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头岭上 古道与丰碑
金代古碑
宋代古碑
明清的下马碑
数次跟随车队过微子镇,去骑行比干岭、神头岭,一是,这两个地方没有机动车,骑行很安全;二是体验爬坡展现山地车的性能,当然,下坡的时候也是蛮刺激的!那种耳后生风、急转直下的风驰电掣感,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知道山地车的快乐就在这里!
比干岭上有比干庙,全为近些年在原址上复建,有几通碑刻也是明清的,绕过比干庙,大坡下的和缓地带就是神头村,这里因抗日时期,八路军设伏歼灭日军而驰名。
“神头岭伏击战”与紧接着的“响堂铺伏击战”都发生在邯长路上,邯长路就是河北邯郸翻越太行山到山西长治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自古如此,道路基本在群山的沟壑之间,是伏击战的首选。
神头之战纪念碑
1938年春的伏击战打的漂亮,日军的反击报复也极其残忍,战斗过后,日军血洗了神头村,屠杀村民、烧毁房屋,他们的恶行永远记录在晋东南人心里,村南的“神头岭伏击战”纪念碑也是几经修建,日军毁了,抗日军民再建。
我跟随的骑行队,领头的是退伍军人,他带我们来此,都要到纪念碑前瞻仰,要读读碑刻上那些八路军战斗英雄的名字,要读读日军血洗神头村民的确凿历史,铭记过往。
日军还烧毁了神头村外的古树,致使潞城的著名景观“神头烟树”从此消逝,日军还烧毁了村北的“灵泽王庙”,千年古迹荡然无存。
言之凿凿的历史,铭刻在直插云天的纪念碑上,
曾经的灵泽王庙,记录在参天的宋金古碑刻上,
千年的邯长古道,依旧隐没在神头岭的秋草中。
灵泽王,是隋唐之际的一代名将李靖,被封为“卫国公”,所以,他的祠庙又称为“李卫公庙”,“灵泽王”的庙号是宋代徽宗时有的称法,一度李靖还有“灵显王”的敬称。
神头村北灵泽王庙的原址上,复建了祠庙,庙外东西百米外的宋金古碑面东而立,还守护在邯长古道西侧,接受着过往路人的礼敬,沿着古道蜿蜒而上,山岭顶路东的田野里还矗立着一块“下马碑”,字迹漫漶不清,再往北又是沟壑中的古道。
在岭上回看古道,再细读上那碑上文字,历史翻卷开来,金章宗,这位会一手高仿瘦金体的文艺皇帝,下令修缮“勋臣烈士之祠”,李卫公庙在金代最稳定繁荣的明昌至泰和年间得到了最高等级的修缮,也就有了这块《大金潞州潞城县重修灵泽王庙记》,从立碑那日——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算起,这座巨碑屹立在这里八百一十八年了!
金代碑刻南一百多米的石头高台与民居顶上,还有一块宋代的碑刻《潞州潞城县重修灵显王庙记》,据碑刻上模糊的字迹可知这是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树立,距今九百二十六年。
碑上可知,“灵显王”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石敬瑭时期加封,百姓在此祈祷“水旱瘟疫,祷无不应”,县尉随即在此立碑,县令题写了碑额。
当地人深信灵泽王当年曾领兵于此,神出鬼没痛击敌兵,神人有灵,所以在这里打鬼子灭日寇,必胜。
曾经的“神头烟树”,八路军隐蔽其中打鬼子,群树被毁燃起的冲天烈焰是神灵对日寇的怒火,“神头岭伏击战”之后不到半个月的“响堂铺伏击战”就是对日军的再一次重创。
古道无言,“刻之金石,以昭后世,山不敢以不敏避也”。
神头岭上,碑刻古今辉映,古人信奉的神灵,今人铭记的抗战,“壮士不死”,忠魂千秋!
阿哲的访古日记
文字:阿哲
图片: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