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前对于工作的六点思考
摄于广州火车站出站口
写在前面:
跟学生讲词汇,提到workaholic「工作狂」,他问:老师,你是吗?
什么?
你是工作狂吗?
我握着笔抵着黑板愣了一会儿,联想到这几天回广的状态,点头笑:是啊,我是,我真的是。然后又补充道,但我是间歇性的工作狂啦。
嗯?他疑惑地望着我。
近来很忙,时间切割成片段化,吃饭的时间都掐到了分钟数——其实课是不多的,每天加起来六小时而已,但我要花大量的时间备课,两小时的高三英语,其中一小时讲词汇,就要查两小时资料。已经到了把高考卷带到床上做的状态了,因为实在太累。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我还是会有闲情逸致,在深夜十一二点结束备课后,花上十几二十分钟查广东地区有哪些人文景点、以及广州出发的机票,哪些在降价搞活动……
想成为那种狠命工作、狠命玩的人,而不是冷酷无情的工作狂。教师职业于我,很大的吸引力之一在于,每年有两个假期。
我总是觉得,倘若人的一生,只有工作,那和没有工作一样可悲。
想做一个,间歇性的工作狂。工作时玩命工作,休息时玩命休息。
上完这两周课,就去感受生活,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其实坦白说,我深知自己现在谈“工作”实在底气不足,毕竟到目前为止,我都没有正式踏入工作岗位,但此刻,对工作一无所知的我——一个门外汉,还是希望写下当下的一些思考。
1.「工作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
我从大一开始自食其力,不曾拿过家里一分钱。做过很多兼职,发传单、报纸、翻译、联络员、微信运营等等。后面逐渐集中于课外英语辅导。当然,很感恩,拿到的奖学金也不少。
入学前就给自己下过铁令:绝不申请任何形式的助学金,我是大学生了,有时间和能力去凭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赚取劳动报酬了(这里没有任何质疑申请助学金的行为的意思哈,只是个人选择)。很感恩,本硕六年,哪怕在大三接母亲到珠海的那一年,很艰难的时候,辅导员亲自过来让我写申请领补助,我也礼貌拒绝了。
人是要逼的。人是有潜力的。我始终相信,只要一个人有手有脚,ta就不会饿死。我感谢生命中遇到的很多贵人,给了我很多工作机会,让我保留了一些或许本不必要的尊严、体面,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执着向往。
只要一个人认真工作,不走捷径,不违背良心,那ta的工作就配得上“体面”一词。
是什么时候发现工作是人生的必修课而非选修课的呢?
是在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虽然不多,但我觉得踏实,而且用得心安理得。
大一读过很多书,有句记得特别清楚:别和你那天天刷淘宝、玩游戏的室友比,因为人家要么有个很有钱的爸爸,一毕业就回自家公司当总经理;或者有个很有钱的男朋友,几十万的包包刷卡眼都不眨。而你,什么都没有。
这句让我很震撼。但是我又很犟,我怎么什么都没有了?我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还有肯动手工作的决心啊。
想要的东西很多,想去的地方很远,你不工作,如何获得?富不过三代,富二代们,也应该为子孙后代积点福祉。
大学阶段最大的认识之一,就是明白:高中政治老师是对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不要谈理想。
是的,某种程度上而言,“理想”,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你要努力积累很多的筹码才配谈理想,而经济基础和人格能量,是同等重要的存在。
生活于世,最基本的目标,是养活自己,不工作,谈何生存,又谈何生活?所以我告诉自己,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不能停止工作,因为这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还是努力工作实在点。
2.「先“啥都能做”,再“无可替代”」
实习的时候,和同事聊天,问她觉得我能教哪个学段,她笑笑说,我觉得你小学、初中、高中都能教啊。
很惭愧,她对我显然是过誉了。但恰恰是这句话给我很多思考。
我想每个职场小白,首先要做的是“水”,放在任何容器里都能适应,也就是说,什么都能做,可以替代任何人,这是“可塑性强”。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阶段的工作,通常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毕竟在起步阶段——但作为新手,不就是应该从零开始,虚心积累吗?
工作到中后期,就应该从“杂家”努力向“专家”转变了。这个过程很难,但必不可少。
最近备课时常常很恐慌——因为我突然想到,高中英语语法里的三大从句,我从大一就开始给学生讲,六年过去了,我还在讲。而市面上的教辅资料那么多,以最权威的《五三》为例,所有知识点,都详细地罗列了。我若照本宣科,和学生自己在家看又有何区别?
