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山水画的荒寒之境——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
荒寒之境——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超然的意境表现。
尤其在古代文人画家笔下,山水画中的荒寒之境不仅仅是对自然物象的描绘,更是超脱于笔墨之外的至臻境界。
王维(701~761)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文人画的南山之宗。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入画的画家,荒寒之境的始作俑者。
王维尤喜画雪意寒景,其水墨的渲淡,线条的劲爽,以及构图平远,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雪景图,把野寒之美、荒寒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至于后世推其为文人山水画的祖师,而荒寒之境的审美也随之盛行。
2.范宽(950~1032)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范宽善画雪景,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
其作品气势雄伟气势,意境幽深。用笔雄健而苍劲,浓黑的墨韵,厚实而滋润。并以留白为雪,渲染出了一片萧疏幽静的雪景荒寒之境。
3.倪瓒(1301~1374)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他以自己独创的萧散疏淡、逸笔草草的画风,在元代文人画坛中独树一帜。
倪瓒以独特的一河两岸式布局,和极少的笔墨,描绘出山石远坡、疏林枯木。在简洁疏朗的物象中,透出荒寒萧条之感。
纵观倪瓒一生,都是在漂泊凄冷的状态下,过着自我安慰的隐遁生活,这便他的艺术罩上了一层苦涩荒寒的笔墨行迹。
笔简意远,惜墨如金。倪瓒将所有生动融入寂静,将所有饱满寓于空灵,又将无限的景致归于有限的画面里,从而表现出跟王维、范宽不一样的无雪的荒寒之境。
4.龚贤(1618~1689)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龚贤的山水画,沿用了倪瓒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再以浑厚苍秀的笔法,描绘出老树枯木、断山残水等荒寒之境的常见意象。
尤其是墨分五色,代替所有的色彩时,那清冷的墨色更是把“散散落落、荒荒寂寂'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5.弘仁(1610~1664)
清代著名画家。
擅画山水,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
弘仁继承了倪瓒的清冷意韵,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
湖水森森、一座茅亭、几株枯树、数块顽石、笔墨不多,但无不体现了一种荒寒之境。
荒寒不是死寂,它带来的是幽的宁静,烦躁世界中的一丝清凉,这种宁静正是弘仁的心境,也是志怀高远的一种写照。
6.石涛(1642~1708)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
石涛作为荒寒之境的后继者,他的作品实际上是对自己平生遭际的真实写照。
他在《画古木寒塘野老独行》的题跋云:浮云高士迹,枯木道土心。“枯木”“道士心'此语透露的虽是道家思想,但却表达了石涛的人格境界。
远处平沙无垠,霜天寥落;近处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入眼处无不是荒寒的格调。
然而这荒寒之中,蕴含着一种凛然的生命力,折射出了历代中国文人在逆境中,卓然自立、孤寂高傲的心灵境界。
古代文人画中的荒寒之境,尽管穿越了千百年,至今看来依然具有超凡脱俗的美感。
而当今的国画,似乎除了热闹的场面之外,再也寻不见那颗荒寒野逸的心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