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清朝114位状元的出生籍贯和名气成就,你有何感想?
又快到高考季了,也是莘莘学子最辛苦最期待的时期,因为马上要出成果了。凡是基础扎实、高考正常发挥,考入名校好专业应该不成问题,这样,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途基本初定,美好人生就此开始。
其实,古代读书人对此更加期待,因为一旦考上进士,就意味着从此可以步入官场,成为社会的精英,特别是高中状元,更是人生最得意的事情。
唐朝孟郊曾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句子来表达登科后的得意情形。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300余年,共录取114名文状元。从状元来源来看,来自江苏的49位占第一,其次是浙江,有20位,其余的省份均不到10人,还有9个省状元数量为零。
湖南在清朝期间只出2个状元,一个是衡阳的彭浚,一个是茶陵的萧锦忠。人数要比周边省份要少,主要原因是湖南的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加之特有的经世致用文化的湖湘文化影响。
永州地区自唐代柳宗元入永以后,带动了文化快速发展,先后出现李颌(湖广地区第一位状元)、吴必答、乐雷发(特科状元)3个状元。
江浙地区状元多,还是因为江浙地带经济发达,重视教育。自唐南北朝以来,江南得到开发,经济发达程度超过北方,这也直接反映在文化和人才培养方面。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把状元之事过于神化,高中状元尽管意味着可以入仕,但并不能意味着将来会有大发展。
就清朝114名状元来说,估计现在能知道其名字的没有几个,相反很多不是科举出身的却名闻遐迩,秀才出身的左宗棠就是如此。
我所知道的清朝状元,也就是于敏中、翁同龢、张謇、刘春霖等少数几个,其他的不甚了解,甚至是完全陌生。
所以,现在的学生不要一味追求高分,追求上985大学,只要学校的专业合适,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管它是不是名校,是不是985,都没有多大的关系。
看了以上文字,对古代状元和今天的高考,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