这就很恐怖了——知识基本定型了,茫茫人海中随便拎出一个英语底子不错的人,都能开口讲上几句,那么,我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
如果没有区别,就意味着,我随时会被取代——请别提醒我以后将是市直属公立学校在编教师,我虽从大流对体制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迷恋,但我知道,这个世界,从来没有铁饭碗。
如果我没办法做到”无可替代“,那么我随时都会被换掉,或者永远泯于众人也。
“学”和“教”,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在深实实习期间,听了年级组所有英语老师的英语课,发现同样的知识点,每位老师讲法或许相同,但给人的感官截然不同——可能是老师的授课风格,可能是ta的人格魅力,你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都和其他人鲜明地区别开来。
这种“独特风格”,发展到最后,就是“不可替代”。你看,同样是讲定语从句,同样是那几个知识点,有些学生就是更买有些老师的帐。
很微妙。
旧中出新,很难,但值得一直钻研和琢磨。
3.「正确看待自己的劳动价值,不高攀也不低就」
本科学翻译,学院总群总会发一些笔译兼职通知,市场价格一派乱相,不断压低,甚至到了可以用“压榨”一词来形容的地步。
我有一个美女朋友,常在群里跳出来打抱不平——她不是发发牢骚然后偷偷接活的那种,而是义正言辞地指出付出与收入严重不符。
我钦佩她的气节,更钦佩她有说这话的底气和实力。
大学的时候,兼职机会是有很多很多的,只是有些你能不能抓住罢了。如果不是生活太拮据,尽量不要折煞自己——当然,你饭钱都没了,又没有能力做工资高的,那就委屈一下吧。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是通病,得治。
大一发过一次报纸,让我对自身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想自己十年寒窗,从湖南苦读三年考大学,就是为了赚这五六个小时的一百元吗?我真的有把自己的价值和工作对号入座吗?
于是果断放弃,开始持之以恒地带班,课时费一点点往上涨。研一到广州,物价陡然上涨,薪酬也翻了很多,曾一度感恩戴德,后来还是那个美女同学告诉我,她问我:你以为,你真的只是贩卖自己的那两个小时吗?不,你拿去交易的筹码,是你学了这十几年的知识,你还会觉得,这个工资很高吗?
醍醐灌顶。人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与定位,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
后来遇到家长跟我谈课时费,提到其他学生家教几十块一小时,怎么我就这么贵。我说,大一大二我会做,但是我现在读研了,不会再做了。就像买大米,有两块多一斤的,也有十几块一斤的泰国香米,您怎么能这样比较呢。
我现在收的一对一补课费用,可能对于普通在校生而言较高,但我心安理得,也在尽力让学生和家长,觉得值得。
你努力的话,是真的可以增加一些选择权。我理解的自由,不是可以随便拥有什么,而是可以随便放弃什么。
很难,但我会一直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4.「摆正心态,不要嫉妒老板」
人性很奇怪的,有时就是会生出很多莫须有的不平之气。
虽然嫉妒一个人,就是承认ta比你强,但我们还是忍不住嫉妒他人。
我读本科的时候,在机构兼职,曾有好长一段时间不开心,觉得自己被压榨,因为我上一节班课的工资,可能还不及一个学生交到机构的一节课的课时费——这常让我无比眼红。
那时母亲安慰我,她只说了一句,让我记到今日,她说,颖儿你怎么能这么想呢,如果你和老板工资一样,那员工和老板有什么区别?老板赚钱,你也赚钱啊。你既然做不了老板,那就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
又是一次醍醐灌顶。
在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质疑过我的任何机构老板——他们出的价,我愿意做就做,不做就不做,没必要放到天平上去衡量。
你以为老板就只是坐在家里赚钱吗?不是的,他们付出的努力,背后的人脉资源、以及承担的风险压力,远超你的想象。
现在的你,既然承担不了这一些,那就不要吃着碗里的,又念着锅里的。在劳动报酬这个维度上,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道理,你要觉得老板工资开得太低,那就早点跑掉找下家;不要一边惦记老板口袋里的钱,一边心怀怨气的工作。
我一直希望把工作,当作一件愉悦的事去做。共同协商,做好本分,其余的,不要想了。
不是谁都能做老板的,起码现阶段的你不能。既然大家都不在一个段位上,你又有什么资本,去嫉妒眼红老板呢?
