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百案研读011:瘟疫医案二 2024-06-12 23:41:24 瘟疫(二) 【原文】马某,男,三十岁,成都人,住四川省会理县北街。1920年3月患瘟疫病已七八日,延余诊视。见其张目仰卧,烦燥谵语,头汗如洗,问其所苦不能答,脉象沉伏欲绝,四肢厥逆,遍身肤冷。唇焦齿枯,舌干苔黑,起刺如铁钉,口臭气粗。以手试之,则口气蒸手。小便短赤点滴,大便燥结已数日未通。查其前服之方,系以羌活、紫苏、荆芥、薄荷、山楂、神曲、枳实、厚朴、栀子、黄连、升麻、麻黄及葛根等药连进四剂。【研读】患者的病症从患瘟疫七八日而来,目前的主要症状有:①张目仰卧,烦燥谵语,头汗如洗。②脉象沉伏欲绝,四肢厥逆,遍身肤冷。③唇焦齿枯,舌干苔黑,起刺如铁钉,口臭气粗,小便短赤点滴,大便燥结已数日未通。整体来看,患者的主要症状呈现出寒热错杂之象,其中①、③表现出一派热象,②又表现出一派寒象。患者到底是真热假寒还是真寒假热呢?寒和热,哪一个才是根本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四肢厥逆。何谓厥?《伤寒论》第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这句条文阐述了两个内容:1. 厥的病机。厥由阴阳气不相顺接形成。要么阳不与阴相顺接,要么阴不与阳相顺接。阳不与阴相顺接为阳气内陷不与阴相接,为热厥;阴不与阳相顺接为阴盛于内不与阳相接,为寒厥。2. 厥的表现,为手足逆冷。但四肢厥逆并不只是由寒引起,热和寒都能引起四肢厥逆。那我们又如何鉴别寒厥与热厥呢?就此医案而言,小便为其鉴别要点。小便白者或者说清长者为寒厥。《伤寒论》第282条:“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结合患者小便短赤点滴的症状来看,患者应为热厥,为真热假寒之象。《伤寒论》中少阴病脉证篇及厥阴病脉证篇都有涉及热厥。《伤寒论》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第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根据以上条文,热厥中的热均与阳明燥热有关,要么是少阴之君火合阳明燥热,要么是厥阴心包之热合阳明燥热,所以治疗以急攻阳明燥热为主,以达到存津液的目的。当出现热厥的状态时,说明病邪已入少阴或厥阴,当属危证,应急下之。这个患者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当下必须用大承气汤急下之。遗憾的是,患者却被误治了,反而用了辛散发表(羌活、紫苏、荆芥、薄荷、山楂、神曲、枳实、厚朴、栀子、黄连、升麻、麻黄及葛根等)之药,结果必是大伤津液(真阴被劫)。《伤寒论》第335条:“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这段话就讲了本热厥反发汗的后果(口伤烂赤)。我们看看医案中的医生最终的辨证施治过程。【原文】辛散发表过甚,真阴被劫,疫邪内壅与阳明燥气相合,复感少阴君火热化太过,逼其真阴外越,遂成此热深厥深阳极似阴之证,苟不急为扑灭,待至真阴灼尽,必殆无救。拟下方治之。大黄26克(泡水兑入),生石膏30克,枳实15克,厚朴15克,芒硝10克,知母12克,生地60克,黄连10克。服一剂,病情如故。服二剂后大便始通,脉息沉而虚数,但仍神识蒙睫,问不能答。照方再服二剂,连下恶臭酱黑粪便,臭不可当,其后口津略生。又照原方再服二剂,大便始渐转黄而溏,舌钉渐软,惟舌中部黑苔钉刺尚硬,唇齿稍润,略识人事,始知其证。索饮而渴,进食稀粥少许。照前方去枳实、厚朴,加天冬、麦冬各15克,沙参20克,生地12克,甘草6克,将大黄分量减半。连进四剂后,人事清醒,津液回生,苔皮渐退而唇舌已润,唯仍喜冷饮。继以生脉散加味,连服三剂而愈。人参15克,寸冬15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杭芍15克,五味子3克,生石膏10克,黄连5克,甘草6克。阳明急下之证,患者已严重昏愦不省人事,不能询及渴饮与否,如症见壮热面赤,口气蒸手,唇舌焦燥,鼻如烟熏等,则实热证情已具,即当急下,切勿迟疑,以免贻误病机,证变难挽。【研读】以上看出,此医生的辨证非常准确,但其施治的过程却不敢苟同。为什么这么说呢?既然辨证为热厥实热,当用大承气汤急下之,却偏偏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加了大量的生地黄,生地黄虽有补充津液的作用,但在此用它反而牵制了大承气汤攻下的功效,一攻一补,相互牵制。这是患者服用第一剂病情如故的原因!也是患者体内一直留有余热的原因!所以说,有时辨证准确,用药却并不见得对路,其原因是在于用药太过小心,还是医术不够精呢?以上医案原文选自《吴佩衡医案》 赞 (0) 相关推荐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栀子厚朴汤 下后心烦又腹满,胃中有热卧不安: 苦寒栀子畅胸膈,枳实消痞厚朴宽.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功效:清热除烦,消痞宽中. 