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实在是无耻,前脚刚结好孙权,后脚就向魏明帝送大礼!
曹丕还是小看公孙渊了,在公孙渊掌控了辽东之后,就绕开了魏国,同吴国取得了联系。其实啊,在曹丕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的时候,就有一个叫刘晔的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
刘晔认为,公孙家族占据辽东太久了,他们依仗着自己跟朝廷之间有山海阻隔,山高皇帝远的没法管,实际上已经是自行治理了,管理他们就跟管理胡人一样麻烦,搞不好还会有叛乱发生。现在公孙渊刚刚继位,这地位来路还不正,我们不如出其不意的派大军去征讨。大军进发的同时,再发出悬赏令,引诱那些在辽东反对公孙渊的人前来协助,这样的话,很可能不用流血牺牲,就能解决辽东的割据问题,可曹丕并没有接纳他的意见。
现在好了,那些年孙权一直派兵北伐,正愁没有个得力的帮手,看到辽东有人可以在魏国背后捅刀子,非常高兴的接纳了公孙渊的好意。双方经过几次来往之后,基本达成了共识。
在公元233年的时候,公孙渊打算向孙权称臣,作为吴国的外应,协助他们攻打魏国,孙权也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当时吴国的很多大臣都觉得这事不太靠谱,顾雍和张昭等人都上书反对,他们觉得公孙渊背叛魏国肯定会失败的,我们没必要跟他结盟。可当时的孙权是一心想干成大事,态度非常坚决的独断专行了。
没过多久,孙权的正式使者就走海路来到了辽东,除了燕王的封号以外,他们还带来了很多金银珠宝,以及协助公孙渊起兵的军资。公孙渊在小地方待的时间太长了,一个是没想到大名鼎鼎的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另一个也没见过这么多的好东西,一时间居然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不过公孙渊好歹也是一方之主,在热血沸腾之后,他冷静的进行了思考。孙权确实重视自己,可吴国毕竟太远了,中间还隔着这么一个强大的魏国,万一惹恼了魏国,自己就真的有命拿钱没命花了。思来想去,公孙渊最后一咬牙干了一件缺德事,他下令收下珍宝和财物,而后斩杀了吴国的使者,把他的人头献给当时的魏明帝。
这事情发生的有点突然,不过魏明帝并没有被惊吓到,看在公孙渊如此有诚意的自断后路,他也不好深追究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派人出使辽东,封公孙渊为大司马外加乐浪公,让他继续在辽东太守的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
那一日,魏国的使者傅容和聂夔就来到了辽东,住在了馆驿之中。之前辽东曾经派人去过洛阳,这人对公孙渊讲,魏国的使者团里面有个人我认识,他名叫左骏伯,这可不是一个普通人,他力大无穷,有万夫不当之勇,您要千万留意。
公孙渊本来就做贼心虚,就怕魏国派人来收拾自己,为了安全起见,他派出卫士包围了魏国使者团住宿的地方,然后才去接见使者。可能是害怕的有点过分,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在双方会面的时候,公孙渊对使者团的一些人很不尊重,还时不时会喷出几个脏字来。
经历了这么一场不愉快之后,魏国的使者们回到了洛阳,他们一五一十的向魏明帝汇报,把公孙渊的形态详细的进行了描述。那魏明帝也是一位聪明的君主,他现在已经明白了,公孙渊这肯定是有事,不能再由着他长成祸患了。
公元237年的时候,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带着书信、印章去征召公孙渊,随行的还有一支部队。公孙渊及时得到了消息,他心里很明白,这征召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离开辽东,到京城皇帝身边去工作,这可不行,在辽东我是地头蛇,到了京城我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了,既然皇帝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那我也实在没法再把戏演下去了。
为了占据先机,公孙渊果断的点齐人马,趁着魏国军队未到,驻扎在了辽隧这个地方。等毌丘俭的大军到来以后,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虽说毌丘俭早有战斗准备,可那里毕竟是公孙渊的地盘,他是占据了天时地利,毌丘俭一看形势对自己不利,也就撤军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