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记*新 | 宝石印珠,这么玩儿才叫行家
笔者在之前的观海记系列中曾经聊过几次宝石雕刻艺术品拍卖(最近的参看 观海记*新 | 值肆拾伍万的破玛瑙?抑或是艺术?),并且预言宝石雕刻市场将在近来有比较块的上升。果不其然,这一预言首先在近现代宝石雕刻品上应验了。因为之前忙着码拜火教系列的文章,所以这篇算是马后炮了。不过还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三月二十日晚,苏富比“精美首饰”拍卖以359万英镑宣告落槌。虽然总体成交量不比动辄上亿的书画、青铜器,但还是有不少精品,如宝格丽的钻戒,萨尔瓦多·达利的心形胸针等。不过最为吸引笔者的是数件高等级的近现代宝石雕刻首饰。
所谓“宝石雕刻”,是一个古老的工艺分类,起源于西亚近东的印章雕刻,而在古希腊、罗马发展成为以宝石为主,精雕细琢的工艺精品(同样可以参考上引的文章)。自文艺复兴时期后,古典文化重新兴起,佩戴宝石雕刻首饰也蔚然成风,以美第奇家族为首,诸多欧洲匠人和财团都热情地投入了宝石雕刻工艺的复兴和研究,此后数百年里可谓精品和人才双重辈出。至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工具、材料科学的进步和新艺术风格的萌芽,这一技艺才逐渐衰退。如今,在意大利和德国等地依然有一些家族和工厂在维持着这门传统的手艺。
近现代宝石雕刻作品的数量是古代的十倍乃至百倍,特别是维多利亚晚期使用新工具制作的宝石雕刻作品数以万计,更不要提近年来大量的机制和翻模作品了。艺术水准参差不齐,市场价值自然也有天壤之别。一件好的宝石雕刻作品是真正的艺术品,而制作粗劣的工艺品则往往成为金属饰品的“添头”,或背景装饰。这一点,和书画其实很相似,而精品宝石雕刻若按“平尺”算,其市场价值甚至可以超过书画(当然,匠人付出的心血其实不差)。作为严肃的收藏家,了解何谓“珍贵的”宝石雕刻作品,对于把握其价值体系自然是很有裨益,而苏富比的这场拍卖正是一块试金石。
好了,闲话不多,来看拍品。
184号拍品——
缟玛瑙凸雕镶嵌珐琅挂坠,17世纪或更晚
估价:2000 - 3000英镑
结拍价:19,375英镑
这件作品的整体线条较为柔软,人物略显圆润,明显有模仿古典人物风格的意味。以笔者之见最晚到18世纪。珐琅镶嵌的挂坠极为精美,但是比雕刻的年代要晚,当为二次(或N次)镶嵌。
人物戴人面斯巴达式头冠,下巴臃肿,证明她是一位女性,并且如此装束当为雅典娜女神(罗马的密涅瓦)。然而她身披的狮头披风,加上头侧卷曲如羊角般的装饰,与希腊钱币上的“千古一帝”亚历山大大帝相近。故此处当为亚历山大取雅典娜装扮的一种表现手法。这一手法在希腊古典后期开始常见于人物肖像上,也是复古之情。
然而这件作品能超出估价五倍以上成交的真正原因尚不在此。
在拍品介绍中有一条——
Cf.: Kirsten Aschengreen Piacenti and John Boardman, Ancient and Modern Gems and Jewels in the Collection of Her Majesty the Queen, London, 2008, pg. 63-64, for two comparable depictions of Minerva, sometimes described as 'Alexander the Great as Minerva'.
注意粗体划出的Her Majesty the Queen,毫无疑问地,是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这位女王是个很有艺术品味的收藏家,白金汉宫曾经展出过她的一部分宝石雕刻精品收藏,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大家可以自己去白金汉宫网站上去搜索,笔者这里就不浪费大家的流量了。
所以少了说,收藏这件宝石雕刻就是和女王一个层次的品味。多了说,这件作品说不定和英国皇室有关系呢?又是女神相关题材,很可能是为某位过去的女王或贵族所刻,此番流出,自然万众瞩目。当然,这件作品的出处并未明确,但购买者或有更具体的信息也未可说。
来看下一件,185号拍品——
红玉髓刻印戒指,纳森内尔·玛强特,19世纪早期
估价:4,000 - 6,000英镑
结拍价:125,000英镑
这件作品的估价和结拍价都超过上一件,同时结拍价也超出估价二十倍以上了,换算成人民币已过百万。而这件作品的亮点则是雕刻者的名头纳森内尔·玛强特(Nathaniel Marchant),19世纪早期英国的著名宝石雕刻师。
关于玛强特有一桩轶事较为说明当时宝石雕刻师的生存状态。他申请加入皇家学会时第一次提交的是几件毕业作品的印模,但是皇家学会以“非原创”拒绝了,此后他又提交了另一件更近期作品的印模,而皇家学会同样以“印模不能作为雕刻家的作品”为由拒绝了。直到第三次他将宝石雕刻原件提交上去才获通过。
