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历时十五年结束藩镇割据,大唐再次天下一统
唐宪宗名李纯,为唐顺宗李诵的长子,为大唐第十四位皇帝。公元778年,李纯生在长安宫中,公元805年继承皇位。此时唐宪宗面前的大唐,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占据大唐江山半边天下的藩镇,割据自立,不服管束。虽然西边豪横的吐蕃开始衰落,但是他们依然占据着西域及河西走廊之地,大唐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东南财赋之地,也逐渐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大唐朝廷的财政也即将出现困局。
公元805年,唐宪宗刚继位,镇守西川的门神级大将韦皋病死,支度副使刘辟自立为留后,阻兵自守,并要求朝廷同意他兼领三川。宪宗正准备大干一场,重新收拾旧河山,怎么可能会同意他这当头棒喝,立即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刘辟也立马反击,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对抗朝廷。宪宗旋即命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率军讨伐刘辟,刘辟屡战屡败,高崇文旗开得胜,迅速攻克成都,生擒刘辟,押解至长安斩首示众。
虽然开局艰难,但是斩首刘辟大大的增加了宪宗削藩的决心,宪宗依然雄心勃勃,继位后刚明果断,能用忠谋,励精图治,重用贤良,改革弊政,勤勉政事。唐宪宗先后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忠谠有才干、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扰军政的宰相。
公元806年,夏绥留后杨惠琳拥兵抗拒朝廷任命的新夏绥节度使上任。唐宪宗决定发兵一击,令河东节度使严绶征讨杨惠琳。唐宪宗削藩的决心,让夏绥将士感到莫大的军事压力,平叛的部队还在调遣之中,夏绥内部就发生了兵变,夏绥留后杨惠琳被杀,传首京师。不费朝廷一兵一卒,夏州就被平定了。
夏州杨惠琳、蜀中刘辟被平定后,藩镇极为恐惧,多数请求入京朝见。
公元807年,镇海节度使李琦感到不安,也请求入京朝见,唐宪宗当然应允许了。等到该入朝时,李琦上表声称身染疾病,请求延缓到年底再入京朝见。正在立威的宪宗怎么可能会放纵他,让其他藩镇来效仿呢。宪宗立即颁诏征调李琦出任左仆射,任命御史大夫李元素为镇海节度使。李琦当然不会放弃自己苦心经营的地盘,不接受朝廷任命。这正中宪宗下怀,下诏剥夺了李琦的所有官爵,命淮南、鄂岳、宣歙、江西、浙东五道兵马会攻李琦。跟征讨杨惠琳一样,战斗还没有打响,李琦的后院就起火了。他的外甥裴行立联合镇海兵马使张子良等三位心腹大将共同背叛了李琦,将李琦父子生擒后押解到长安腰斩。宪宗将没收的李琦家的财产赐给了浙西的百姓,用以代替他们当年的租赋,一时朝廷声威大振。
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死,其子田怀谏袭任节度使,并将政事都交给家奴蒋士则决断。蒋士则处事不公,引起三军愤怒。田兴受镇兵拥护掌权,斩杀蒋士则等十几人,自任魏博留后,率领六州之地上表归顺朝廷。为了表明自己归顺的忠心,田兴将家族子侄都送到朝廷为官,作为钳制。唐宪宗看到了田兴归顺的决心,就任命田兴为节度使,赐名田弘正。自此,首开大唐藩镇割据先河的魏博镇再次回到了中央的控制,这为河朔三镇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让互为犄角的三镇出现了无法弥合的裂痕。
公元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割据申、光、蔡三州,举兵叛乱,威胁东都。淮西节度使驻于蔡州汝阳,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面对吴元济的抗命,唐宪宗借机对其用兵,正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宪宗发兵近九万人进讨,久战无功。对淮西用兵,对藩镇的震动很大。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伐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两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公元817年七月,唐宪宗命裴度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身份出征。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大举进攻吴元济。九月,李愬军首先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申、光二州守军亦降,吴元济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至此,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
公元817年,淮西之乱平定,诸藩镇惊恐。横海节度使程权自认为程氏三代世袭节度使,与河朔三镇无异,心中忧惧,唯恐朝廷举兵征讨,遂于公元818年,请求举族入京,宪宗允准。 程权抵达长安后,上表辞去节度使职,宪宗同意,受到唐宪宗礼遇,朝廷收复沧、景二州。
公元818年,唐宪宗发五道兵征讨反复叛唐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被镇压后,李师道恐惧,献沂、密、海三州,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宪宗允许。是年正月,宪宗派左常侍李逊去郓州宣旨慰功,当朝使到郓州后,李师道却又反悔,大陈兵迎接,遭到李逊的责斥。李逊回朝奏明宪宗,宪宗大怒,决意讨伐他。公元818年七月,宪宗调遣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死李师道,淄、青、江州地为朝廷平定,收复淄青十二州。
吴元济、李师道叛乱被镇压后,成德王承宗、卢龙刘总相继自请离镇入朝,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
宪宗在位十五年,元年平夏州,二年平蜀斩辟,三年平江东得易定,七年田宏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十二年平淮西斩元济,十三年王承宗献德、棣入税租,沧景除吏部,十四年平淄青斩师道得十二州。自唐代宗以来六十余年,藩镇跋扈河南北三十余州,自除官吏不供贡赋,至此大致结束。
元和中兴只是唐中期政治上的一度振作,宪宗虽然平定部分藩镇的叛乱,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割据的根源。宪宗虽然没有从纯军事角度去看待藩镇的问题,通过不断削弱诸镇独立行动的能力,逐渐增强中央的权力。这一切都需要小火熬制来慢慢强化巩固,不能猛火强攻。当一切都在朝着最有利的局面展开时,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公元820年正月,因皇位继承问题,宦官内常侍陈弘志和王守澄合谋毒死宪宗。宪宗死后,各藩镇重又变乱或不禀朝命,且中央形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大唐又回到了之前的大唐,宪宗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