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市场的真谛是待机、顺势、标仓、止损、持盈、止盈
首先学习投机之王杰西利弗莫尔的股票交易规则。
1、耐心等待市场真正完美的趋势,不要做预测性介入;时机就是一切,在恰当的时候买进,耐心持有,在恰当的时候卖出。耐心、把握时机是杰西利弗莫尔获得成功的诀窍。
7、感慨脚踏实地与步步为营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伟力。感慨一个不起眼的小的起点,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上十年后,时间与复利竟然造成了那等辉煌的成就。法无定法,世尊说法也无法可说,有的只是比喻。金融市场的法更是法无定法,一切法都是对的,一切法也可能是错的。
交易市场中待机、顺势、标仓、止损、持盈、止盈
这里先介绍6项关键词。
第一个是“待机”——即什么时候进场。关于“待机”我曾经总结了一个“确定性法则”,就是要求交易者尽量只做最有把握的机会。当然,不同的人技术水平不同,所谓“最有把握的机会”其胜算也不一样;但即便如此,你依然应该只做你最有把握的机会。坚持这一原则,可以过滤掉大量的垃圾交易和劣质交易。“待机”在技术上就是耐心等待“临界点”的出现。“临界点”的含义就是一旦进场开仓,往往就能迅速脱离成本区。
“临界点”有4种:
底部反转形态构筑完毕向上突破的临界点,
顶部反转形态构筑完毕向下突破的临界点,
上升中继形态构筑完毕向上突破的临界点,
下降中继形态构筑完毕向下突破的临界点。
这4种临界点可以分别出现在月线图、周线图、日线图或60分钟日内微观图表中(无论在哪个金融市场,我所使用的日内微观图表的周期都等于1/4或1/3个交易日。
举例来说,在4小时为一个交易日的中国期货市场我们可以使用60分钟或80分钟图观察较为细微的波动;而在24小时交易的外汇市场或接近24小时交易的期货市场,则使用6小时或8小时图。这些图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其60单位均价线可以被分别换算为15~20日均线,目的是为了观察20日均线以下级别的微观波动。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介绍微观交易系统时讲解)。
有人说趋势只有走出来甚至走完了才能知道,中继形态在下一波趋势走出之前无法确定它到底是中继形态还是反转形态。这是无能力识别临界点的外行和低手们不值一驳的说辞,接下来的课程将彻底颠覆这些观念。能否正确选择交易标的及其进场点,是鉴别交易员交易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有些朋友把交易上的不如意归结为耐心不够,其实应该区别对待。如果进场的位置错了,那么遭受痛苦的折磨和损失就成为必然。
事实上,交易有时跟耐心有关,有时又跟耐心无关;耐心有时是一件好事,有时又是一件坏事。一般而言,耐心持盈往往是对的,但对于亏损不断扩大甚至超过底线的头寸就不能太有耐心。如果交易技术不过关,就无法知道交易失利的原因到底是耐心不足,还是进场的位置不对。总之,正确选择进场点是攸关成败的。国内交易界那些一再宣称“进场点不重要”,忽视甚至刻意贬低进场点重要性的人一定是输家。
第二个关键词是“顺势”。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如何识别各种时间级别的“势”,以及如何通过小级别的“势”与较大级别的“势”之同向或反向来获利。
第三个关键词是“轻仓”,准确地说应该叫“标仓”,是“标准化控仓”的简称,即初始进场时持有单只股票的市值占总资金的比例不能过高,或持有期货、外汇单品种初始头寸的市值相对于总资金的杠杆倍率不能太高。
“控仓”是一切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赢家共同遵循的6大法则之一,也是专业交易员在金融市场上持续盈利必须掌握的6个环节之一,否则无论曾经盈利多少,最终都会还给市场。现在是到了从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时候了。下面,我给出单品种初始头寸“八级标准化控仓方案”的公式,请意欲在金融市场上崛起的年轻人高度重视、深刻理解并遵照执行。这是你们在这行立足并取得成功的保障。这套标准化控仓方案并非来自偶然,而是经过漫长的实战检验,又几经修订之后得出的必然结论。我称之为“资金管理的圣杯”:
0.015625(第8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64)
0.03125(第7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32)
