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六)

基因检测对于复发转移性(晚期)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策略有重大影响,如今靶向药物治疗,特别是伊马替尼治疗,在胃肠间质瘤治疗中的影响已经扩展到了辅助治疗的层面。今天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来谈谈,基因突变的结果对于原发性中高危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策略制定的影响

首先,简单讲一下什么是术后辅助治疗(这部分内容今后会专门开专题讨论)。一个原发性GIST,首选的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肿瘤。对于不同的GIST,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可能性高低不同,简单分为极低复发风险、低复发风险、中度复发风险和高度复发风险。对于中高度复发风险的GIST患者目前推荐手术后使用伊马替尼预防复发,服药时间分别是1年(中危)和3年(高危)。那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摆在面前,是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患者都可以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呢?

术后辅助治疗预防复发,其本质上是控制那些术中残留的肉眼和现有的检查手段(比如CT、MRI等)无法检测到的微小病灶。因此,参照晚期GIST的治疗经验,存在对伊马替尼治疗效果良好的肿瘤基因突变的患者应该可以从辅助治疗中获益,而那些存在对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欠佳甚至耐药的肿瘤基因突变的患者则无法从辅助治疗中获益。事实上也是如此。如图一所见1,对于KIT Exon 11缺失性突变或插入缺失性突变的患者,3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比1年辅助治疗有更好的无复发生存。而图二则提示1,对于KIT Exon 9突变的患者,3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和1年辅助治疗的无复发生存期基本相似。

图一:KIT Exon 11缺失性突变的原发性高危GIST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辅助治疗无复发生存情况

图二:KIT Exon 9突变的原发性高危GIST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辅助治疗无复发生存情况

当然,对于上述SSG XVIII(一个国际高危GIST术后辅助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提供的数据,KIT Exon 9突变的情况需要有两点说明。一是辅助治疗的伊马替尼剂量是400mg/天,而不是相同基因突变晚期GIST的800mg/天。二是KIT Exon 9突变的辅助治疗患者较少,分别只有14和12例,数据的说服力偏低。

术后辅助治疗是为了降低术后的复发概率,其代价是接受伊马替尼带来的副作用。根据既往资料的统计,原发性高危GIST患者术后不接受任何治疗,其治愈的可能性为40%,这就提醒我们进行辅助治疗也不能矫枉过正。KIT Exon 11非缺失性突变是另一种常见的突变,该基因突变的患者对于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也很好,但从另一方面说,该基因突变的生物学性质较好(见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三)),虽为高危,术后复发概率低于KIT Exon 11 缺失性突变。从图三可以看出1,3年辅助治疗和1年辅助治疗远期无复发生存无明显差距。

根据KIT Exon 11 非缺失性突变的高危GIST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结果推测,2020年新上市的阿伐替尼(Avapritinib)对于PDGFRA Exon 18 D842V突变的高危GIST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虽然阿伐替尼表现出对于上述基因突变晚期GIST患者的超乎想象的治疗效果(见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四)),但该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生物学性质也较好,辅助治疗效果高度存疑。

野生型GIST在临床上也很常见。鉴于伊马替尼对于SDH缺陷型和NF1突变型的野生型GIST没有治疗效果,目前不推荐对于上述两种基因突变的野生型GIST进行辅助治疗2

图三:KIT Exon 11点突变的原发性高危GIST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辅助治疗无复发生存情况

写给医生的话

通过6段内容的阐述可以看出,GIST和基因突变的关系密不可分,而且这层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在不断被揭示和拓展。基因检测是一个高度精密的检测手段,个人推荐以医院的病理科为导向进行基因检测工作的开展,因为这样可以不断的收集检测数据进行检测技术的矫正和开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对于这样一个决定患者命运的检测手段,怎么认真对待都不过分。

 Ref : 

1. Joensuu H. JAMA Oncology, 2017, 3(5):602.

2. Casali P G. Ann Oncol, 2018, 29: iv267.

(0)

相关推荐

  • 精准治疗vol.4:胃肠道间质瘤

    一 GIST概念变迁 1980年以前 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肿瘤 1983年 随着免疫组化.电镜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 Mazur和Clark通过对以往的消化道间叶肿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这组肿瘤既无平滑 ...

