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田率一个排阻击美军打了个0:215,六大细节铸就零伤亡奇迹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军第38军113师337团1营1连2排,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这个排(34人)在排长郭忠田的率领下,与美军第二师南逃部队在龙源里葛岘岭激战十几个小时,战斗从早上持续到天黑,承受了上百架次敌机的轮番轰击和数千颗炸弹的轰炸,岿然不动,居然零伤亡!
与此同时,郭忠田和二排的战士仅消耗1305发子弹、14枚手榴弹,击毙美军215人,缴获大炮6门,满载军用品的完好汽车58辆。
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在拥有强劲的空中支援和猛烈的地面火炮支援覆下,与志愿军交手一天,竟然被手中只有轻武器的对方打了个0:215。
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说剧本也不敢这么写啊!但它确确实实发生了,这次战斗还被多国当成经典战例编入军事教材。
史海钩沉,我们重新梳理这场战斗发生的经过就会发现,英雄排长郭忠田临战指挥的六大细节铸就了零伤亡奇迹。
葛岘岭阻击战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第一次战役中小试牛刀,歼灭“联合国军”15000人,把敌军从鸭绿江边打回清川江以南,让麦克阿瑟“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成为笑柄。
然而,这一战并没有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痛,狂傲的麦克阿瑟认为,中方只是象征性地派少量部队出征,不足为惧。
他随即调集了5个军13个师以及3个旅和1个空降团,总共22万人,1200余架飞机投放在战场第一线,分东西两路向朝鲜北部战场推进,意图围歼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
麦克阿瑟仗着己方有强大的海空支援和强悍的地面火力配置,向美军士兵许诺“战争在两个星期内就会结束”,“圣诞节(12月25日)前即可攻占全朝鲜”,“士兵们可以回家过圣诞节”。故而把这波攻击命名为“圣诞节总攻势”。
然而,他却不知我志愿军后续部队,第九兵团15万人已经秘密渡过鸭绿江,担任起东线作战任务。
此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前线结集的地面部队已达9个军30多个师,总人数约38万人,是敌军投放在前线兵力的1.7倍。
麦克阿瑟叼着大烟斗,自信满满地命令“联合国军”一路向北推进,幻想两周内攻占朝鲜全境,却不知彭总准备在清川江畔钓“大鱼”。
大敌当前,彭德怀主持召开志愿军党委会,研究第二次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部署,他在会上分析道:
“麦克阿瑟虽遭到第一次战役的打击,但美军主力未受损失。(注:第一次战役“联合国军”中的美军,只有美骑一师第八团大部被歼。)同时他对我军的兵力还不清楚,所以肯定还要向鸭绿江大举进攻。我军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装备太差,如果与敌军死拼硬顶肯定要吃亏,不如先避其锐气,故意示弱,边打边退,迷惑敌人,诱其深入。我军可以后撤30公里到50公里,以分散敌人,然后在运动中寻机歼敌,这是我军的拿手战术,我们要在清川江畔钓大鱼。”
于是乎,会后彭德怀命令各军在后撤时沿途丢弃衣物、铁锹等,伪装成“溃不成军”的怯弱姿态,把青川江、大同江以北让给敌军,诱其深入。
与此同时,志愿军主力部队进入山林隐蔽,悄悄迂回到敌军侧翼,布下口袋阵,准备包“联合国军”的饺子。
因受我军“溃不成军”后撤诱惑,麦克阿瑟判断志愿军连连后撤是因为“兵力不足,装备低劣而怯战败逃”,他判断“志愿军最多不超过六七万人,不足为惧”。故而,麦克阿瑟命令美第八集团军从左翼向清川江以北进攻,第10军从右翼向江界进攻,两路直奔鸭绿江。
敌军部队进入我方预定战场后,志愿军西线6个军的主力和东线3个军也全部秘密到达指定位置,完成了战役集结。
1950年11月25日黄昏,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打响……
27日,东线志愿军也按预定计划向当面之敌发起攻击……
西线第38军向南推进,攻下德川、嘎日岭后,清川江之敌全线动摇,数万美军企图南逃。