0.0625(第6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16)
0.125(第5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8)
0.25(第4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4)
0.5(第3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2)
1(第2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倍)
2(第1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2倍)
这是一套适用于全球一切金融市场,包括股票、期货和外汇市场的控仓方案。对于中国A股市场,主要采用第8、第7、第6和第5这四级控仓标准,即:
“0.015625(极轻仓)-0.03125(轻仓)-0.0625(重仓)—0.125(极重仓)”
今后我们一般把标注为“极轻仓”的头寸称之为“极小头寸”,把标注为“轻仓”的头寸称之为“小头寸”,把标注为“重仓”的头寸称之为“大头寸”,把标注为“极重仓”的头寸称之为“特大头寸”。其中“小头寸”和“大头寸”所在的中间两级控仓标准是最常用的。“特大头寸”主要用于胜算最高的交易机会,例如周线级别的行情发动的瞬间;“极小头寸”主要用于本金再也亏不起、或利润再也回吐不起的“无退路”阶段,是重伤账户试仓、疗伤、起死回生和东山再起专用的仓位比例或杠杆倍率。
上述公式的含义是:对于规模为5000万元的纯股票型基金而言,如果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请大家注意,我是一名双向交易型交易员,因此不必特别说明,这里以及今后所讲的总是包括做多和做空两种情形),则在建立初始头寸的时候,它持有单只股票的市值占总资金的比例——为了与期货、外汇市场的表述一致,我们今后也称之为“杠杆倍率”——以0.03125倍为宜,这叫作“轻仓”或“小头寸”。假设该基金的起始规模为5000万元,建仓一只价格为10元的股票,那么它持有的数量应该是:
5000万元×0.03125=156.25万元;156.25万元÷10元/股=15.625万股
如果感觉把握较大,采用0.0625倍的杠杆,则持有的数量应该是:
5000万元×0.0625=312.5万元;312.5万元÷10元/股=31.25万股
这种情形叫作“重仓”或“大头寸”。如果持有62.5万股,则持仓市值为:62.5万股×10元/股=625万元;杠杆倍率为:625万元/5000万元=0.125;这种情形叫作“极重仓”或“特大头寸”,意味着持有这只股票的数量“到此为止”,不可以更多了。如要突破该数量限制,则需等下一个“节奏点”出现(例如日线图上的上升或下降中继形态构筑完毕开始向上或向下突破的临界点),通过“等额加仓”(加仓量等于初始头寸)或“金字塔加仓”(加仓量小于初始头寸)来实现。
对于超过1亿元甚至更大规模的基金来说,引进0.015625这一级控仓标准(第8级控仓标准,初始头寸单品种持仓市值占总资金的1/64)将是必要的,对于10亿元以上规模的特大型基金来说更不待言。总之,资金规模越大,控仓方案越细,这是一定的。而对于拥有50万元资金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因为50万元只有5000万元的0.01倍,故只需将上述建仓股票的数量乘以0.01即可实现标准化控仓。如果您的资金量为25万元,那么持有股票的数量应该在此基础上再次减半。这种仓位控制方式叫作“按比例分解、按倍数放大”。照此原理,投资者可以轻易学会操作任意规模的资金。我必须特别指出的是:无论一名个人投资者有多么喜欢冒险,他的风险偏好都不应该超过我的2倍。也就是说,他只能将上述四级标准化控仓方案右移一档并且“到此为止”,否则必定翻船。具体说来,就是以0.0625倍的杠杆为小头寸(初始进场时持有单只股票的市值占总资金的1/16),以0.125倍的杠杆为大头寸(初始进场时持有单只股票的市值占总资金的1/8),以0.25倍的杠杆为特大头寸(初始进场时持有单只股票的市值占总资金的1/4),不能更多了。个中奥妙,投资者需要经过长期实战才能深入理解。
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按照上述控仓方案,初始头寸最多可以持有多少只股票?我想请你们费点心神,记住我给出的“标准答案”,先照此执行,道理可以在今后的实战中慢慢体会:
A股初始头寸的持仓总市值宜介于总资金的0.25~0.5倍之间,一般不超过0.5,极限不超过1
