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陋室之叹

五一前夕,忽接到作协一位领导来电,希望与几位散文作家前往马鞍山市采风。于是,整装前行飞往合肥。翌日,便登上采石矶撑伞看雨,遥望青山太白墓。无意间,听陪同导游说起距此不远的和县。我想起,那里的古迹,留下项羽、刘禹锡等名人往事。特向领队申请前往。
入和县,雨未停。车轮扬起春泥,古道遗留底色,集镇两侧的庄户人家,院内姹紫嫣红。集市巷陌的茶楼酒馆,隐隐传来笑语。我隔着车窗扫视古老县城的山脉河流,努力思忆这片土地的一代人杰——自刎在江畔西楚霸王、在香泉沐浴的昭明太子、吟唱天门山的谪仙李白、挥写陋室铭的刘禹锡……想着想着,我似有醉意。
其实,一向低调面积不大的和县,古往今来再次辉映的风流人物又何止这几位?我在县城核心区域下车,迈入一家古旧书店,在墨香深处,搜寻这里的历史趣闻,人杰地灵……
读着读着,我抬起头来,凝视车流人潮涌动的街巷。那里,曾走出唐朝著名诗人张籍、南宋诗人张孝祥、清代文豪陈廷桂、当代“草圣”林散之、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获得者许海峰、中国科学研究院学部委员、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这里,难道是一座人才宝库?
在县城东北隅,我找到刘禹锡所建的陋室。这是我少年时便从课外读物中了解、景仰、追怀的一代才俊。我在“陋室”门前畅想——很多才华横溢者在朝为官,任职于天子脚下、身陷党争之中,不仅与大红大紫无缘,有时还遭受妒忌、排挤、陷害。一旦外放,在关注民生方面,便多有辉煌建树。在山光水色间,常留传世名句。白乐天如此,苏东坡如此,刘禹锡更是如此。
当年,刘刺史到此,恰逢水灾过后,百姓生活凄苦,他下马第一件事,就是伏案书写《和州谢上表》,请求朝廷赈济和州百姓。(当时和县称和州)为明心志,刘刺史用自己的积蓄,在官署后院建一座幽静淡雅的“陋室”,并作《陋室铭》,请好友柳公权书写铭文。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震撼人心的名句,由此传扬开来,被后人诵读了千余年。我环视这间陋室,感念着刘大刺史那份节操、那份意境,追想那感人场景。试想,“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日子,该是多么潇洒自如,该是多么轻松愉悦!
被修葺过的“陋室园”面积不大,却诠释了古今为官之道。
联想人生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明明就在眼前,却因某种诱惑,误导了痴迷者,由此四处贪求、争夺不已,导致难得一日真正属于自己!直到终日寻春、芒鞋踏破,回到远行起点,才感悟到苦苦寻觅、春意无限的梅朵,竟然就在自己门前!
记得那日,我站在苔藓斑驳、绿草如茵、林木扶疏、一池春波、几声蛙鸣的小院里,想了很多很多。在物质极大丰富、时尚色彩空前斑斓、市场满目繁锦的当下,又有多少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名羁,心持淡定,以平常之心看待人生境遇,以书墨之香愉悦自家性情?面对引发感悟的遗迹,“前不见古人”,往往远不及“后不见来者”更易引发仰天长啸!
我见过很多高伟的古代殿堂,雕梁画柱。其中,萦绕不少生动史话,却往往一笑而过。而眼前这座陋室,却让我伫立良久,慨叹连连……
正自感叹时,陪同导游微笑提醒,去乌江霸王祠的车在门前等待。于是,我恋恋不舍与"刘宅"挥别,再次走进风雨中。
如何拍出超越92%人的优秀短视频?
丨第六届手机短视频特训营来啦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