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大明的掘墓人,又是大明的最后靠山,张献忠大西十二太保详解

公元1639年,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发动起义,并很快击败谷城的官军,攻占城池,拆毁城垣,劫库纵囚。张献忠的再次起义,瞬间让大明王朝刚刚平息的农民起义,再次风云际会,大明又到了风雨飘摇之际。

得到张献忠又发动起义的消息,罗汝才、马守应也纷纷响应,并到谷城与张献忠会合,张献忠的实力瞬间飙升,成为了大明心腹之患。此时,隐伏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重整旗鼓,经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农民起义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起来。

面对明朝将领左良玉和罗岱追剿失利,深刻认识到形势严峻的大明兵部尚书杨嗣昌,亲自南下督师。因为他深刻的认识到大明王朝已到了危险的关头,必须将这些祸乱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后患无穷。

杨嗣昌一到襄阳,就十面张网,会师十万,并传檄河南、四川、陕西、郧阳诸抚镇将领,分扼冲要,主要任务是全力围剿张献忠和李自成。面对老辣的兵部尚书,张献忠的起义军连连失利,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张献忠认为必须彻底粉碎官军的围剿计划,跳出圈外去作战,才能更有力地打击官军。

公元1640年,张献忠在枸坪关被左良玉击败,率部突入四川。入川途中又受到郑崇俭和左良玉的夹击,伤亡惨重,连连受重创,被迫退居兴安归州山中,又被左良玉等军围住,农民军陷于困境。张献忠利用杨嗣昌和左良玉的矛盾,派人携重宝贿左良玉,乘机收聚散亡,逃出升天。

张献忠在四处征战中,先后收养了十二个义子,被称为大西十二太保。他们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张惠儿、张可继、王国兴、张四虎、张化龙、张君用、张广才、张能第。这十二个养子还是十二员虎将,为张献忠征战四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献忠进入四川后,命大太保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监十九营;二太保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监十六营;三太保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监十五营;四太保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监二十营。分兵四出,于是全部占有了四川。

公元1644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建国号大西。张献忠封四个养子为王,大太保孙可望为平东王,二太保李定国为安西王,三太保刘文秀为抚南王,四太保艾能奇为定北王。其余八个养子归四王统领节制。

公元1646年,张献忠率大西军主力对抗清军,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射死。大太保孙可望夺得大西军最高领袖,率大西军转兵贵州,进军云南,采取联明抗清的国策。本来是大明王朝掘墓人的大西士三太保,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大明王朝最后的靠山。

张献忠的十二个义子中,最出名的是前四个,又有四将军之称,现在进行一一讲解。

大太保·平东王·孙可望:公元1630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诸养子中之长子。张献忠称帝后,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

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后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

公元1657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由于孙可望的叛卖,永历朝的底细全部暴露,而最终被清朝消灭。

二太保·安西王·李定国:公元1630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的少年李定国,被张献忠收为养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

公元1644年,张献忠正式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李定国以战功卓著被封为安西将军,监管十六座军营。这时李定国才二十四岁,身高八尺,相貌英俊,做事有度,在军中以宽容和仁慈而出名,作战时则一马当先,英勇无比,被人称为小尉迟、万人敌,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

张献忠死后,李定国随孙可望归顺南明政权。

公元1652年,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攻湖南,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占领桂林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围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至此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澜沧江西畔病逝,时年42岁。

三太保·抚南王·刘文秀:刘文秀是陕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随张献忠,大西国建立后,受封为抚南将军,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并称为四将军。刘文秀仪度温雅,柔和谨慎,擅长安抚士兵,训诫诸将不得虐待百姓,深得将士之心。

张献忠死后,与孙可望等率大西军余部数万人,进军云贵,联明抗清,在清军大举进犯西南前夕去世,有子刘震,李定国死后,与李定国之子李嗣兴一起降清。

四太保·定北王·艾能奇:艾能奇是张献忠的早期义子之一,以勇猛著称。与孙可望、刘文秀、李定国并称四将军。张献忠称帝后,被封为定北王,督十九营兵马,所属兵力有七万人。张献忠死后,引兵入滇,准备联明抗清。公元1647年,进攻东川时,遭到土司禄万钟的埋伏,中箭身亡,所部兵力归冯双礼统领。

张献忠死后,四将军率领余部自顺庆、定远、突围至佛图关。遭到明总兵曾英率部阻击,经过短暂的商议由刘文秀首进,孙可望后至,败李占春,曾英驾巨舟数十,绕围孙可望江心,能奇放箭射杀曾英,明军大溃,大西军得以突围再次突围成功。

明绍宗下诏:张献忠所害的是我兄弟,并不是君父,投降的话可以免罪立功。

于是大西四将,开始从大明掘墓人的身份,转换为大明流亡朝廷的靠山,联明抗清,开始为流亡朝廷保驾护航,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谁能想到,征战了大半生的两伙仇敌,迫于清兵的压力,最后竟然合流了。

真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