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给孩子报钢琴培训班?
钢琴,乐器之王
循循善诱,用心良苦
暑假来临,各种兴趣班培训班旺季到来。
首先申明,苗妈虽然也提倡快乐童年,但是并不排斥报兴趣班。
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这些基本的艺术形式,自从人类解决温饱大计后就出现了,传承至今仍很鲜活。人不单单是为吃米而活着,苗妈觉得孩提时代,还是要培养个一两门才好。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环境跟我们这一代比,大有不同。他们拥有更多的选择资源,且不乏优质,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在所有的培训班选项中,苗妈首先排除掉了钢琴培训班。
这是为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苗妈,一个当年靠颜值吃饭后来快饿死于是转型做实力派的教师妈妈。喜欢独立思考,崇尚终身学习。努力码字,克服懒癌,与你分享我的见闻与育儿心得。丰盈我,影响你。想看育儿文章,可关注头条号“苗妈说”,想了解苗妈更多,可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miaomashuo。
起初我想给孩子做音乐启蒙时,本来首选钢琴的。放眼望去,多少孩子都在学呢,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为了让孩子想学钢琴,苗妈特地做了如下引导:
1.网络上不是常有孩子弹奏钢琴的视频么,播放给她看。
2.培训机构或者幼儿园会在大型广场隔三差五做文艺汇演,带她去现场观摩。
3.直接去培训机构,让她亲手摸一摸钢琴,让她看看别的孩子学钢琴时的情景。
4.去亲戚家做客,让小姐姐给她现场弹奏钢琴,跟她交流心得。
苗妈用心良苦是不是?结果你们猜,苗同学啥反应?看别人表演,可以啊,那就看吧,看完该干嘛干嘛,仿佛这表演从没发生过一样。摸钢琴,可以啊,摸吧,黑键白键,白键黑键,左手右手,右手左手,高音低音,低音高音,弹琴架势倒是足,就是乱弹一通。去姐姐家做客,姐姐弹琴,她在一旁竟然就着音乐玩起了抛气球的游戏,不亦乐乎。
鼓浪屿上菽庄花园内的钢琴博物馆
一则发生在钢琴博物馆的故事
说到这里,苗妈插播一则小故事,跟钢琴有关。
今年年初,我们全家亲子游,去了趟厦门,去了鼓浪屿,特地买门票去参观了菽庄花园。菽庄花园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后献做公园。园内设计巧借地势,动静相宜,别具一格,你在园中游走,不得不感叹当年主人之“壕”气。
当然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我要说的重点是,菽庄花园有个听涛轩,现改建成'钢琴博物馆'。里面展出由鼓浪屿旅澳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钢琴。当时我特地带着苗同学去见世面,就想让苗多被艺术气息熏一熏。三层小楼里,我们见到了许多珍稀琴种。德国皇室专用的皇家钢琴、稀世珍品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最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八个踏脚四套琴弦钢琴……真是大开眼界。
好吧,说到这里我才进入正题。当时参观游人很多,我们跟着人流一起,听导游解说。最后一站,我们驻足在两架有趣的钢琴旁。一架是手摇钢琴,琴身见不到一个琴键,一个手摇柄倒是特别醒目,车身下有一对车轮。导游解释说,当年卖唱片的商贩就是推着这种手摇钢琴到游人如织的街头,为了吸引顾客,用手摇动手柄,会有优美的钢琴音乐飘出来,功能如同一个音乐盒子。旁边的另一架钢琴也很有特色,一般的钢琴,主键为白键,凸起半音键为黑键,但是这架相反,主键为黑键,上排半音键为白键。这是为什么呢?导游解释说,这种钢琴,是特地为富有的黑人家庭的小姐们准备的,为了照顾到她们手的肤色,特地做了这样的特殊处理。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恍然大悟时,我旁边一个东北口音的女游客按捺不住了,一边示意让我家苗让让地方,一边抄起手机咔嚓咔嚓给这两架钢琴狂拍照,一边无比感慨地说:“哇靠,这两台钢琴老牛逼了啊!”
