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啦!(姜燕)‖《济源文学》2021(017)

姜 燕
幼时的年,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
懵懂的日子,是记不得日历的。只知道北风一天比一天冷,冻得红彤彤的脸上总是挂着清亮的鼻涕。
当疯玩了一天的孩童从外面回来,看到娘亲弓着身子在橱柜的旮旮旯旯翻寻清扫;锅里翻滚着红的、黄的、黑的、白的、绿的豆子和干果片儿时,当扑面而来的热腾腾的甜香冲入冻僵的鼻孔时,才知道:腊八来了。
仰脖、喝粥。多么清甜,多么糯软。最可意的,不必一定等到爹爹回来就可以先端起碗来喝个饱。吹一口气,忍着馋,嘬一口。再吹一口气,忍不住一大口就到了嘴里。烫啊!舌头上下弹跳,腮帮子左右忽闪,还没品出余香,一团热腾腾的甜糯就滑入了喉咙。趁着热,再吹,再一口。一口一口,摇着脖子,眯着眼睛,被玉米疙星汤寡淡了一个冬天的味蕾象春风中的花蕊一样丝丝绽放。
娘亲微笑着,看一张张心满意足的脸,问:甜么?
兴奋在成倍滋长。娘亲的话像一缕看不见的红线,只一句,便紧紧地拽住了几颗简单透亮的心:过了腊八就是年!
马上要过年了!
马上要有摩肩接踵的街市,马上要有崭新漂亮的新衣,马上要有花花绿绿的糖果,马上要有新崭崭的压岁钱了;
马上要有点着红点儿的年馍,马上要有喷香的饺子,马上要有七大碟八大碗的美味菜肴,马上要有一年也喝不到一次的可口的饮料了;
马上就可以在漆黑的夜空中欣赏美丽的烟花,马上就可以跟一大帮小伙伴们一起,一个胡同一个胡同一个门口一个门口地捡没有燃放的鞭炮了;
马上就可以骑在爹爹的自行车架子上,姥姥舅舅家串亲戚去了……
这么多美好的事物一下子聚集在一起,怎么不令那些小小的心儿发狂?掰着指头数日子的时候,太阳总是走得太慢太慢。
终于到了小年。
吃罢晌午饭,娘亲就开始盘面,烙饼。那饼儿,圆圆的,皮儿被烤得焦黄。那香味,别说已经近在眼前,就是隔着院墙也能勾出肚里的馋虫。
忍不住就伸出手来。
娘亲的手啪然而至:一边去,这是给灶王爷准备的干粮!手脚利落,她一面将点着红点儿的饼子挨个儿放在炉火前的灶王爷像前,一面呼唤爹爹准备燃香。流着口水的孩子看着她庄严地跪下、虔诚地祈祷,小小的心儿也跟着扑腾扑腾地跳:上天的灶王爷爷呀,您可千万莫把饼儿真都带了去!
不知是神仙看到了孩子的心,还是娘亲看到了孩子的馋,灶王爷爷出发的第二天早上,点着红点儿的饼子真到了孩子的手上。依旧是那么圆,依旧是那么香,一口一口咬下,那红红的点儿红红的年,晕晕地就晃在了眼前。
杀猪。宰羊。架火。蒸炸。红红的大集,红红的对联。红红的衣服正对囡囡的眼。手里提着,怀里抱着,娘的双手无法施展;爹爹的肩膀最宽,大大的蛇皮袋里扛着孩子数不尽的念。
白白的年馍在筐子里伏卧,金黄的炸品在笸箩里散放。肥厚的大肉在铁锅里沉浮,收拾好的鸡肉在院子里控水。最最重要的饺子馅儿被盘在三个陶盆儿里:红红白白的猪肉萝卜,红红灰灰的猪肉莲菜;芹菜馅儿的是多么逗人口水,绿幽幽的在角落里惹人眼。
清洗,打扫。整理,归拢。院子一定要干净,屋里一定要敞亮。新新的年画一定要贴起,富贵牡丹和松鹤延年一样映照春光。伟人的画像永不过时,百姓的幸福需要他们稳据中堂。最郑重的是门框上的对子,红纸黑字包含了多少淳朴希望。
娘包饺子,爹爹放炮。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沸腾、翻滚。当第一碗漂着葱花和香油星儿的饺子被送到奶奶桌上时,爹爹点燃了手中的鞭炮。劈里啪啦!噼里啪啦 !噼噼啪啪!劈啪!劈劈啪!噼里啪啦!亮堂堂的鞭炮从村庄的东头响到西头,又从西头响到东头。此起彼伏中,春节联欢会的歌声已经唱起;欢声笑语间,爹爹和娘亲的心里已经蕴下来年的希望。当灿烂的烟花在夜空和电视屏幕上同时绽开,新年的钟声也在孩童枕着新衣的睡梦中铮然响起——咣——咣!
——过年啦!!
作者简介:姜燕,女,七零后,济源人,文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