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的“纯”与“美”,被他用一生写尽
最近是樱花盛开的季节,花期短暂的樱花,可以说集中展现了日本人的审美、价值和人生的境态,有种“一生悬命“的美。
而说到最能代表日本这种美学观的作家,很多人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也许是川端康成。这位日本文学“泰斗级”作家。
49 年前的今天,也是在川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 4 年之后,他在神奈川县逗子市的玛丽娜公寓含煤气管自杀身亡,而他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
“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在自杀的这一天,川端对家人说:“我出门散步去了。”
川端的好友,另一位文坛巨匠三岛由纪夫,选择切腹自尽来给生命以暴烈的结尾,川端的死则更为哀戚,而他的死亡也如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贯彻了一种彻底的“物哀”之美。
晴雨雪风,都终归寂然。最美的就是一切都在发生的瞬间。
接下来这 5 本书,某种程度上,也是最能代表川端康成,以及日本文学的作品。
1935《雪国》
“你了解我的心情吗?“
驹子忽地又把刚刚关上的纸拉窗打开,一屁股坐在窗沿上。
岛村半晌才说,“星星的光,同东京完全不一样。好像浮在太空上。“ “有月亮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今年的雪特别大。“
生命短暂的美,徒劳,以及绽放时所获得的永恒,都在这本书里得道成仙。
想了解日本文学的人
必读的一本书
交易担保 美好制造 每日推荐,择优而生活 小程序
一本集中展现川端康成“死亡意识”的小说。与《千只鹤》一起,被誉为日本文学巅峰之作的一部作品。
讲述了一位孤独地眺望自然,凝视内心世界的老人 —— 尾形信吾。他对死亡的恐惧和预感成为小说的重要主题。而与此形成照应的,是川端康成的孤独与寂寞,战后的萧凉,以及川端步入老年的悲哀。
“借茶道反映出了日本文化。”这本书里,川端康成既表现了他一贯而之的哀愁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日本的“风物“,从茶,到花草,再到一些遗迹神社。
幸亏供花的花瓶是志野陶的水罐。
菊治在它前面将双手轻轻的支在榻榻米上,
仿佛欣赏茶具似的凝望着它。
只见它白釉里隐约透出红色,显得冷峻而温馨,
罐身润泽,菊治伸手去抚摩它。
同时,这本书也是对川端的过往的一种投射: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一个经历了战乱的男人,一个孤儿,终其一生不忘家庭带来的创伤。
这本书里,也能够看到无法释怀的过往,将怎样给人带来深远哀愁的影响。
1955《东京人》
“住在东京的人,都是没有故乡的。”这是川端康成“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一本小说。
也许不那么知名,但通过描写两个“碎片”家庭的重组和离散,用细琐的日常瞬间,更广地投射了人生的常态。
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缘由,但正是在这种无来由里,滋生出无数的惊喜相遇,热切融合,以及最后才明白平静的魅力。
“最不一样”的川端康成
交易担保 美好制造 每日推荐,择优而生活 小程序
川端康成最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雪国》,《千只鹤.》以及这本《古都》。这本《古都》,也是三本书中唯一没有情色内容的一本。
1980 年,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出演了这部电影。
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都通过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展现:战后的人事,失散姐妹的离合,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婚恋观...以及日本人的“拘谨“,以及风雅之态...
“我过去从没想到樱花竟然会这般女性化,
无论是它的色彩风韵,还是它的娇媚润泽。”
“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日本之美”的推手,川端康成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名号,但最确切的也许是他的这一个:一名魔术师。
繁碎的生活被赋予了美的意象,最日常的情感呈现了人类的灵韵,以及,当艺术家与作品融为一体,就超过了生活本身,这也是我们能从文学世界里获得的最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