具体说来(仍以规模为5000万元的纯股票型基金为例):
如果初始头寸全部持有0.03125倍杠杆的股票(以下简称为“小头寸”),因1个小头寸的市值为:5000万元×0.03125=156.25万元,则最多可以持有的小头寸数量为:
5000万元×0.5/156.25万元=16;或0.5/0.03125=16。
如果初始头寸全部持有0.0625倍杠杆的股票(以下简称为“大头寸”),因1个大头寸的市值为:5000万元×0.0625=312.5万元,则最多可以持有的大头寸数量为:
5000万元×0.5/312.5万元=8;或0.5/0.0625=8。
如果初始头寸全部持有0.125倍杠杆的股票(以下简称为“特大头寸”),因1个特大头寸的市值为:5000万元×0.125=625万元,则最多可以持有的特大头寸数量为:
5000万元×0.5/625万元=4;或0.5/0.125=4。
也可以采取小头寸、大头寸和特大头寸相混合的形式,感觉胜算最高的用特大头寸(警示:特大头寸我一般情况下是不采用的,也不建议其他人采用,放在这里是为了给那些风险偏好大的朋友使用),胜算稍低的用大头寸,胜算再稍低的用小头寸。如此一来,则1个特大头寸可抵2个大头寸或4个小头寸,1个大头寸可抵2个小头寸,全部初始头寸的合并市值累加起来仍以不超过总资金的0.5倍为宜,如果没有特别充足的理由和信心,一般不允许突破此限制。剩余资金留作获利后的加码之用。
“A股市场初始头寸的总市值相对于总资金的杠杆倍率极限不超过1”的含义是:我反对融资买股票,只主张用自有本金买股票;同理,我也反对以超过1:1的授信额度融券做空股票,只主张以自有本金为最大授信额度融券做空股票,唯有通过“节奏点”加码导致的超限才是可以接受的。这是因为,内陆期货市场的风险固然大、获利不易;但因为种种原因,A股市场的风险更大、获利更难。很多人以为A股市场比期货市场容易操作,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期货市场主要风险之一是来自于杠杆,而标准化控仓方案却化害为利,使期货市场的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只要精通交易技术就可以了。
以下论述标准化控仓方案在中国期货市场、欧美期货市场与外汇市场中的应用。
对于在中国期货市场上运作、清盘解散线定得很窄的纯期货型基金来说——例如有一种劣后份额和优先份额配比比例为1:4的“结构型”基金,因劣后资金存在5倍的杠杆,一般要求总资金亏损10%即宣告清盘解散——最高只能允许采用第7、第6、第5和第4这四级控仓标准,即:
“0.03125(极轻仓)-0.0625(轻仓)-0.125(重仓)—0.25(极重仓)”
-10%的清盘解散线实在是太窄了;而基金一旦清盘解散,不仅对操盘手的信誉构成毁灭性打击,而且遭受巨额损失(因优先份额不承担风险,劣后资金可以亏光)的劣后资金出资人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会造成一系列后遗症。在如此巨大的压力和非同寻常的苛刻条件下操作,只能以0.0625倍的杠杆为核心头寸,进则0.125倍,退则0.03125倍。但是,过分小心地运作必定会对投资收益构成限制;所以,此类产品毋宁说是一个陷阱,或者说是一枚定时炸弹。一个明智的交易员绝不应该接手这种基金,也不应该自己出资认购劣后份额。准确地说,任何稍有理性的投资人都不应该认购劣后份额。
而对于清盘解散线为-20~30%的基金来说,主要采用第6、第5、第4和第3这四级控仓标准,即:
“0.0625(极轻仓)-0.125(轻仓)-0.25(重仓)—0.5(极重仓)”
朋友们必须明白,很多大型基金规定亏损10~20%就得清盘解散,所以重仓交易者没有市场。这套控仓方案是以0.125倍的杠杆为核心头寸,进则0.25倍,退则0.0625倍。假如一只纯期货基金的规模为3200万元,那么当它的初始头寸建仓上海橡胶的时候,如果主力合约的价格为20000元/吨,上海橡胶的合约乘数为10吨/手,则该品种单手市值为20万元,其所应建仓的数量就是:
3200万元×0.125=400万元,400万元/20万元=20(手)
如果这个头寸安然度过了“止损价锁定”和“成本价锁定”,进入“系统锁定”(简称“三步锁定”)阶段;那么当日线级别的形态构筑完毕,日现图上出现一个“临界点”(或者叫作“中途上车点”、“加码进场点”、“回撤结束点”、“节奏点”等等)的时候,我们一般可以“等额加仓”,即增持20手(为了不与初始头寸合并,以便出现亏损时单独处理,不对初始头寸构成影响,最好加码在次主力合约上),此时总共持有橡胶合约40手,合并杠杆倍率从0.125上升至0.25。如果“节奏点”出现在小时图上,则采取“金字塔加仓”,即加仓量小于初始头寸,例如10手。可是,如果初始头寸出现亏损该怎么办呢?