主治:热郁胸腹证或阳明胃热郁滞证.症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心中懊侬,或反复颠倒 ... 经方应用之栀子厚朴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虚烦兼腹满之证治.伤寒下后,邪入里已化热,火郁胸膈则心烦,卧起不安:热及脘腹,气机被郁,故腹满.这里的腹满非阳明腑实之满,因热并未与有形之物相结,仅是无形之热蕴郁腹满,其特点为腹满不痛,属 ... 经方百案研读011:中暑医案 中 暑 [原文] 廖某,男,年三十一岁,四川会理县人,住云南省昆明市海潮巷八号.1928年5月16日出外郊游,值酷暑炎热,畏热贪凉,返家时临风脱衣,当晚觉闷热而思饮,全身倦怠违和,次日则有微寒而发 ... 经方百案研读010:瘟疫医案一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经方百案研读010:瘟疫案一 金梅 吕旭升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1:淋雨受寒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2:午后发热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3:午后低热 经方 ... 经方百案研读009:温病医案二 金梅 吕旭升 小白郎中 昨天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金梅 吕旭升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1:淋雨受寒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2:午后发热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3:午后低热 经方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5:高热不退(5天高烧至40°,经方二剂药热退病愈)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经方百案研读005:高热不退 金梅 吕旭升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白虎汤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1:淋雨受寒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2:午后发热 经方百案研读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20:眩晕(二)泽泻汤 二〇 眩晕(二) [原文] 朱某,男,50岁.湖北潜江县人.头目冒眩,终日昏昏沉沉,如在云雾之中.两眼懒睁,双手颤抖,不能握笔写字.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无起色,颇以为苦.视其舌肥大异常,苔呈白滑而根部略 ... 经方百案研读013:自汗(桂枝汤)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经方百案研读 案013:自汗 金梅 吕旭升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桂枝汤 一三 自汗 [原文] 李某,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 经方百案研读014:头痛(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经方百案研读 案014:头痛 金梅 吕旭升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头痛 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四 头痛(一) [原文]邓某,男,成年.初因受寒而起病,误服辛凉 ... 经方百案研读015:头痛(2)(加味麻黄细辛附子汤)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一五 头痛(二) [原文] 王某,女,成年.始因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危证.余诊视之,患者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08:温病一案(四碗冷水救回一条命)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原文] 李某,女,年五旬,住四川省会理县南乡农村.于1920年2月患春温病已五日,延余诊视之时,见其张目不寐,壮热烦渴而饮冷,舌苔白厚而燥,舌尖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