战前彭总就精准预判了敌军溃败后南逃的路线,为了防止敌军逃出我军包围圈,彭总命令坐镇前进指挥所,素有“旋风司令”美名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调遣部队:“必须不顾一切直插交通要道三所里”,“占领三所里和龙源里后,要不惜一切代价,像钢钉一样狠狠地钉在那里。”
第38军113师担任起切断敌军退路的重任,强行军14小时72.5公里直插敌后方,先敌抢占了其南逃北援必经要道三所里,关闭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南逃退路。
113师突然出现在敌后方,犹如一把利剑捅进美第八集团军心窝,顿时使部署在清川江附近的美军三个师以及英国、土耳其、南朝鲜军各部全线动摇,几万人乱成一团。
志愿军侦察发现,三所里以西的龙源里还有一条路可供敌人逃窜,一旦他们从那里逃脱,我军发起的第二次战役将前功尽弃。
113师师长江潮当机立断:“把第二梯队337团拉上去拼死赶到龙源里,死死守住龙源里。”
第337团把担任全团左前卫尖刀排的重任,交给郭忠田为排长的1营1连2排,命其扼守葛岘岭。此前,战士们已经急行军14小时,但为了先敌插入龙源里葛岘岭,郭忠田命全排跑步前进,又长途跋涉12小时,在28日凌晨终于到达葛岘岭,关闭了“联合国军”南逃的大门。
至此,敌军几个师被困在价川、安州以南,三所里、龙源里以北的狭小盆地内。
郭忠田登上葛岘岭主峰观察地形,开始考虑主阵地的设立问题。接下来郭忠田的一系列临战操作,为零伤亡奠定了基础,六大细节铸就了0:215奇迹。
细节一:一反常态,“弃守”葛岘岭阵地制高点
上级给郭忠田下达的作战任务是守住葛岘岭,不让敌军从这里突围出去。通常守山头一般人会把主阵地设在制高点上,因为那里视野开阔,火力覆盖面广,是打阻击战的最佳射击点,也是坚守阵地的关键。但是郭忠田却一反常态,对任务主峰“弃而不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郭忠田也觉得主峰是阻击敌军的好地方,但是他转念一想,这里光秃秃得太突兀了,一旦战斗打响,敌机凌空轰击扫射以及地面火炮覆盖过来,没有坚固的掩体庇护,仅凭简易野外工事,阵地如何守得住?因此他决定不把兵力摆在主峰上,虽然此举有抗命之嫌,但事后证明这个决策无比正确。
细节二:选择不起眼的小山包设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地利因素
郭忠田不选视野开阔的主峰,却把主阵地设在葛岘岭北侧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上,是后来铸就零伤亡的又一重要因素。为何他选这个不起眼的小山包当主阵地呢?原来这座小山包有诸多优点,比如:
其一,这座小山包距离山脚下的公路只有50多米远,这个距离有利于步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发挥作用。郭忠田和战士们急行军只携带了轻武器,所以选这里刚好能最大限度发挥手中武器的杀伤力。
其二,小山包向前突出,公路恰好在这里拐弯,所有行经此处的车辆必须减速慢行。敌军的机械化部队机动快,在此减速前行正是收拾他们的最佳时机。
其三,小山包正对公路那一面非常陡峭,敌人的装甲车开不上来,坦克也冲不上来,要夺我方阵地就得拿步兵来拼,而我军居高临下,敌军步兵迎着大斜坡仰攻,很容易被我军挨个点名。
难道敌军不会用炮轰,然后来个步炮协调冲击阵地么?请看小山包第四个优势。
其四,小山包上有一块巨石,背对公路那一面底下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岩洞,未经修整就直接可以囤一到两个班的兵力。这个天然掩体,一般炮弹或者航空弹休想撼动其分毫。
步炮协调冲击不行吗?还真不行,因为距离太近了,美军炮轰阵地时他们的步兵也不敢往前冲,否则容易会成为己方炮下冤魂。
单靠炮轰也难以奏效,敌军实施火炮覆盖时,郭忠田命战士们躲进岩洞和反斜面单兵掩体里,只放警戒哨监视敌军动态。
如果说上述地利是上天对二排战士的眷顾,那么以下临战指挥细节,则体现了郭忠田作为一名基层指挥员拥有非常出色战术素养。
细节三:善于鼓舞士气,激发战士极限战斗潜能
郭忠田带领尖刀二排到达指定位置时已是凌晨时分,战士们此前随大部队迂回到敌人侧翼,已经五天五夜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了。随后整个113师又强行军14小时到达三所里,现在他们又从三所里跑步前进12小时才到葛岘岭。这时极度困乏的战士们见敌人还没到,多想先好好睡一觉啊!可是郭忠田却下令:“谁也不许睡觉,抓紧时间修防御工事!”