一般而言,倘若不考虑技术性的止损位被触发,单纯按金额止损的话,当这个头寸出现占总资金0.25%的亏损即8万元时(3200万元×0.25%=8万元),意味着该品种已经逆向波动2%(0.25%/0.125=2%,或80000/20/10/20000=2%)。这对内盘商品期货来说是一个足够大的逆向波动,所以通常应该把仓位减持一半即10手,剩余10手。此时杠杆倍率从0.125下降到0.0625,浮亏由8万元下降到4万元,兑现亏损4万元。当亏损继续扩大到8万元时,则意味着该品种再度逆向波动2%(40000/10/10/20000=2%),此时通常需要将剩余10手橡胶全部平仓,兑现亏损8万元。两次合计兑现亏损12万元,占总资金的0.375%(12万元/3200万元=0.375%,或0.125%+0.25%=0.375%)。这还只是一个合约交易失败的例子。按照交易经验,3200万元规模的基金持有的合约往往在8~16个之间,除非整体市场处于不可交易期,其持有的合约数量低于8个的时间比较少。如果8个初始头寸全部失败,按照同样的方式止损,则这次交易会损失总资金的3%(0.375%×8=3%)。就算只持有4个合约,也会损失总资金的1.5%,不能算是很小的损失,因为类似的失败只要发生10次就足以被扫地出门(1.5%×10=15%或3%×10=30%)。由此可见,在金融交易这行如果不严格控仓将寸步难行,一败涂地是必然结局。如果基金规模更大、清盘解散线设置得更窄,则控仓还需进一步精细化,此时引进0.03125这一级控仓标准就成为必然,同时对于进场点的选择也要求更加精确。
对于规模较小、无法采取太轻仓位的自有资金来说(例如20万元以下),控仓方案可以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右移一档,采用第5、第4、第3和第2这四级控仓标准,即:
“0.125(极轻仓)-0.25(轻仓)-0.5(重仓)—1(极重仓)”
这套控仓方案是以0.25倍的杠杆为核心头寸或小头寸,以0.5倍的杠杆为大头寸,同时慎用1倍的杠杆。如果一定要用,最好拆分为两个0.5倍的头寸,分布在新老两个主力合约上。同时0.125倍的杠杆也用于胜算不高的交易中,例如试仓行为。实战证明,这是一个令人感觉“舒服”的头寸。
以40万的资金为例,持有1手塑料(假设其价格为10000元/吨,合约乘数为5吨/手,即单手市值为5万元)就是0.125倍的杠杆(5万元/40万元=0.125),持有2手塑料就是0.25倍的杠杆,持有4手塑料就是0.5倍的杠杆,依此类推。一般来说单品种初始头寸0.5倍杠杆就已经到顶了,1倍杠杆存在巨大风险,最好不用。有些期货界的傻瓜或赌徒,对于单品种或单合约出手动辄就是3~5倍甚至8~10倍的杠杆,长期下去,神仙难救,不死很难。如果是因为资金量太小而不得已重仓,这种情况在资金上升到10万元以后就要主动控仓,否则资金曲线会大幅波动,长期来看则是原地踏步。
欧美期货市场,因其走势大开大合,日K线实体巨大,趋势宏伟壮观,整体波幅与A股市场接近但稍小,故其单品种初始头寸控仓方案在A股市场基础上右移一档,即采用第7、第6、第5和第4这四级控仓标准,与要求亏损10%就清盘解散的内盘纯期货“结构型”基金的控仓方案相同:
“0.03125(极轻仓)-0.0625(轻仓)-0.125(重仓)—0.25(极重仓)”
外汇市场,因其平均波幅(0~2.5%)大约只有中国期货市场的一半(0~5%),所以单品种初始头寸通常采用第4、第3、第2和第1这四级控仓标准,即:
“0.25(极轻仓)-0.5(轻仓)-1(重仓)—2(极重仓)”
有朋友会问:对于一只股票、期货混合型基金,其在股市与期市上的资金应如何分配呢?对这两个市场的初始头寸分别进行标准化控仓的时候,“总资金”这一数据如何确定?是两个市场分别取基金的总规模,还是取实际分配给该市场的资金量?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首先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除了容量偏小这一劣势外,期市的盈利能力是远远超过股市的。