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李慧兰作品丨我的仰望高过那尊雕像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抬头望天的时候,望到了你的雕像;我抬头看鹰的时候,看到了你的眼睛;我在侧耳听风的时候,听到了你的诗句;我在读你的名字的时候,读到了你的乡情。纳.赛音朝克图,你以诗歌的高度矗立在大地与蓝天之间,矗立在你的家乡浑善达克沙漠的腹地。
锡盟诗词家协会的一个诗歌笔会在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正蓝旗扎格斯台苏木巴音宝力格嘎查举办。参会人员来到纳·赛音朝克图雕像前敬献哈达,祭拜这位著名的蒙古族诗人,当代蒙古文学奠基人。
远远地望过之后,拾阶而上走到雕像下,仿佛我的心穿越了时空,有许多话想要对这位105年前诞生的诗人说,你“吸吮了大地的营养而茁壮的新生命”诞生在这里,从此,诗就像沙柳一样蓬勃而顽强地植根在这浩瀚沙漠。诗人曾留学日本,著有散文集《沙漠故乡》《蒙古复兴之音》《红色瀑布》,诗集《心的伙伴》《我们雄壮的呼声》等,长篇抒情诗《狂呼之歌》获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5周年文学作品一等奖。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许多种文字。
我捧一条蓝色的哈达,这蓝仿佛是天空的一抹蓝色飘落在我手上。怀揣一颗诗心走进浑善达克沙漠你的故乡,我不敢以诗人自居,但是我要以诗的名义,祭你永不逝去的诗魂,拜你炽热的赤子之情。敬献哈达之后,在纳·赛音朝克图雕像前,家乡的孩子们用母语朗诵他的诗。听着我听不懂的蒙语朗诵,仅仅是孩子们抑扬而铿锵的声音,和他们生动的脸上流露出的,与他们小小年纪不相符的凝重表情,我顿时被感动了,心绪澎湃起来。再抬头望那高高的雕像,蓝天上浮动着几朵白云就在他的头顶上,仿佛是上天之手轻轻地抚摸着他,仿佛是长生天赐这位牧人之后、沙漠之子、诗歌之王以一种不灭的灵魂,守护这片生命之土。
自治区文联包银山副主席,听着孩子们的朗诵也感慨万端,此时我和几位诗友正好站在包主席身边,包主席的一番话更深刻地解读了纳·赛音朝克图诗歌的深远寓意和影响。他说:“纳·赛音朝克图的诗歌里写,这片沙漠是故乡,是祖先掩埋尸骨的地方,是先烈洒过鲜血、献出过生命的地方,我们热爱他,保护他,建设他。”包主席不无忧心地说:“现在我们有很多生态文学、生态创作把沙漠当作魔鬼,有一种要远离、要逃走的意识。而纳·赛音朝克图对故乡的情感是热烈而理性的,就算是沙漠,就算自然环境再恶劣,那也是生养我们的故乡,是祖先留下的热土,能远离吗?能远走他乡吗?我们只能把它建设得更好。正是他这种大爱情感成为他诗中的美丽乡愁,永远的主题,所以人们喜欢他的诗,流传他的诗”。是啊,难怪在正蓝旗、在扎格斯台会有那么多诗人,特别是蒙语诗歌,很多人都会出口成诗,因为在这大漠深处埋藏着一颗诗歌的种子,因为这里的人们同诗人一样执着地爱着自己的家乡。这样听着、看着、感动着,那一刻我浑身的热血潮水般涌动,喉头不断地吞咽着,我使劲控制着不让眼泪夺眶而出。
人们盛装而来,带着敬仰之情。活动结束了,我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向你告别。回过头,一望再望,蓝天下总有鹰在飞翔,一尊雕像使这片原始沙漠有了庄严感,有了根深蒂固的思乡情结,有了诗的守护。守护他的家乡,注视他的后人。
空气中流动着诗的韵律,孩子们的声音还在耳边,他们小小的心里在那一刻不知装进了多大的抱负。孩子们的神情定格在我的仰望里。
作者简介:李慧兰,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生命底色》《又见彩虹》,为大型雕塑“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撰写铭文。现为锡林郭勒盟诗词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