不少战士发牢骚说入朝一个多月以来,工事没少修,可是都用不上(337团此前一直担任预备队,第一次战役时38军没按时赶到指定位置,所以没捞着仗打。),一声命令下来又得走了,现在这么困为什么不能先好好睡一觉?
郭忠田脑袋瓜转得快,对战士们的抱怨不恼不怒,还立马上搬出毛主席为大伙打气。他说:“毛主席说了,打仗就是矛与盾的较量,咱们矛不锋利就要好好造盾,盾造得结实敌人的矛就攻不进来,这样打起仗来就少流血,少死人。不管工事修几回,用一次就够本了。”
战士们觉得郭忠田说得在理,纷纷挥铁锹干起来。
细节四:善用谋略,修假阵地避开敌机的疯狂轰炸
战士们好不容易才修好小山包阵地上的工事,本以为可以休息了,没想到郭忠田又给全排下达一道命令:“我们在葛岘岭主峰上再修一道工事,给敌人来个真假美猴王。”
虽然这时战士们已经挖得虎口酸痛,但是在郭忠田的耐心解说下,又挥舞着小铁锹挖开了。后来这道假工事立功不小,成为他们的“替死符”,这是全排与敌军激战一天零伤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细节五:平时“造盾”意识强,战时少流血
113师师长江潮这样评价这位机智的部下:“郭忠田带兵有个特点,时刻想着战士的生命安危,他对全排的要求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扔,只有三件东西不能扔:一是武器弹药;二是干粮袋;三是小铁锹。”
郭忠田对小铁锹的钟爱也得到士兵们的证实,他们说:“打扫战场时,排长让我们每个人都要捡一把美国人的小铁锹,不捡都不行。”
郭忠田自己认为:“铁锹虽小,但它的作用可不小,可以顶得上一个班一个排的战斗力,甚至还要更多。”正是因为他的造盾意识强,所以才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细节六:善于总结战斗经验,临阵指挥灵活机断
郭忠田1945年入伍,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三下江南、四战四平、辽西会战等多场战役、战斗,曾荣立数次战功,作战经验丰富,所以在这次阻击战中指挥出色可谓是厚积薄发。
敌军车队来了,他让排里的特等射手先打掉指挥官、头车以及弹药车。坦克来了,他权衡手中的武器实在奈何不了,就不盲目硬拼,放过它,专门盯住没装甲的车辆狠狠地打。
让我们一起回顾,志愿军战斗英雄郭忠田指挥的这场奇迹般的阻击战吧!
28日早上8点多,敌军在三所里突围失败后转头向龙源里逃窜,带头的美军机械化部队沿着公路浩浩荡荡由远及近,向葛岘岭方向开过来。
这时,二排已经做好战斗准备。郭忠田把两个班分开摆在巨石左右两侧,留一个班在岩洞里当预备队,机枪阵地摆设在巨石旁,全排扼守在约300米长的狭小阵地上。
率先开过来四辆汽车,1辆吉普车,3辆十轮大卡车,这是敌军的先头部队。
郭忠田判断这股敌军的指挥官就在吉普车上,他把开第一枪的任务交给排里的特等射手张祥忠。
“一会听我命令开枪,先打掉那辆吉普车,有没有把握?”