5.「做好主业之外,一定要有其他特长」
在工作岗位上立足,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有四个字是不可或缺的:
业务能力。
你是老师,就教学知识功一定要过关;你是医生,就医学知识一定要扎实;你是模特,就一定要保持身材经常练习走台步……
主业永远是业务能力的保障,而业务能力,永远是工作的保障。一个只会溜须拍马、讨好领导的从业者,没有自己专业领域的两把刷子,一定做不长的。
时代变了,大家都是凭本事吃饭。凭什么你要搞特殊?
另外,前面说过,我一直觉得,如果人的一生,只有工作,那将非常可悲,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并不欣赏工作狂——人生那么长,除了工作,还有很多美好的事,值得我们投入时间和精力啊。
你得有一些主业之外的兴趣爱好,并尽全力把它们塑造成自己的特长。
终身学习。
谁也说不准,某一天,你现阶段所从事的职业就被机器人取代了——谁知道呢,因为你只会工作,而且生活里只有工作啊,那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古语说 ,君子不器,技多不压身,也许你课余钻研的一些小爱好,有朝一日,变成了你安身立命的另一根本了呢。
那将是多么幸运的事!——但你知道的,人生,没那么多不劳而获的幸运,你只有越努力,才能越幸运。
越是体制内看似稳妥的工作,越是需要你保有好奇心、求知欲,去努力扩展新的技能,因为温水煮青蛙,一旦安稳的环境消失,只会这个工作的你,何去何从?
再做一个假设,万一有一天,你累了腻了想要换工作了,简历上也能增添一些亮点。
就我目前而言,我还是白纸一张,主业和课余都一无所长,但我一定会在教学之余,坚持写作——不是想做作家,而是,为以后的人生,增添一些别样的色彩,甚至是,我都不敢想象的可能性。
诸事都是熟能生巧。我虽文笔拙劣,但相信日久天长,水滴穿石。
6.「抱怨任何用都没有,不如埋头工作」
前天小师妹微信留言,说工作太苦太累,要是以前,我一定会回上一大段鸡汤,但是现在不同了,我已经走出校园是“社会人”了,真实的职场,是不相信眼泪和鸡汤的。
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累。
是的,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累。广州最近热得像火炉,施工工人戴着安全帽扛钢筋水泥,衣服可以拎出水来——这是一种累;白领坐在空调房里手忙脚乱地赶项目,每天压力大到头发掉一大把——这也是一种累。
你能说谁更累谁更轻松吗?
家里没有金山银山,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这些道理,你出了学校就应该懂了。
在学校没写作业,跟老师道个歉,ta很快就会原谅你;但在公司没完成任务,老板不会听你解释。
你抱怨苦和累,并不会换来任何工作价值。人生已经如此艰难,少做无用功。
研一的时候,有个学期每周六下午不休息连上六小时课,boss小姐姐问过我无数次“累吗?”,我都想也不想直接回:“不累不累!”
也不算违心,只是我明白,我说累,她就会帮我减课,把课给其他的兼职老师——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达到“无可替代”的高度,也不想丢掉赚钱的机会,所以我认命。
也学会了藏起所有倦态——我读书的时候,最喜欢有激情的老师,将心比心,我的学生,也一定希望看到一个朝气蓬勃的老师。
这些天问了一些高中生喜欢什么类型的老师,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有活力、幽默、基础扎实、能够玩到一块的。——这不就是我学生时代喜欢的那种老师吗?
人类的很多喜好,惊人的雷同。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可以解答大部分的难题。
试想,我是老板,我会喜欢整天抱怨苦和累的员工吗?我不会。所以,我把抱怨吞进肚子里,而且,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又不是玩过家家,你现在处的位置、走的路,不是你自己亲自选的吗?
有勇气做选择,就没勇气接受按下那个按钮后遇到的风景吗?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写在最后」
现在是23点31分,九点下课回来洗完澡十点开始写这篇推送,微信可以显示字数了,不知不觉竟然敲出了五千多字,辛苦你看到这里了,都是些个人拙见,还望各位多包涵。
依然是没有提纲的有感而发,很多话想说,更多的是勉励自己,希望以后入职后,也能谨记自己的这六点思考。
也许还很不成熟,很稚嫩,但人生,不就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么。我很开心能够记下这些心路历程,以后工作了,一定会坚定或者推翻其中的一些想法。
期待自己全方位的成长。我将努力热爱我的工作——我相信,“热爱”除了发自内心,也需要后天的努力。
很感恩,上个月刚毕业那会儿,每天在宿舍哭,害怕工作,害怕未知的城市,而今已经自愈,完成心态上的良性过渡——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好一名全职人民教师,我也无比期待即将奔赴深圳。
也希望自己能够真的完成行动上的过渡。
亲爱的shine,请你,努力发光发热吧。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