近代宝石雕刻师所付出的艰辛和达到的成就其实足堪和大型雕塑艺术家媲美,但是在艺术界却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这和宝石雕刻作品的题材多取自古典或雕塑作品不无关系,但大师们在小小宝石上用精细工具塑造出的那种美感其实早已跨入了另一个境界。同时期的贵族名人热衷收藏宝石雕刻,也足以证明他们的价值。
这件宝石雕刻在反射光线的同时在人物的刻痕处泛起柔和的光晕,呈现出一种类似浮雕或油画的效果。有证据显示,从希腊古典时代开始,宝石雕刻(凹雕为主)大师们就会刻意寻找一些光的入射角度,而着重强调这些角度下作品的立体观感。而平庸的雕刻者则只能找到题材的轮廓。玛强特在这方面的水准即使不能说比肩古人,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了。
此前国际拍卖上玛强特的作品屡有出现,且屡创佳绩。笔者记得大约三年前,邦翰斯拍卖上一件玛强特的作品,选材和风格皆相似,当时拍到近两万英镑。而如今已是大破十万英镑大关了。
这件作品取材于罗马时期的著名雕塑作品《阿波罗·贝尔费德勒》,因藏于梵蒂冈的贝尔费德勒宫得名。它又名“皮西安的阿波罗”,表现的是这位男神刚刚射出一箭杀死皮西安大蛇之后的形象,寓意也颇为不错。
【罗马雕塑《阿波罗·贝尔费德勒》,据传是仿制一件希腊的铜像】
当然,论名头的话,另一位同时期的宝石雕刻大师其实远在玛强特之上。他同时又是奖章设计师,作品也是以名人奖章为主,宝石雕刻作品难见于市。这次拍卖会居然也出现了他的一件作品。
187号拍品——
红白缟玛瑙凸雕挂坠,传为菲利普·雷加作品,19世纪早期
估价:10,000 - 15,000英镑
结拍价:31,250英镑
这件如肖像画一样的雕刻作品恰如其分地说明了19世纪欧洲最好的(没有之一)宝石雕刻大师的水准。这便是菲利普·雷加。
这件凸雕作品将雕刻题材的质感——皮肤、头发、骨骼,通过坚硬的玛瑙展现出来。这和大型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玛瑙比大理石、砂岩等的硬度要高得多,而且尺寸微笑,因而对工匠的技巧要求也更高。从能够准确勾画轮廓,到利用原料凸显主题,再到能够刻画质感,如此则分出了宝石雕刻师的境界。而菲利普·雷加无疑站在同辈大师中的至高点。
当然,以笔者的观点,同为宝石雕刻,凸雕和凹雕是两个略有差异的领域。凹雕作品对光影的把握极难控制,更需要雕刻师的天赋和细致入微的手法,这或许也是玛强特的作品比雷加的还要贵数倍的原因吧。
关于菲利普·雷加其人,更多的传闻则有关他和拿破仑家族兴衰的关系。这件作品所表现的便是拿破仑的大将胡歇姆·穆拉特,外号“Dandy King”(意思是“花花公子国王”这样),其魅力和军事能力同样著称于世。1800年他和拿破仑的妹妹卡罗琳结婚,1808年成为那不勒斯国王。
【穆拉特肖像,来自苏富比拍卖介绍】
同一时期,菲利普·雷加也加入了罗马的圣路加学院。并被指派为那不勒斯铸币厂的总监。很可能在这一时期,他为穆拉特制作了这件凸雕作品。
此后,拿破仑家族的命运经历转折,穆拉特不久也逃亡到科西嘉并被处死。据说他死前曾亲吻了一件描绘他妻子卡罗琳的凸雕(也是雷加的作品),对行刑队说“不要打脸”,尔后慨然就刑。雷加的命运则截然不同,他继续在那不勒斯过他的太平日子,同时参与了巴勒莫皇宫等诸项大工程,并得善终。
艺术家有时候是比政客和将军是更为安全的职业。
作为“御用”雕刻师,雷加的作品较难流出,所以在市面较为稀见。三万英镑也充分体现了收藏家对他的认可。而雷加的老师乔万尼·皮西勒的作品则更常出现于拍卖会。此次拍卖也有一件。
186号拍品——
红色鸡肝玛瑙凸雕戒指,乔万尼·皮西勒作品,18世纪晚期
估价:3,000 - 5,000英镑
结拍价:16,250英镑
这件作品使用的是鸡肝玛瑙,却巧妙地利用了材质凸显出了人物的轮廓。人物脸部游走的花纹更是为整件作品增加了戏剧性。当然,将坚硬的材质处理到能体现柔软光滑的质感,也是这个级别的匠人所必备的功底。
雕刻的主题是一位古典贵族女性,可能是罗马皇后利维亚(参看拙作观海记*新 | 王者的微笑)。
和雷加一样,皮西勒是他那个时代最好的雕刻师。他的一些作品甚至为同时代其他雕刻师所模仿。这里就不多说了,市场是最好的证明。
相信看了这几件作品以后,大家对于什么是“好的”、“值得收藏”的宝石雕刻作品已经有一些概念了。除了精准而完美的工艺,对材质、光影的把握,以及对题材质感的贴切处理之外,雕刻大师的名头和清晰有序的传承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大师只有几位,市场上绝大部分作品只能满足工艺上的要求,而我们去研究和鉴赏大师的作品的目的便是了解同时期的工艺和审美偏好,以免和有价值的收藏品擦肩而过。
【弯月王朝】——
国内最早的独立域外印和珠饰文化推广平台
域外印专业收藏和研究者坐镇
收藏近千件域外印和世界文明珠饰
收藏巨量世界各文明体系考古、艺术参考书籍
多种古代和现代语言储备
努力为您带来最好的丝路文化、世界文化、古代艺术学习和收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