对我来说,用1000万元左右的资金,单日获利100~200万元是常有之事,但在股票市场上实现等额利润却需要极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这主要与市场属性和交易制度有关。因此当一只基金允许同时操作两个市场时,期货市场毫无疑问是盈利主力军;而且股指期货交易对应股票大盘指数的主要波动,所以期市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股市,反之却不然。这样当股市、期市可以同时操作的时候,应以期市为主战场;当股市、期市必须二选一的时候,则宁选期市而放弃股市。我想这应该是一名具备跨市场交易经验的交易员的基本常识。
考虑到国内期货市场保证金比率约为10%、理论杠杆倍率约为10倍的实情,结合我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股市与期市的资金分配比例以4:6为宜。也就是说,期市所占的份额最好不低于总资金的60%,否则关键时刻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问题,仓促之间还得重新划拨资金。假如一只股票、期货混合型基金的规模为8000万元,那么不妨在股市投入3000万元,在期市投入5000万元。在对初始头寸实施标准化控仓的时候,股市的“总资金”应按3000万元计算,而期市的“总资金”则仍按8000万元计算,不按5000万元计算。如此分配资金的含义是:因为期货市场是保证金制度,所以不必投入全部资金,而只需投入部分资金即可(例如占基金总规模的60%);但是这一部分资金,实际上行使的是全部资金的职能,肩负着替整只基金完成盈利目标的任务;而投入股市的3000万元资金,只不过是配角而已。它的任务是在保本基础上获取“额外”收益,遵循“安全为上、能盈则盈、尽量不亏”的操作原则。
我无意于以在实战中侧重期货市场的做法,鼓励新手盲目地从事期货交易;因为对盲人来说,即便是平地也无异于布满陷坑。期货市场比较单纯,多空转换的节奏快于股市,“盈利机会”也就因此显得层出不穷。“长期横盘不动”的情况在股市可以维持数月甚至数年不等,而在期市一般最多只能维持2个月左右——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如果方法错误,期市不但具备赢钱快速的特点,输钱可能更加快速。但无论盈亏,期市“见效”都很快;而股市只有亏损“见效”快,盈利“见效”却很慢。这就注定了股市的吸引力不如期市,除非是在“高山之巅”酣畅淋漓地放空个股——不难想象,那正是我的最爱。此外,期市是T+0交易制度,进出快捷便利,手续费相对低廉;而A股市场上缚手缚脚的T+1交易制度是多么恶劣,一望可知。因此如果可以同时投资两个市场,理所当然地应以期市为主战场,股市为补充;除非股市存在大牛市或大熊市,而期市却无像样的行情出现——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应当增兵股市。
一般来说,每当期货市场上发生一次幅度为10~20%左右的整体性的波段行情,假如我们持有16个合约,其中有4个是0.125倍的杠杆,有8个是0.25倍的杠杆,有4个是0.5倍的杠杆,即以“0.125×4+0.25×8+0.5×4”的持仓模式,4.5倍的总杠杆,捕捉到10%的整体价格移动,那么理论上这轮波段行情将创造45%的收益。考虑到4.5倍的总杠杆通常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有可能是从1~2倍的总杠杆渐次提升上去的,那么收益率可能要在此基础上打些折扣,例如25%左右,实际利润也许会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字。但无论怎样,实战证明,通过一轮中级行情盈利20~40%是常见的。如果类似的中级行情(或称之为“波段行情”)一年内被捕获3~4次,再扣除部分利润的回吐,那么年度50~100%的盈利目标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在此我要特别强调指出:每通过一轮中级行情盈利20~40%,基金操盘人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阶段性盈利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行情将步入无趋势阶段,也就是最容易赔钱的时期。那么当下最应当做的事,就是将这笔丰厚的利润转移出期货账户,等待下一次机会。
