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桑上寄...

桑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桑上寄生。李时珍释名云:“此物寄寓他木而生,如鸟立于上,故曰寄生”。
《神农本草经》将该药列为上品,谓其“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初步记述了本品的重要功用。而后,《名医别录》载其“主金疮,去痹,女子崩中,内伤不足,产后余疾,下乳汁”,到唐代,《药性论》言其“能令胎牢固,主怀妊漏血不止”,宋代,《日华子本草》又谓其“助筋骨,益血脉”,在进一步确认其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的同时,认识到本品有养血固冲任之功,为安胎良药,即是说宋代以前对桑寄生功用之认识已趋完善。而后世医家在实践中,认识到不同的寄生其功效有别。如《滇南本草》指出:“生槐树者,主大肠下血,肠风带血,痔漏;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生花椒树者,治脾胃寒冷,呕吐恶心翻胃”。现代研究较为深入,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性能】
苦、甘,平。主归肝、肾经。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养血安胎。
【应用】
风湿痹证
《滇南本草》云:“生桑树者,治筋骨疼痛,走筋络,风寒湿痹。”本品甘补苦泄,药性平和,补而不滞,主入肝、肾经,既善养血和血、益肝肾而强筋骨,又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而止痹痛,对肝肾不足之痹痛尤为适宜。每与独活、杜仲、牛膝等善治腰膝疼痛之品伍用,如《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现代每以本方加减治疗痹证、坐骨神经痛、腰背或四肢慢性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产后关节痛等疾患,均获得较好疗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