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知道”不等于“会了”,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稻盛经营哲学

1932年1月30日,经营之神稻盛和夫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国学大师季羡林曾经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公众号

稻盛经营哲学365问

287

有读者咨询小编:

如何把知识和理论用好用活?

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编辑组找到了《赌在技术开发上》中稻盛塾长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不当之处,请大家理解和包容,并继续展开讨论。

欢迎大家发表评论,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把知识和理论用好用活

01

实践重于知识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回事。

比如陶瓷烧制,根据文献上的知识,在相同的条件下烧结,实际结果却每次都不一样。就是说,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和实际发生的现象并不相同。

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把知识和理论用好用活。

不管是向别人学到的知识,还是从书上习得的知识,都没有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重要。

这便是“实践重于知识”的含义。

02

'知'不等于'会'

下面,我以“研究”为例,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

比如,把多种制陶原料按某种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成型后放入高温炉中烧制。使用的原料也好,混合的比例也好,成型的方式和烧制的温度也好,明明都是完全按照书本或文献上所写的内容操作的,可却无法得到理想的成品。

究其原因,涉及诸多方面。书本或文献中往往只会写“把这些成分以某比例混合”,而不会注明“混合至何种程度”。

在成型时,需要通过加压来使粉末固化,而其密度(即粉末的压缩程度)将会影响到成品的性质。对于该流程,书上也往往只会写“使之成型”,而不会注明“成型时应该施加多大的压力”。在混合粉末和加压成型时,如果只会单纯地参照书上的说明,就无法制造出理想的成品。

不管是谁,只要在学校受过相关高等教育,通晓书本知识,对于制陶技术,自然就能道出个一二:“制造这种陶瓷产品,需要混合这些原料成分,在成型后,以这样的温度烧制。”但这只是“知”,而非“会”。

03

“实践”获“真知”


企业家在涉足并非自身专业的新领域时,往往会想到雇用专家。这么做无可厚非,但必须辨别专家所说的话究竟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经验”。

以市场营销为例。在大学学过市场营销的人,一谈到如今的销售流通业,就对我滔滔不绝起来:“社长,只要这么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听者的我,由于没怎么学过市场营销,所以还有点佩服:“哦,原来如此。”

于是我对他说:“那么这件事就由你去做吧。”可他不要说推销,连向客户鞠躬打招呼的礼仪都不懂。这样的人,即使去推销,也推销不出产品。

如今的人往往偏重于理论学习,把知识装了满满一脑袋后,就产生了一种“知道就等于会做”的错觉。对于这样的人,需要使其通过实践来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


“既然你说这么做能把产品推销出去,那么就用实践来证明给我看吧。”通过这种方法,使其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经验。如果一个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正可谓是“如虎添翼”。

企业家在聘请经营顾问时,也可以运用这个原理。首先要考察对方是否有“实战”业绩,如果只会纸上谈兵,则毫无价值。

既然要向人请教,就要找有“实战”业绩的人。那些巧舌如簧、眼高手低之人是不可信的。只有经验丰富之人所讲的道理,才值得听取和学习。

无注明作者简介文章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