如果通过一次战役,该只规模为8000万元的基金在期货市场上盈利20%,即1600万元。按照上面的建议,先将这笔钱划出期货账户(股票账户的利润同样处理,当然利润不划出亦可,下面详述)。如果1~2个月之后,又有一次新的“大机会”出现在眼前。那么在新一轮战斗中,在对初始头寸实施标准化控仓的时候,股市的“总资金”扔按3000万元计算,而期市的“总资金”也仍按8000万元计算,不按9600万元计算。这样做的含义可以概括为5个字,叫作“利润不参战”。一般而言,期货账户的“总资金”数据等于新基金成立之日的起始规模,或老基金每个新年的1月1日,对全体投资人完成分红纳税和增减资申请之后的新的起始规模。这个数字不可以频繁变更。通常一年变更一次,最多半年变更一次。如果把利润纳入“总资金”的基数,就违背了“利润不参战”的原则,那么利润“走”的速度会远快于“来”的速度,到年终结算时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个中利害基金操盘者不可不知。
在整只基金运作过程中,操盘人可能会发觉分配给期货市场的资金仍有些紧张,当有巨额利润需要反向的等量头寸对锁时尤其如此——这一般发生在操盘人严重看好后市,但大的回撤即将发生、又不想失去或减少原始头寸的情况下。此时应以前期利润对期货账户注资,以使保证金充足(或上一轮利润不转出,直接充实期货账户亦可)。例如对期货账户注资1000万元,使其“本金”上升到6000万元。此刻操盘人务必牢记,该账户权益6000万元以下的部分为“本金”,账户动态权益不可以降到6000万元以下太远。这种做法称之为“利润转本金”。清醒地认识到“本金”不容缩水的刚性要求,可以避免基金经理很容易滋生的“我有利润保护,所以不必怕,我还赔得起” 的潜意识。在该潜意识的支配下,基金经理会不珍惜利润,从而导致利润最终被一系列的轻率操作侵蚀殆尽。因为人们往往对利润大大咧咧,对本金却会严防死守。“利润转本金”与“利润不参战”并不矛盾,其目的是提醒操盘人象重视本金一样重视利润。需要注意的是,接下来的标准化控仓,“总资金”这一数据仍取8000万元不变。
第四个关键词是“止损”。止损是在操作失败——哪怕事后看来只是暂时失败——时所采取的限制损失的措施,即规定——往往是事先规定——何种不利情形发生时必须离场。也就是说,在交易中我们只接受“有底线的亏损”而不是任其扩大,这个底线所对应的价位就是止损位(也叫“防守位”)。关于如何科学、合理的设定止损位,后面的课程中将会有详尽的介绍。
第五个关键词是“持盈”,即头寸进入系统锁定阶段以后,交易者应该尽量延长持盈的时间,所以也叫“长线”,严格地讲应该叫“波段”——就是周期相对较长的系统化交易。当头寸不能再被持盈系统锁定的时候(俗称“开锁”或“失锁”),
第六个关键词“止盈”就浮出水面,也就是将头寸逐步分批减持或一次性获利了结。还有一种高级的锁定盈利的方法是存在宏观大趋势的前提下,在一个即将发生大幅回撤的超涨/超跌点,将一笔丰厚利润用反向的等量头寸对锁,然后再在“回撤结束点”将对锁头寸平仓并反手。相对于原始老头寸来说,这样做实际上等同于加码,将使原始老头寸之盈利能力更加强悍,尽显操盘者深厚的技术功力。
今后将要介绍给大家的“圣杯”交易系统就包括上述6个关键词,它们既是交易员必须遵守的6大法则,也是一笔完整的交易理应包含的6个环节。是一套立体的、全方位的作战体系。5/10/20日均线趋势跟踪交易系统,实际上就是四级信号,即能用上倾或下倾的20日均线锁定的头寸,其持仓时间一般在数周至数月不等,与短线交易相比,堪称“长线”,也称得上是系统化交易。一般而言,能被下倾的20日均线锁定的趋势应该持有空单而非多单,反之同理;只有超涨/超跌现象发生时例外。
一汽轿车为例加以分析,如图1-1所示。如果用5/10/20日均线趋势跟踪交易系统来交易这只股票,2011年7月21日以来20日均线是不是一直压着它?这期间要么做空,要么空仓,而多单则必须尽早止损。如此说来,这一大段损失是不是完全可以避免?