“跑了兔子不玩鹰。”张祥忠信心十足地回答。他参军前就是猎户,枪法真不赖,所以很快被培养成特等射手(狙击手)。
近了,更近了,当车队行至二排公路拐弯处时,速度终于慢了下来。
“打,给我狠狠地打。”
张祥忠瞄准吉普车,扣动板机,一串子弹射过去,吉普车上的指挥官应声而倒。随后,轻机枪、重机枪、步枪的子弹一齐射向其余车辆。
这股敌军很快就被二排的战士,送去跟马克思见面了。
不久,五十多辆坦克轰鸣着开过来,这些铁疙瘩看得战士们直恨得牙痒痒。有几个战士捆好手榴弹请战,但郭忠田不许,他沉默一会儿后命全排隐蔽,谁也不许开枪,放过这些坦克。
他不惜再次违背上级下达的“不放敌人从阵地前走过”的命令,事后证明这个抉择非常明智。郭忠田也想打掉这些坦克,但是他想到此刻排里没有反坦克雷,没有火箭筒,也没有炸药包,倘若真要打坦克,仅凭手中的枪和每人身上的4枚手榴弹硬撼,无异于白白送死,阵地必丢,阻击任务也就完成不了了。
坦克过后美军的运兵车、炮车、弹药车等接踵而至,车队一眼望不到尽头。
“同志们给我狠狠地打!”
顿时,运兵车着火,弹药车爆炸,浓烟滚滚,气浪冲天,美军车队瘫痪在公路上,士兵拥挤着,乱成一团四处躲闪。
美军为了解救车队,很快便召唤来三十余架飞机对着葛岘岭主峰上的假阵地猛烈轰击,扔下大量炸弹、燃烧弹,主峰阵地一片火海。敌机轰炸完,大摇大摆飞走了,殊不知二排的战士们这时正躲在岩洞里休息,毫发未损。
原先对排长催挖工事有怨气的士兵,此刻打心地佩服他们排长的睿智和远见。
飞机轰炸完后,敌军派出小股部队想摸上来一探究竟,没想到刚冒头靠近二排阵地,就被挨个点名了,只好缩了回去。
战场暂时平静下来,郭忠田又让人去主峰上再次修建防御工事,假装又上去了一支增援部队。
果不其然,下午两点敌人又派来100余架飞机,对我军阵地狂轰滥炸,葛岘岭主峰是重点照顾对象,这座山头被轰炸了半个小时,可是郭忠田和战士们仍旧安然无恙。
轰炸刚结束,美军结集了两百多人,兵分三路向二排的阵地发起冲锋。
郭忠田临危不惧,号令把敌人放近到30米再一齐怒射,一时间敌人鬼哭狼嚎,很快伤亡过半,剩下的见状抱头鼠窜。
也许会有人问,难道美军不会用炮轰,来个步炮协调攻击吗?
受限于地形,美军放炮的时候其步兵也不敢向前冲,因为距离太近了,冲上去就是自己炸自己,美军可不傻。
炮轰同样无济于事,阵地上有岩洞掩体、单兵掩体,更何况二排还利用反斜面战术让敌军曲线炮无可奈何。
其间,敌人组织过数次冲锋,全被打了回去,车队被卡在二排阵地前,始终无法跨过一步。
战斗从早上持续到天黑,志愿军大部队终于赶到,围歼了龙源里逃敌。
郭忠田当头拦住的敌军是美第二师,这支部队被揍得很惨。据李奇微回忆录记载,美第二师后来到达顺川南侧时,幸存官兵不超过20%。
鉴于郭忠田在这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志愿军总部为其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全排记集体一等功,2排后来被命名为“郭忠田英雄排”。
郭忠田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随部队凯旋归来,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等职。
1993年2月8日,战斗英雄郭忠田因病逝世,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