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劲的来源竟然是在这里?不说出来因为曾是门派之秘!

盆骨,中医学又有盘骨之称,在我国港澳台地区通用,就是骨盆。从我们系裤带的地方向下到大腿骨以上统称为骨盆,它是一个整体,形状像盆子。小孩就睡在这个摇篮里,骨盆下口就是小孩出来的地方,当然越大小孩越容易顺产。

盆骨是由骶尾骨和两侧髋骨构成,形状如盆,故称为骨盆。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两部分。成年人骨盆的结构连接包括:骶髂关节、骶结节韧带、耻骨联合和骶棘韧带。骨盆是整个骨骼的中心,上到脊柱、下到两腿关节,都需要骨盆居中策应、调停,支持脊柱正直,管领两腿运动。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太极拳不是只以柔劲来化解人家来势的,它也可以发力打人,而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盘骨。古老的说法是腰胯,这只是笼统的讲法,实则只指盘骨。所以练太极拳者,而用腰肢发力,已经不对。

人体最大块的骨头,是盘骨,而太极拳正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在太极拳中叫作「大拳头」,反而手掌握成的拳头,仅「小拳头」而已,从来不加重视。一个娇滴滴女流,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仍不知何事,也所以太极拳千年以来都是秘拳,也所以失传了的太极宗派,都要找一种力量来附会一番,例如附会气功、气劲之类……

成人的盘骨,尤其是男人,已经硬化,其构合缝隙间的软骨,也已钙化,连成一起,所以成年后才学太极,不易开胯。两年而能开胯者,已经算快。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节节贯通」。换言之,太极拳是由盘骨带动脊骨,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的。

太极耍得这样慢,有理由的,就是要学懂和练习「节节用力」,身上每根骨头都要能做到节节推进,而过程中半点肌肉的力量也不用。如果耍得不够慢,便无法体会每节脊骨、每节手骨如何活动,而且太快的话,练习者对姿势和重心平衡的掌握和对错没有那么自觉,够慢的话,会知道自己的姿势有没有不妥。姿势对,筋骨便顺,才能运用每一节骨;姿势错,筋骨不顺,便不能逐块骨头控制。不过,太极高手也兼练快架,这在以前是关上门才练的了。

上期说太极是种「筋骨拳」,便是如此意思。你大可叫它作「白骨阴阳拳」,除了听起来邪邪地不好听之外,理论上并无不对。

以筋骨发力,是太极拳不同于一切其他武术之处。其他武术,都以肌肉发力,所以练西洋拳者,背肌发达;练跆拳道者,腿肌发达,无一例外。即使我很尊重的咏春拳,练之有恒,一样会在腋下和前臂出现结实的肌肉,皆因咏春虽不用「死力」,仍极著重「?底力」故也。咏春拳也有「三节骨发力」和「七节骨发力」的讲法,其中七节骨发力便要用上脊椎力,但咏春对脊椎的运用,远不及太极精微。

循上所言,练太极拳者,没可能练出肌肉,练得出肌肉的就不是太极拳。也因此,太极高手是最没有「样子」给你辨认的,而太极古籍中常提到的「用意不用力」,令人费解,如果我说「用骨不用肉」,可能令人更加明白。用骨,就如瑜珈之不用随意肌,要用意来控制和练习,是以太极拳重视「意」,因为这种拳要人以超乎正常的方式,细致地控制骨骼。

由于真正的太极拳要求拳手,对周身每节骨头都能号令,所以无论对方碰到他身上任何部位,他都能立即就在该部位进行反击。而且,这种反击快如闪电,出于自然反应,是之谓「全身是手手非手」。各位,有没有一种拳法,要求拳手用尾龙骨打人的呢?或者用心口打人的呢?或者用脊骨打人的呢?脊骨在任何他种拳法中,都是力加保护的项目,但太极拳则要求习者在别人打其脊骨时,直接就用脊骨反击,而这种反击,还包含精微的旋转力,把打来的力量,以旋转的形式,反送给击者。因此,世上也只有一种拳法,是欢迎对手打到自己的身体上的,最好是拳拳到肉,不要落空。习太极拳者常言所谓「舍己从人」,是以做到了「全身是手手非手」为依归的。如果连全身是手手非手是甚么也未知道,就去舍己从人,便等于任人宰割,给人打得变泥巴了。而我所见到的,就是无数根本不知筋骨运用的太极练习者,阔论高谈舍己从人,真是替他们担心。

太极拳一点也不怕手脚快的人,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人用的只是肌肉的力量,其力并不绵长,很易化解。第二,是任他们身体多快,要COVER的DISTANCES都很长,至少一两尺。但太极高手要COVER的DISTANCES则极短,只不过是脊骨那么转一小转,盘骨那么一收束而已,这些在体内骨节间的细微动作,一定快过世上最快的脚、最快的拳,而且快很多很多。