在前面写的文章中,也多次提到自己在技术面上的应用,但一直没有详细阐述。量价关系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可用于波段性操作的买入与卖出之中,属于技术面判断的一种,而且是最关键的指标。因为短期的量价可以骗人,长期的量价关系则很难做出来。你可以轻大盘,重个股。但是如若要判断大盘,基本面则是宏观政策等,而技术面则需要量价。作投资的人,研究基本面无可厚菲,那是对企业基本情况的摸底,而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往往强调,好行业,好企业,好价格。对于好价格的精确瞄准,则恰恰是研究完基本面后落地投资的关键。
正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关于成交量,一直认为是投资市场的“粮草”,而价格则是因为成交量之后的体现。量价是技术面的根本。在市场经济周期中,量价关系也是规律的体现。就拿我自己所处的行业房地产行业来作例子,需要经历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分别对应每个阶段的关系则是量缩价平(衰退)、量缩价跌(萧条)、量平价稳(复苏)、量价齐升(繁荣)。而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市,同样有此规律。如若,将量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类,则共有如下六种形式,分别为量增价跌、量增价平、量增价涨、量缩价跌、量缩价平、量缩价涨、此外,还有六种特殊的情况,如无量涨停(一字板),无量跌停,底部放量、地量地价、天量天价等情况。简单画个图,一目了然。
关于多方,是指投资者对股市看好,预计股价将会看涨,于是趁低价时买进股票,待股票上涨至某一价位时再卖出,以获取差额收益。关于空头,是投资者认为现时股价虽然较高,但对股市前景看坏,预计股价将会下跌,于是股票及时卖出,待股价跌至某一价位时再买进,以获取差额收益。这样看起来,多头跟空头事实上不是具体的人或者机构,而是泛指一群志向道合的,有同样预期的人。
(一) 量增价跌
量增价跌是指是指个股在股价下跌的情况下成交量反而增加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它意味着多、空双方意见发生较大的分岐,显示出空头占据了上风。
情形一: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量增价跌往往是空方继续发力的表现,它表明市场买卖者虽然发生了分岐,但空方力量较大,导致多方买盘力度不如空方卖盘力度,因而出现了量增价跌的现象。此类现象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真正的底部即将来临,只要尽一步消耗空方的能量,则会出现跌无可跌的现象,即地量地价的特殊情况,则往往意味着股价反转的拐点来临。此时的量增价跌也说明,多方有出现接盘的动机,主力资金开始进场接盘,但还不是价格的阶段性底部。如下图所示,中联重科在2014年5月份至7月份的表现。
情形二:股价处于阶段性顶部。量增价跌说明主力开始出货了,空方加大了抛售的力度。由于前期股票价格的不断走高,吸引了众多不明真相的小散积极介入追涨模式,所以此时的成交量往往较前期出理放量。当空方机构开始出货后,股价必然会出现阶段性跌势。如下图,中联重科出现阶段性顶部的形态。
(二) 量增价平量增价平是指成交量放大的情况下,股价维持在一定的价位水平上下波动。它意味着多、空双方意见分岐较大,没有出现绝对的控盘情况,此类现象往往出现横盘震荡。
情形一: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长期的量增价平,意味着多方开始进场的表现,主要为了吸收筹码。由于处于建仓初期阶段,所以主力在吃货的速度并不明显,没有引起过多的涨幅。同时,也承接了空多的大部分抛单,导致成交量增大而价格不涨的现象。但这不意味着主力会迅速拉升,而是让股价长期一段时间在一个区间内横盘震荡,同时也不排除某些天主力会借利空消息恐慌性下跌,同时让小散乖乖交出筹码。如下图,大族激光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份的情况。
情形二:股价处于阶段性顶部。量增价平往往是空头开始发力的表现。当股价有了较大的涨幅后,空方为了套现需要开始出货,而多方则热情依旧高涨乐于买入筹码,导致股票会出现成交量增大而价格没有大幅上扬的现象。如下图,2013年7月份前后歌尔声学走势形态。
(三) 量增价涨量增价涨是指个股在成交量增加的同时股价也同步上涨的一种量价配合现象。意味着多、空双方意见发生较大的分岐,但多方仍占上风。
情形一: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量增价涨往往是是多方开始进攻,也是多方看好后期走势的表现。由于主力急需筹码而散户不看好后市,于是在价格一路上涨的情况下,中间伴随着洗筹的过程,小散则急于交出筹码,从而出现成交量增大而价格同步上涨的情况。如下图,康美药业底部形态的量增价涨。
情形二:股价处于阶段性顶部。量增价涨则往往是主力对敲出货的前兆。当股价在高位运行的时候,只有主力才有大量的筹码,形定抛单,而在高位小散很难承接这些筹码,必然会导致股价下跌。可是现在股价却反而上涨,所以主力的对敲拉升是合理的解释。如下图,日出东方量增价涨顶部形态,放了巨量。
