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舟观课 | 亢丽:带任务阅读 忆童年乐趣(下)

带任务阅读

忆童年乐趣

六上第9课

《竹节人》

教学

作者简介 

(王崧舟老师与亢丽老师合影)

亢丽:“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第七届课堂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课堂实录

品悟语言,熏习检视阅读,感游戏之乐

(一)聚焦重点段落,锁定关联内容

师:这下我们都知道了,原来竹节人是这样玩的啊!那么这个传统的玩具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乐趣呢?带着这个任务再次进行阅读,想一想你的目光要聚焦哪里?

生:从第8自然段开始直到最后都在写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是的,这次我们读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拿起笔,一边读一边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划下来。(师巡视)

(二)琢磨文章语言,品味戏耍快乐

1.一人舞动之乐

生:我找的地方是8、9、10三个自然段。

师:能说说有趣在哪里吗?

生:线一拉紧,竹节人就站起来了,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壮士,而鞋线一松一紧,这个竹节人就手舞足蹈。

师:孩子,请你来试着拉一下这个竹节人。(学生操作)好玩吗?

生:(笑)好玩。

师:我不说停,你不许停,松,紧,松,紧,紧,松……此时的小人——

生:(笑)手舞足蹈。

师:这竹节人的感觉像——

生:打醉拳。

生:打太极。

师:万般的变化皆因手下一松一紧,怎不令我们着迷呢?如果,再来一个竹节人,又会怎样呢?

2.二人PK之乐

生;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着打,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师:反正就是从早打到晚。但是我觉得只会打还不够,更有趣的是什么?

生:更有趣的就是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一套纸盔甲。一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 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师:本想显示威风,反倒弄巧成拙,自己主动败下阵来。失败了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气(齐答)

师:愿意认输吗?

生:不愿意(齐答)

师:好,不服气的来再战!请看这个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把你们觉得最厉害的词填进去。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快速阅读,加工整理信息)

师:第一行,怎么填?

生:我填的是金箍棒和“齐天小圣”

师:齐天小圣,你们想到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你怎么不填齐天大圣啊?

生;因为他的兵器金箍棒其实就是我们吃剩的冰棍棒。(笑)

师:原来如此,齐天小圣也赫赫有名!第二行呢?

生;我填的是虎头双钩和“金钩大王”

师:真神气!金钩大王,你的双钩从何而来呢?

生:是我奶奶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

(全班大笑)

师:齐天小圣对金钩大王,倒也旗鼓相当。那么接下来的偃月刀对

生:蛇矛

师:拿偃月刀的起名

生:武圣关羽

师;厉害,拿蛇矛的你打算叫什么?

生:燕人张飞。

生:熊虎之将。

师:听着名字就感觉很厉害。

生:那我就给偃月刀起名“天下无敌”。

师:你们看,这就怼上了,别光听着名号响亮,来,我们过几招试试。黑虎掏心!

生:泰山压顶!

生:双龙抢珠!

师:狮子摇头!

生:大鹏展翅。(学生鼓掌)

生:力击华山。

师:真是女中豪杰,还有吗?

生:横扫千军。

生:排山倒海。

师:分身化影。

生:鬼魅魍魉。

师:幻术的招式都出来了。

生:金钟罩

师:那我就用铁布衫。

生:如来神掌。

师:袖里乾坤。

(生鼓掌,大笑)

3.众人观战之乐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份传统玩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生观看视频,随机为视频配音)

师:瞧,这个竹节人颇有关公耍大刀的威风。

生:这是燕人张飞出场了。

生:看,黑虎掏心。

生:大鹏展翅。

生:泰山压顶。

师:看到这么精彩的比武,作为旁观的我们会喊——

生:加油!加油!

师:结果,拉竹节人的线断了,大家都乐开了花,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开始我们要准备纳鞋底的结实而有韧性的线了吧?

生:就是为了防止在打斗过程中线断了。

4.“一”“众”对比,感悟童年快乐

师:是呀,孩子们,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玩具却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那是因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制作竹节人的时候只需要简单的一(   )一(    )(教师板书)。

生:一竹一线。

生:一杆一线。

师:玩的时候只有两个动作,一(   )一(    )。

生:一拉一扯。

生:一拉一送。

生:一紧一松。

师:在哪里有这个关键词?

生:在第九自然段。

师:你看,这就叫带着目的去阅读,我们玩的时候只需要一松一紧,而这个场地仅需一(   )一(    )。

生:一桌一缝。(全班掌声)

师:特别会概括、特别会读书的孩子!

师:在那个时代,条件非常艰苦,只能在有裂缝的桌子上玩竹节人,今天你们打算在哪里玩?

生:桌洞。

生:有些公园的躺椅中间会有缝。(全班掌声)

师:你看,这就叫传统玩具现代玩法。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小玩具,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欢乐,是有原因的,继续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答案。

生:我觉得在第16自然段,其中有句话说:“其实,竹节人的动作压根儿不由扯线人做主,而是它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它的主人给它松紧就行,不用一直盯着它去控制它的动作。

师:其实它很简单,就是在不停地拉和松。

生:我看的是第19自然段,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这代表他们一直玩到上课,还意犹未尽,一直想玩竹节人。

追忆童年,巩固检视阅读,畅享回忆之乐

师:这份快乐直到上课还意犹未尽,那是为什么?你说。

生:他们想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竹节人,在下课这个战场上赢得了第一名,他们非常高兴,所以兴致不减,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东西就应该是第一,仿佛就是自己赢得了整场战斗。(全班掌声)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写出了这个玩具是自己做的,在哪里?

生:在第1自然段。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因为以前的条件能保持温饱就行,没钱去买玩具,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所以玩具只有是自己做的,玩起来才更有成就感。(全班掌声)

师:当这个玩具被我学会之后,全班同学也就会了,以至于最后风靡全校。我还要告诉你们的是,这个玩具不但吸引了你们这些孩子,也吸引了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下节课我们来学习老师和竹节人的故事,到那时,我们要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我们知道——

生:(齐读)阅读的目的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下课)

附:板书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以“阅读策略”为学习取向的单元,而《竹节人》又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因此,无论是课前导语还是课后练习,编者都精准地将“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作为唯一的学习任务加以落实。

这一点,我们从亢丽执教的《竹节人》中能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开课时借助导语明确学习任务,还是课堂推进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一次次强化适合的阅读方法,抑或是结课时回顾总结阅读策略,都是一种自觉的语文要素理念的体现。

值得赏析的,则是执教者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所选择的不同的教学策略。我们知道,本课属于《竹节人》教学的第一课时,预设的学习任务是两项:第一项,根据“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阅读任务,采用“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这一阅读方法;第二项,根据“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这一阅读任务,采用“特别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这一阅读方法。

从整堂课的时间配置和节奏把控来看,执教者对第一项学习任务作了略处理,对第二项学习任务作了详处理。这样的处理,完全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完全贴近文本的表达个性,也完全依循课堂的合理节奏。

如何略处理呢?执教者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阅读经验和认知图式,通过回顾五上的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借助表格支架,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取相关信息。与此同时,自然渗透了阅读策略的学习。

如何详处理呢?执教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游戏天性和阅读兴趣,采用活动体验、场景还原、焦点阅读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现场玩竹节人的游戏过程中,非常真切地体会到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在入乎其内的同时,又适时地唤醒学生出乎其外,觉察到阅读策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王崧舟 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