当然,太极拳是人类与人类之间的搏击技术,它也是有其极限的,虽然我还未找到另一种比太极更快,破坏力更大的拳术,但你一鎗射向杨露婵,他还是要乖乖中弹身亡的。太极拳虽能化解来势,以四两之力,拨动千斤,但你开部MINI撞过去,太极高手还是要给撞得头破血流。你放一个小炸弹在太极高手身旁引爆,他也是无得化解,只能化为灰烬的。

我以上所讲的,大家不会在书籍中看到,一方面著书的「大师」大都不懂,另方面真懂的也不会说出来,因为这些都是门派之秘。我写出来,不是要揭人之秘,只是觉得再不写的话,太极拳便在屈辱中失传,我很想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去到哪个地步,从而反思一下今天的一切一切,不过想咁而已。况且,我就算讲了出来,读者也不可能知道盘骨要怎么动,每节骨头又要怎么转。

我不属于任何派别,也不能运用上面我所讲的筋骨学问,所以大家不必向我挑战,以印證太极。我只是知道这些。就说出来而已,也希望有天大家要学太极,或大家的子女要学太极时,可凭上述而善择老师。把秘密说出来,你也不可能照做得到,这是太极拳宝贵之处。凡是宝贵的东西,都很难学,很难有成,但又很易失传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0)

相关推荐

  • 舍己从人是太极功夫原则

    拳经曰:"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这句话的核心是"舍己",太极拳的功夫全在舍己之中.那么舍己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舍己"首先就是舍 ...

  • 【特约】杨宗杰:寻访“舍己从人”

    杨宗杰简介:原邯郸永年<太极>杂志总编,永年太极国术馆馆长,邯郸市体育局太极拳委员会主任. "舍己从人"一词在太极拳经典拳论中反复出现. 王宗岳<太极拳论> ...

  • 学好太极,光练是不够的,还要注意这一个字!

    功夫是练出来的,不管练的目标是技击还是健身,不下功夫练习,就什么都没有.练是最基本的,只有练才能练一日有一日之功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 ...

  • 太极拳法懂劲与太极内劲

    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懂劲"在太极拳修炼中承前启后,至关重要. 那么,"懂劲"之"劲" ...

  • 太极秘诀!这个动作一天只练十五分钟,太极内劲自会产生

    在此我要感谢太极名师王培生的"预备式".从练拳那天开始我就练预备式,对预备式倍感亲切,并且受益多多.  预备式  两脚并立,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使手心贴近大腿两侧,两眼平视前方.心 ...

  • 太极内劲从脚下找

    太极拳想练的好,起脚要轻,轻如猫行;落脚要实,砸地有声.提到砸地有声,让我想到我的两个亲传弟子,他们通过练太极拳,功夫上身,内劲很足,金刚捣碓震脚咚咚响.那么他们的内劲从哪来的呢?应该说,太极内劲从脚 ...

  • 这个动作一天只练十五分钟,太极内劲自会产生

    在此我要感谢太极名师王培生的"预备式".从练拳那天开始我就练预备式,对预备式倍感亲切,并且受益多多. 预备式 两脚并立,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使手心贴近大腿两侧,两眼平视前方.心平气 ...

  • 太极内劲的奥秘(力从脚起,主宰于腰,行与手)

     太极内劲的奥秘(力从脚起,主宰于腰,行与手)  前往好看视频,高清观看视频! 取消 确认 节选自<>点击观看正片 太极内劲的奥秘(力从脚起,主宰于腰,行与手)   1.3万次播放 ...

  • 有内劲方能出功夫 | 太极内劲修炼的核心要点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太极拳的内劲,就是能在一瞬间把体内所有集聚的力量集中在一点发出的能力.蓄力时上松下沉,虚领顶颈,将全身的劲沉至脚跟,如拉满的弓,发劲时蹬腿立腰瞬间把劲集中至某一 ...

  • 【理论】太极 | 内劲·气圈走法

    一.打空线 "打空线"是技艺到达较高层次之后采用的一种打法."空线"是指接触点到达对方身前的这一段间距. 与对方一接手便无意与其来力顶抗,而是将其来力引进并粘起 ...

  • ​[长富解惑]教你怎样气沉丹田形成太极内劲

    [长富解惑]教你怎样气沉丹田形成太极内劲 气沉丹田,意指下丹田,在脐下三寸,练拳时呼吸尽量保持均匀自然,不要有意识地强行向下压气.'先天之气宜稳,后天之气宜顺'.后天之气宜顺就是指呼吸要顺其自然,虚其 ...

  • 每天十五分钟,太极内劲自会产生!

    预备式 两脚并立,自然直立,两臂下垂,使手心贴近大腿两侧,两眼平视前方.心平气和,全身放松,意想周身皮肉分离,骨肉分离,全身关节都松开. 其放松顺序是:先由上肢的两手食指梢节起,想象关节之间拉开了缝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