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象·非遗未来 | 以金银之器,书写从战国至当今的文化传奇

非遗静象

寻访非遗的旅程

壶之原料取为银,泛自然光泽;细看壶身,图案为凤,栩栩如生,正展翅而飞,上下侧为渐变有致槌目纹,观之以整体,仿若凤翩飞于天地间,无拘无束;壶嘴为兽首之型,望远长啸,神采奕奕。

《双凤纹银壶》

这只独具匠心的银壶,便是出自王氏家族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的第十七代传承人——王亚强老师之手。王老师的工作室,就坐落于在洛阳古都白马寺旁边。这里不但有金银器的现代作品,还有着大量古代金银器。它们,正是王老师“灵感的来源”。

集古之金银 承技艺文化

唐代《金镶绿松石头饰》

唐艺金银器博物馆,是河南首家以金银器为特色的专业性民办博物馆,期间陈列着王亚强老师多年以来的收藏。

馆中金银器,从战国到近代,从中华文化到外来文化元素,从首饰用品到饮食器具,造型各异、别具特色且质地精良之金银器应有尽有。

《莲花盏》

跟随王老师的步伐行走在橱窗之间,每一件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他都能脱口而出,听得他的讲解,更深感古代匠人设计器物所蕴含的高世之智。

“这门工艺我是从小就做的,做了二三十年,我把中国传统工艺全部挖掘过。”

“其实很多传统工艺里的元素是可以借鉴的,唐代、宋代的各种盒子,包括唐代的镂空工艺、花丝工艺。” 在王亚强的记忆中,不同的工艺固然有异,但都有可借鉴之处,只有充分地挖掘和领悟,综合研究各项工艺中的元素,才能在碰撞中推陈出新。

《法门寺小香炉》

打造优质金银器,技艺固然重要,文化意蕴才是其灵魂所在,“如果一个匠人没有知识,只会技艺,那也没有用,因为他的认知不够,做出来的东西是空洞的。”在深耕各朝代的金银器文化,传承技艺的同时,王亚强老师更注重对中国传统知识文化的吸收和转化,凝聚文化底蕴。

唐代《金耳环》

博览集群思 凝艺术思维

回首古代丝绸之路繁盛史迹,王亚强老师将金银器的设计定位于艺术品。“我们刚开始做金银器的时候,主要是复制艺术品,以唐代、汉代、宋代等各时期的仿古金银器为主,后来同博物馆开展合作,进行文物的修复和复刻。”

王亚强复制作品《银芙蕖》

该作品为佛教法器,现藏法门寺博物馆,唐代礼佛风气盛行之时,由精工巧匠打造以表对佛祖的敬意,对银芙蕖的复制,完美地再现了唐代金银制作工艺。

王亚强作品《立枣形光面银壶》

形取立枣,壶面如镜,简朴大方,壶摘为待放镂空花苞,壶把藤编更显贴心周全。

传统技艺虽发于传统,却不限于传统,深知这一点,王亚强在磨练中精益求精,对国外的工艺和文化兼收并蓄,为此他果断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短短二三十载,他的足迹遍布全世界,日韩、欧美、港澳台不乏他探索的身影,他所留下的是简单的足迹,带走的是见识的开拓和思想的升华,提炼的是更为高层的艺术思维。

王亚强作品《飞雀菊花纹镶嵌银熏炉》

获2020年河南省工艺美术“琢百花杯”手工原创精品展评银奖,纯银镶嵌与彩金工艺的完美结合,三足鼎立支起一幅生动立体的花鸟画

在走向世界学习国外工艺文化时,遇见中华文化流传,更增文化自信。“日本的茶道器其实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在日本的所有东西以及各行各业中都能找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日本的文化传承中也可以找到中国历史的痕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让他在设计制作中随性而自然地在一块银片中嵌入中华文化的印记,任其自然流露,大放光彩。

王亚强作品《富贵牡丹纹浮雕银花瓶》

获2020年河南省工艺美术“琢百花杯”手工原创精品展评金奖,该作品采用纯银浮雕及彩金工艺,实现牡丹永恒绽放。瓶身带盛开之牡丹浮雕,惟妙惟肖,花蕊、花枝取金,花叶显绿,花瓣为银,色彩分明却毫不张扬,增视觉体验之效,花与花瓶集于一体,可赏也可用。牡丹含富贵之寓,既是国花,彰显中华文化,也是洛阳之花,展现洛阳文化。

融艺术生活 展金银未来

时移事易,较之以往,人们生活中的艺术需求愈加增强,“过去这些东西说白了都是皇家做的,不是老百姓能做到的,现在社会走到这个阶段了,才有这种需求,每个阶段社会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王亚强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金银器的未来,他坚信,金银器与生活将渐行渐近,同时也着重于设计更多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的金银器,既是传承技艺,也是将金银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王亚强作品《鎏金菊花茶叶罐》

罐身小巧精致,配以鎏金菊花,花纹细腻流畅,于精细处装点生活,添自然意趣。

从一门工艺到一个企业,王亚强的艺术思维与时代发展元素紧紧相连。“我们以艺术品思维贯穿整个产品制作过程,从器物的每个细节到包装设计,都打造到同一高度,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几个条件,第一是品味高度,第二是运营时的物质条件,第三是对市场的认可,三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将艺术思维集中起来,才能以设计思维连接艺术品与生活用品。”

王亚强作品《樱花槌目纹炭火银锅》

获2020年河南省工艺美术“琢百花杯”手工原创精品展评银奖,该作品取传统经典样式,华美稳重,锅身樱花槌目纹,更挑战技艺,锅底平稳,锅把带隔热鹿皮,实为精心打造之生活器具,宜赏宜用。

足够的品味高度让他借工艺和思维将金银器带入现代生活,多年的物质积累让他得以迈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挖掘生活与艺术相融的方方面面,让技艺走向生活,走向长远。

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带来新的震撼,我们了解到,王亚强老师的女儿在传承他的手艺,且以一个更为细腻的视角制作与众不同的金银器,在传承中创新。

《镂空耳坠》

该作品为王亚强女儿所作,主体造型取于古代香熏球,以镂空工艺打造工巧金质耳环,雕花之细致,非能工巧匠不能及,球中可置熏香,在设计制作上更显新颖,实为细腻高雅之作。除此作品,她所设计的包挂也有独特之处,即将香熏球中的万向轴保留下来,万向轴的作用便是保证球中的香不受其滚动的影响,能始终保持平衡而不会倾倒。

金银器博物馆中的熏香球文物

王亚强精湛的技艺下诞生的,不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一个个独特的灵魂,他以深厚的文化见识、先进的艺术思维带给金银器生命的气息,金银器承载的,是他炉火纯青的传统技艺,是他丰富深刻的知识文化,是他深度精明的艺术思维,也饱含他对未来发展的无限肯定和期许,技艺的传承我们有目共睹。

撰文 | 覃雪霜

摄影 | 静象团队

部分图片源自盛兿堂 特此感谢

静象出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