(四) 量缩价跌量缩价跌是指个股在成交量减少的同时个股股价也同步下跌的一种量价配合的对象。它意味着多、空双方没有分岐,一致看跌,即接盘者甚少。
情形一: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此类情况表明,多、空双方集体看跌,抛者多,但却没有多少接盘者。出现此类情况,说明空方能量还没有得到释放,股价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需要继续观察,等到价格明显在量的支撑下企稳为止。如下图,广发证券在去年券商疯狂时的情形就是这样。
情形二:股价处于阶段性顶部。出现此类情况,说明个股已被主力高度控盘,不是主力不想卖,而是主力找不到人接盘。于是主力任由少量散户左右行情,或者见一个买家就往下面卖一点筹码,因此就出现了量缩价跌的现象。如下图,大族激光的情况。
(五) 量缩价平量缩价平是指股价少有涨跌幅度,但在交量却减少的情形。此类情形的出现,多为主力横盘洗筹以寻求股价支撑位。
情形一: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代表股价将继续往下探底,或是量已经见底将有机会反转。当出现股价止跌现象时,反弹的初期如果就呈现量缩价平的现象,代表涨势尚未确立,多头必须设法补量上攻,否则涨幅不会太大。谷底的量缩价还意味着另一层含义,即卖无可卖,有可能会发生反转。如下图为中联重科此轮牛市启动前的形态。
情形二:股价处于上升阶段形态。出现此类情形,主力机构要在合适的支撑处以量缩价平方式测试支撑位,支撑位测试可以均线为主。如下图,中联重科近期的表现横盘整理后寻找支撑位后,继续往上扬。
(六) 量缩价涨量缩价涨是提个股在成交量减少的情况下,其股价出现较大涨幅的现象,它意味着多、空双方对后期上涨预期持意见一致的态度。
情形一:股价处于阶段性底部。量缩价涨说明多、空双方集体看涨,导致抛单不易出现。也可以说明筹码早集中在主力手中,主力已高度控盘,市面上流通筹码很少,主力只要轻轻一推,股价就开始上扬。如下图,银河投资2014年6月份的情形。
情形二:股价处于阶段性顶部。此类情形出现说明主力高度控盘,但不是主力不想卖,而是没有人愿意以这么高的价格接货,于是主力自己演戏,继续维持股票上涨。主力在此阶段的目的就是出货,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接货的小散。如下图,近期非常闻名的全通教育,出现量价严重背离的现象。
(七) 地量地价地量地价是指股票在成交量非常少的情况下,其股价也创出了阶段性的新低形象。这意味着股票买卖仍不活跃,是股票达到底部的一个重要标志。地量,意味着成交量已是阶段性以来的最少成交量,地价亦指股票阶段性的新氏。
如果股价一直在持续下跌的过程中,没有再出现过持续的带量下跌或者阶段性的带量下跌过程,那么即使是出现了所谓的地量地价,也并不意味着市场出现了底部,因为空头的下跌能量还没有释放出来,市场后续下跌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市场要一直跌到多头彻底丧失信心,跌势才可能会停止,地量地价才会出现。地量出现后,可能出马上出现地价,也有可能在后续的时候再出现地价。如下图,中联重科的地量地价出现过程剖析图。
(八) 天量天价天量天价则是指个股成交放出巨量时股价往往处在相对的高位,此类情况是量增价涨的极端情况。这意味着股价处于上涨的末期。天量,则是阶段性上涨以来最大的成交量;天价,则对应着上涨以来的最高价位。天量天价其对应地量地价的情况而言。
天量天价经常出现在上涨的末期,说明市场极度疯狂。有人卖,同时亦有人大量接盘,从而创出历史性新高的现象。多数情况属于不理性行为抢购筹码而影响,这也意味着天量之后,阶段性的市场恢复理性,则可能股价会下跌,进入调整阶段。创天量之后,伴随而来的可能会是天价,亦有可能天量天价同时出现。见到此类情况,小散最好多回避。但也存在着回调之后,股价继续创新高的可能。
(九) 无量涨停无量涨停是指个股成交量很少的情况下,股价出现涨停的现象。它是量缩价涨的一种极端情形,意味着基本没有抛压,同时又出现巨大的封单。此类情况经常出现在某企业有重大利好的情形,特别是中小盘股,庄家犹为偏好。如下图,隆平高科去年获得中信集团入主的情况,复牌后无量涨停。
(十) 无量跌停无量跌停是指个股在成交量很少的情况下,其股价出现跌停的现象,它是量缩价跌的极端形式,经常出现在重大利空消息的个股中。主要是由于在一些个股出现重大利空消息后,资金会不计成本的出逃,而却没有人接盘,造成卖盘大买盘少的现象。如下图,近期臭名远扬的ST博元,看看也是醉了。
(十一) 底部放量底部放量是指个股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底部突然放出巨量的现象,此时的股价有可能上涨,也有可能下跌。因为底部往往是一个比较平和的地方,此时多、空双方却产生了巨大的意见分岐,因为底部巨量也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出现这类现象,往往是在股票的跌势还没有完全消化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重大的消息影响,于是多、空双方产生了巨大的意见分岐,导致有的人看多后市,有的人看跌后市。如果进场承接的多数为散户,那么个股后期仍将继续下跌;如果进场承接的是主力机构,那么后期可能一路上涨。对于此类情况,情况不确定性较大,如果你不是短线手,作为小散户的我们,最好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