波
【听《有创意的表达》有感】
伴着四月簇簇绚烂芬芳的鲜花,我静心观摩了三节课——作文教学之《有创意的表达》。
其中,胡盼老师的课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胡老师浅浅地教,就是让作文回归纯粹,回归语文的初衷,课堂上,师生都只是尽情地感受语言和和文字的美好,让学生学会用醇厚而性灵的语和文去表述观点,传情达意。
“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浅浅地教,教得简洁。浅浅地教,教得扎实。浅浅地教,教得耐心。浅浅地教,教得本色。
作文何以动人?当然仁者见仁,但是,在我看来,答案是这样的——以个性化的语言书写私人记忆。
在我看来,胡盼老师此课例的的成功之道,正是紧紧地循着“私人记忆”之路,写出了一个公众完全陌生的自我,即“我们不一样”。可是作文凭什么打动了我呢?在我看来,这和“共鸣”的层次有关。
共鸣有三个层次。浅层次的共鸣,是内容的共鸣。比如端木蕻良写“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如果我也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我就会产生共鸣。共鸣的内容,也许是白菜的味道,比市场上买的更鲜美。第二层次的共鸣,是情感的共鸣。比如端木蕻良写“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虽然我没有种过白菜给自己吃过,但是,我种过黄瓜给自己吃过,我也会产生共鸣。共鸣的内容,也许是耕耘、播种、管理、等待开花结果的心情等等。第三层次的共鸣,是思维的共鸣。比如端木蕻良写“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我虽然没有种过任何东西给自己吃过,但是,我知道,这是一种对土地的天然亲近,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情凝视,这是一种在平常里品咂幸福的能力——而我,刚好也是这样的人,我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创意表达源于心裁别出
育才学校 桂光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是老师和学生都不大“感冒”的,个中原因不尽言说。“效率低”可能是师生共同感受,作文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正比,作文课堂教学质量出现“滞停”局面。如何打开此种局面,探索出能产生一定效果的写作课堂,成为诸多有责任心和专业成长追求的语文老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胡盼老师的课堂即是这种思考和实践的有益探索。连续的有层次的情境设置,推动学生思维向细微处延伸,把思考诉诸笔端。学生毫无疑问的将会出现千人一面的写作思维,胡老师及时引导,在前后比较之后,打开学生思维,促成学生个性化写作思维的形成,从而达成“有创意地表达”这一课堂目标。学生的别样写作心裁在胡老师尊重他们常规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一种突破,步步激趣推进,层层剥去常规化的外套,最终创造性的思维出现。
创意地表达虽然有诸多形式上的要素构成,但其核心一定是落在思维创新这一关键要素上。创意写作课堂上也要求师生思维有碰撞,教师的创新思维会成为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驱动器,由此看来,要实现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首先要我们语文老师自己先做到让语文课堂充满创新的思维,这应该就是我在此次研修活动中最大的收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