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称帝召集东北武林高手,筹办“全满武道大会”,他想干什么?
九一八事变后,蜗居天津的溥仪不安分了,心中那团火又死灰复燃,妄图借日本人的力量在东北称帝。爱新觉罗·熙洽也数次向日本人献媚,说什么“吉林是清朝的发源地”、“东北是满洲人的东北”,如果迎情清逊帝溥仪来东北执掌政权,东北人民定能心悦诚服。旧臣遗老们也在静候东北沦陷,到时候建立一个以满族为主的“新国家”,统治东北人民。(润麒、婉容、溥仪与溥杰在天津)
然而,日本人认为时机未到,只同意溥仪担任伪满洲国“执政”。执政,就是执掌政权嘛,名字虽然没有“皇帝”好听,但总好过在天津当布衣吧。然而,熙洽花样百出地又提出一个要求,说溥仪虽然不是做皇帝,但是礼遇规格不能低,要有三千万东北民众的“代表”隆重敦请才行,使外人观之,溥仪是顺应“民意”才出山,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
溥仪呢,也装模作样地自抬身价,向日本人提出了一个条件:出任满洲国执政,只干一年,一年后还当不上皇帝,可别怪我辞职。哼!然而,一年约期很快将至,亲信不断劝溥仪催促关东军履行诺言,溥仪却怂了,生怕惹恼了日本,任由其辞职而无处可去,竟不敢开口,昔日的“豪言壮语”不见了一点风采。
终于,1933年3月2日,东北四省(包括热河)全境沦陷,日本认为“事已成熟”,遂通知溥仪称帝“时机已至”。溥仪和那群遗老遗少,日夜遐想着这一天,收到消息无不欣喜若狂,翻出早就做好的全套皇帝服装(滚龙袍、冲天冠、朝靴、挂、带等),迫不及待的准备登基。
然而,日本人又给了溥仪当头一棒:登基时要穿大元帅服,不准穿龙袍。这可气坏了溥仪,做皇帝哪有不穿龙袍的道理,壮着胆子与日本人力争。日本人也不想闹得太僵,使其过于扫兴,勉强同意他祭天坛时可以穿一次龙袍,溥仪这才眉开眼笑。
1934年3月1日,“新京”(今长春)南郊杏花村筑起高坛,翊卫军和仪仗队分列两旁。村外一条公路直通市区,道路两旁站满了日伪军警,枪上刺刀、实弹,如临大敌,溥仪的车队在警卫摩托的簇拥下,疾驰而过。车在仪仗队前停下,溥仪身着龙袍下车,踏上专为他铺设的黄土御道,昂首高视阔步走上天坛,一群伪大臣、汉奸亦步亦趋紧随其后,祭天、献爵,跪拜如仪,看起来确实有那么点意思。就这样,溥仪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说来也奇怪,溥仪登基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召集东北各省的武林高手,以及日本的柔道、剑道高手,筹办“全满武道大会”,这是为什么呢?最初,大家都以为是提倡尚武精神,促进中日武术交流。然而,御前武术表演都结束了,还不准各地的武术高手遣散,众人又猜测可能是建立武术馆。不久后谜底揭晓,大家都猜错了。
原来,日本裕仁天皇的弟弟雍仁亲王,奉命前往伪满洲访问。因为雍仁酷爱体育运动,伪满洲国的日本官员投其所好,才授意溥仪举办了这场“武道大会”,希望能博亲王欢心。然而,伪满的大小官僚、汉奸忙得屁滚尿流,足足准备了一个多月,雍仁亲王对此并不感兴趣,仅在长春逗留了两三日就返回了日本,白白浪费了东北人民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