  • 胃肠道间质瘤:3年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有效性优于1年

    背景 对于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在手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其无复发生存期(RFS),但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尚不确定. 目的 评估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对GIST复发 ...

  • 胃肠间质瘤的发现和治疗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是一种非上皮性肿瘤.我们知道,疾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会比较好.然而很多时候,患者检查出胃肠道间质瘤已经非常大了,或者已经到了晚期,那么如何 ...

  • 钱浩然教授:跨越八年,再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高复发风险GIST价值

    来源:GIST在线 原发性胃肠间质瘤指的是首次发病,发现时单个病灶,没有转移的胃肠间质瘤.这一类胃肠间质瘤如果直径超过2cm,或者有一些不良因素(比如肿瘤质地不均匀.疼痛.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1] ...

  • 论著 | 原发直肠胃肠间质瘤多中心临床诊治分析

    通信作者:陶凯雄教授 通信作者:曹晖教授 通信作者:张波教授 张鹏教授 汪明教授 林国乐教授 丰帆教授 [引用本文]张    鹏,汪    明,林国乐,等. 原发直肠胃肠间质瘤多中心临床诊治分析[J] ...

  •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五)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对于治疗策略的制定意义重大,这从上一期的内容就可以明显感受到.今天我们继续来谈这个话题. 复发转移性(晚期)GIST一线治疗所选择的药物.剂量均受到其原发性基因突变结果的 ...

  • 胃肠道间质瘤预后差?试试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是一个独立的临床实体肿瘤,有别于胃肠道肌源性或神经源性的肉瘤.目前认为胃肠道间质瘤无绝对良性,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行为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难以 ...

  • 胃肠间质瘤(GIST)的鉴别诊断

    在谈胃肠间质瘤(GIST)发病率时,我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叫粘膜下肿物(SMT,Sub Mucosal Tumor).▌第二期 : GIST的发病率 结合上一期讲到关于GIST的诊断,其实呈现了一个临 ...

  • 唐磊:胃肠间质瘤影像学检测首选CT

    2020年,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组织编撰的<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这是CSCO针对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 ...

  •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四)

    关于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我们以及讲了三次,今天我们继续这个话题,看一看基因检测对于胃肠间质瘤患者治疗方面的有哪些意义.因为内容较多,需要分两个部分来阐述 临床上所有的GIST患者分 ...

  •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三)

    基因突变和胃肠间质瘤GIST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但这仅仅是一个不太能抓住患者和医生兴趣的支持GIST进行基因检测的次要原因--毕竟几乎每个肿瘤的发生发展都和这种"看上去很高级但不知道有什么用 ...

  •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二)

    看过上一期的朋友,一定知道GIST的确诊来源于免疫组化,也就是说,只要是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如果免疫组化指标CD117和DOG-1检测结果为阳性,即可诊断为GIST.▌第五期 : 胃肠间质瘤( ...

  • 胃肠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时髦的话题 也就是基因检测 1.基因检测是个诊断的手段 基因检测听上去好高级,但目前基因检测费用比较昂贵,这让很多患者在选择是否接受基因检测时比较犹豫.其实,基因检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个 ...

  • 阿伐替尼在中国获批治疗携带PDGFRA基因18号外显子突变的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

    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在2020年3月31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携带PDGFRA基因18号外显子突变(包括PDGFRA D842V突变)的不可切除性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成人患者. 阿伐替尼是一款 ...

  • 阿伐替尼入选《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治疗效果如何?国内已上市

    2021年5月,在获批上市仅30天内,胃肠道间质瘤(GIST)靶向药泰吉华®(阿伐替尼片)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近三十家医院同步开出首批处方单,并正式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