给黑人家富贵小姐专门设计的钢琴
钢琴博物馆中的手摇钢琴
钢琴学还是不学,这是个问题
好了,故事讲完了。参观完毕后苗妈被那位女游客的举止弄得很是懵圈。后来缓过神来,苗妈得出两条结论:当年家里有钢琴玩的人,主要是贵族,钢琴是有钱人的玩具;现在虽然钢琴比以前普及面广多了,但是学钢琴会钢琴的人,未必都有好的音乐素养。于是关于苗同学要不要学钢琴,我把我所做的功课,收集来的信息,将学的理由,和不学的理由,做了理性的对比分析。
学钢琴的理由:
1.钢琴是乐器之王,音乐启蒙,从最正统的乐器开始。
2.学会钢琴,再学其他乐器,会更容易上手。
3.学钢琴,左右手都能用上,开发全脑。
4.小时候学会钢琴,将来长大了,可以当钢琴教师,业余时间用来赚外快。
5.学钢琴,可以提升孩子优雅的气质。
不学钢琴的理由:
1.投入时间成本太长。两三年是出不来什么名堂的,起码也得个五八年。且练琴会占据很多玩耍时间。
2.烧钱。一般钢琴也要个一两万,学琴一周三次,一次100,一个月1200,一年14400。七八年下来,十万的投入是免不了的。
3.遇到瓶颈期,更多考验的,是家长的毅力。你不能做到,孩子自然放弃。你做到督促,孩子会心生厌恶,违背初心。
4.展示机会少。除了有限的比赛和表演,将来几乎没什么机会再弹。
5.即便是愉悦自己,也不方便。钢琴不比其他乐器,不能随意搬动。
6.琴谱像蝌蚪文,太密集,据说弹钢琴的孩子容易近视。
7.学钢琴的孩子,在心理上容易孤傲,觉得自己很高雅,容易瞧不起旁人。
8.学钢琴的孩子,长期处在跟自己玩的状态,缺少和小伙伴互动,人际交往机会大大减少。
两相比较,你会发现,学钢琴真的是一个性价比超低的选项。当然最主要还是苗同学经过我多方引导,依旧没有表现出对钢琴的兴趣来。所以我只好作罢。
头条上一个网友关于“小时候被逼迫学钢琴后的你长大后怎么样了”问题的回答
可以不学钢琴,但一定要有音乐素养
那么你以为文字写到这里就该结尾了么?NO。苗妈一直觉得,每个人都能找到至少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我,表达对这个世界认知。有的用文字,有的用语言,有的用歌声,有的用肢体语言,有的用线条和色彩……所以我们为什么非要一说学音乐,就要去弹钢琴呢?尤其是孩子又确实不感兴趣的情况下,被迫去学,就更没有意义了。
允许苗同学不学钢琴,并不意味着我会放弃对她音乐方面的开发和培养。我们为什么要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其实以上列举的理由123,都太流于表面,太功利和肤浅,音乐之于我们的意义在于:愉悦身心、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磨练意志力——如果这些作用其他项目也可以做到的话,音乐独有的作用是,能陶冶性情和提升音乐素养。你可以不必亲自弹奏演绎音乐,但是你一定要会听,会欣赏。这才是苗妈真正要表达的重点。当你听到一段音乐,你能分辨出所使用的乐器,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情感,你懂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擅长的领域,你懂点乐理知识,了解一些音乐家的故事,这样也是不错的。这比毫无感情地坐在钢琴前展示各种弹奏技巧所收获的,要多得多。
继续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
所以接下来我会调整方案。毕竟我当年大学“视唱练耳”课结业成绩在一百多人的班里是唯一满分,我在音乐方面的感悟力也稍强于旁人,比如但凡是我听过的曲子,都会准确唱出谱调来,所以即使没有乐谱,我也能直接在乐器上演练。再加上苗爸也不是五音不全的类型,苗爷听到音乐就要蹦嚓嚓交谊舞走起,苗奶一副民歌好嗓,音乐细胞都算丰富,所以有这样的遗传基因,我相信苗同学会找到更适合她表达音乐的方式。
还别说我的新发现是,苗虽然对乐器不怎么感冒,但是她超级爱唱歌,听到新歌三两下她就学会了,有时候兴致来了,就即兴编歌曲。当她亮嗓时,她的神情表明她享受其中。所以嘿嘿,如果将来发现有好的合唱团,我可以再怂恿苗去试试。
听懂音乐,享受音乐,远比会弹奏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