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疼,多因血虚!张仲景传下一方,养血养筋,化解腿抽筋、脚抽筋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中医里头很有名的止疼剂。

这就是芍药甘草汤。

这方子,特别简单,就是取白芍和炙甘草各12克,水煎服。其中的芍药,现在看有白芍和赤芍之分,但古时候分得不明确。一般来说,后世医家普遍认为是白芍为佳。

它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张圣人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以养血、柔筋、止痛为主要目的的方子。

其实,我在学习中医方剂学的时候,很早就知道它了。但真正见识到它的威力,还是后来跟师学习的时候。

我记得,有一回,我老师接待一个60多岁的女子。她就是每到晚上,右腿准抽筋儿,无论怎么防寒保暖,都不行。

当时,我老师仔细诊察,发现舌红少苔,脉细数,晚上还睡不好觉,于是就给开了芍药甘草汤的配伍,配了点鸡血藤之类的东西。

结果,用药之后第四天,患者诸证悉平,晚上睡觉不抽筋了。

事后,我老师告诉我,只要遇上腿抽筋儿、脚抽筋儿的人,你看他是不是舌红少苔,脉细数,疼痛处不红不肿。如果是,用上芍药甘草汤,准好使。

我牢记在心。

后来,我研读百家医案,从先贤的经验中吸取营养,逐渐看到了其他中医大家,对这个芍药甘草汤的运用心得。其中,邢锡波老先生的两则治验,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话说有一个女的,年61岁,姓田。她由于工作劳累,左侧的脚就不敢走路了,感觉到脚筋拘挛疼痛。要想走路,只能勉强以足跟着地,然后把脚尖向上。到了晚上,疼痛加剧,患者彻夜呻吟,难以入眠。

刻诊,见舌面无苔,干燥少津,脉象虚数无力,疼痛的部位不红不肿。

邢老先生开方子,但见——

赤芍25克,白芍25克,甘草18克,木瓜12克,牛膝12克,丹皮12克,桃仁10克。水煎服。

结果,一剂之后,疼痛减轻。五剂以后,诸证悉平。

你看,这里就是用了芍药甘草汤。只不过,加入了活血凉血的赤芍,以及舒筋活络的木瓜,活血通经的牛膝,凉血的丹皮,以及活血的桃仁。

还有一个例子,一个女的,年纪50岁。曾经,她因为跌倒,导致腰部受伤,使得辗转困难,生活不便。刻诊,见舌质偏红、无苔。于是,继续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方见——

白芍24克,赤芍24克,鸡血藤20克,当归15克,甘草12克。药用3剂以后,腰部减轻,转侧灵活。

这里,在芍药甘草的基础上,加入鸡血藤、当归来活血养血、舒筋活络。

这些,都是天津已故老中医邢锡波先生的验案,读来令人颇有收获。老先生喜欢用赤白芍同用,加上养血通经之品。这是一条治疗经验。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这芍药甘草汤,在治疗筋肉拘挛疼痛的时候,的确是可以派上用场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认为,芍药甘草汤,具备解痉、止痛、抗炎、镇痉的作用。

当然,古时候的张仲景,可不懂得这么多药理学的名词。那人家是如何感悟出芍药甘草汤这个方子呢?

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靠实践。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古代的医家就发现了,芍药和甘草搭配使用,对于筋肉拘挛疼痛有治疗效果。

在这个基础上,古人又从中药药性的角度出发,加以归纳和阐释。这就是,芍药养阴和血,甘草补中缓急。芍药的酸,和甘草的甘,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甘酸化阴之品,能起到养阴血,缓筋急之效。这就对肝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导致的疼痛,有疗效。芍药甘草汤的证治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恰是肝中阴血不足的写照。

总之,肝阴肝血不足,引发筋脉失养,才导致了筋痛。芍药甘草汤,濡养肝阴肝血,从而能够柔筋止痛。

按说,在张仲景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太差。因为肝中阴血不足而导致的筋脉疼痛,不少。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芍药甘草汤才大行其道。张仲景把这方子记录在《伤寒论》里,以流芳百世。

当然,引发痛症的,可不光是上述一种原因。其他类型的疼痛,用芍药甘草汤是否合适,就需要辨证论治了。但从临床观察来看,部分人,到了一定年龄,反复出现抽筋儿、拘挛、麻木、筋疼的毛病,证属肝阴肝血不足的,还是占了很大比例。

好了,关于这个芍药甘草汤,我就给你介绍这么多吧。我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够借我的文说,加深一遍印象,从而更好地为临床服务。非专业的读者朋友,如果你也动不动抽筋、筋疼,小腿肚子痉挛,或者走路的时候,腿脚不利,您也可以反思一下,是不是肝阴肝血不足。有机会,你就去看看中医,认真加以辨别。说不定,这芍药甘草汤,还真能为你帮上大忙。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