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眩晕八法,白芥定眩汤治疗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附独活煮鸡蛋偏方),眩晕者,泽泻汤主之,柔肝熄风...

中医就是这样 2018-11-30 16:31:06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空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是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虚而泻实,调整阴阳。虚证以肾精亏虚、气血衰少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肝肾;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则以潜阳、泻火、化痰、逐瘀为主要治法。经方治疗眩晕从湿论治,从肺脾肾肝着手制定八种治疗方案,

1

健脾利水,温阳蠲饮

本法适用于脾虚水停之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涎沫,倦怠懒言,少气无力,胸胁痞满,或见咳嗽痰多,气促心悸,面白少华,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弦紧或沉弦。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认为是因“心下有痰饮”所引起的,代表方为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 识别上方二维码,开始阅读《金匮要略》原书

其中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脾胃阳虚所致眩晕的主要方剂,方中重用茯苓配白术健脾利水,以淡渗逐饮出下窍而防水饮上泛;桂枝辛温能化膀胧之气,补心阳而制水寒,与茯苓相伍一利一温,尤宜于水饮滞留而偏寒者,更有温化渗利之妙用,与炙甘草配伍则通阳化气,更助苓术健脾以制水邪。药仅四味,健脾逐水之力甚专,水邪去,阳气通,清阳升,眩晕自除。

若是脾虚运化失常,胃中痰饮内停,水湿之邪上冒蒙蔽清阳,眩晕且昏昏沉沉,或头重如裹,耳鸣,恶心,可选用泽泻汤以涤痰利水,降逆和胃,方中“泽泻能使清气上升,除头目诸疾”,配白术健脾利水,尤其对耳部闷胀不适、耳鸣、听力下降所致的眩晕效果显著。

临床所见,眩晕、耳鸣同时发生属水饮内停所致者,治以温阳蠲饮、健脾利水为法,选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合方为佳,两方均有健脾利水之功效,其中白术、茯苓、泽泻均以健脾除湿为主,健脾为治本以杜绝生痰之源,除湿为治标而解除脾之湿困且利脾之运化,使水气下行,浊阴不再上扰清阳,则冒眩自止,耳鸣亦止;耳鸣告愈,则眩晕亦止。

2

温肾化气利水

本法适用于肾阳虚弱,水气上泛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时时欲仆,心悸,耳鸣,头面浮肿,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面色苍白,乏力倦怠,怕冷,腰膝酸软,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细或沉微。

真武汤为温阳行水之首选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其配伍规律有较中肯的阐释:“用附子之辛温壮肾之元阳,则水有所主矣。白术之温燥,建立中土,则水有所制矣。生姜之辛散,佐附子以补阳,于补水中寓散水之意。茯苓之淡渗,佐白术以建土,于制水之中寓利水之道焉。而尤重在芍药之苦降,其旨甚微。盖人身阳根于阴,若徒以辛热补阳,不少佐以苦降之品,恐真阳飞越矣。”? 识别上方二维码,阅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

诸药共奏温肾化气利水之功,使肾寒得温,水饮得利,清阳升,髓窍通。则眩晕、耳鸣、心悸、浮肿等症皆去。

3

和解少阳,硫肝利胆

本法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胆郁结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呈晕胀感或有旋转感,耳鸣耳聋,口苦咽干,性情急躁,胸胁苦满,心烦善叹息,舌红、苔少。脉弦等。治以和解少阳、疏肝利胆立法,方用小柴胡汤斡旋少阳枢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则眩晕诸症自除。

方中柴胡可升阳达表,疏肝木之滞机,解郁透邪;黄芩善清少阳相火,二药合用,既能和解少阳之邪,又可疏利肝胆之郁热。从而调畅少阳气机。法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治胸胁烦满而呕;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助正气以祛邪。全方配伍严谨,相辅相成,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既能清解少阳邪热,又能调杨气机升降出入,使少阳之邪得去,肝胆郁结得解,三焦气机疏利,用其治疗邪犯少阳、肝胆郁结之眩晕收效颇佳。

4

降逆止呕,化饮利水

本法适用于胃逆水停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心悸短气,呕吐清水痰涎,胸胁胀满,或脘痞不舒,纳呆,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苔白或白厚腻滑,脉沉或弦滑,尤以眩晕、呕吐、心悸为特征症状。? 识别上方二维码,看名老中医治眩晕医案

眩晕与呕吐的关系极为密切,眩晕越剧烈,呕吐越频繁。若呕吐止,水饮除,往往眩晕随之而缓解。可选用具有止呕降逆功效的小半夏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眩、呕、悸证。

小半夏汤是止呕的基本方,方中半夏具有降胃气而止呕吐之功,为临床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随证配伍应用;半夏与生姜配伍尤擅长于治疗痰饮犯胃之眩晕呕吐。《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有云:“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该方以小半夏汤温寒散饮消痞、和胃降逆止呕。加茯苓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导水下行,降浊升清。凡见水饮滞留于胃导致胃气不降、浊阴上逆之呕吐不食,心悸眩晕,选小半夏加茯苓汤尤重用法半夏、生姜降胃中逆气,化膈间痰饮,可获良效。

两方均为寒饮内停致呕吐清水或眩晕,但前者以呕而不渴为要点,寒多饮少,重在降逆蠲饮;后者以心下痞、眩晕、卒呕吐为主,寒饮并重,意在散寒祛饮,降逆止呕。

5

温中散寒,健脾补盛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气机阻滞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呕吐,院腹胀痛,纳呆,舌淡或淡胖、苔白腻,脉缓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上气不足则头目眩晕,其本在于中气亏虚。

治当健脾以求其本,以温中散寒补脾之理中汤为首选方。方中干姜温中散寒;白术甘温健脾燥湿;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补虚。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健脾补虚之功。使中阳恢复,脾虚得健,湿浊得除,则眩晕等症皆去。临证若见脾肾阳虚者,可用本方加附子而成附子理中汤,其温健脾肾、补虚止眩之功更著。

若频频呕吐白稀涎沫,且与头晕头痛、胃脘疼痛相兼,实由肝胃寒凝使然,张仲景所谓“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甚为对症。其病之根本,在于寒滞肝脉,横逆克土,寒邪犯胃,浊气上逆。而见呕恶呃逆,寒邪循肝经上扰而致头晕头痛,肝阳不振,寒浊乘脾,脾阳不化,水湿不散,聚而生涎,随胃气上逆,吐涎不止,故以吴茱萸汤温暖肝胃,化饮降逆化浊。? 识别上方二维码,搜索方名,查看详情

6

补肾益精,温阳化气

本法适用于肾阴阳两虚之眩晕。症见眩晕欲仆,头重脚轻,精神萎靡,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等。

治疗当以补肾为主,肾阴虚者补肾滋阴,肾阳虚者补肾壮阳。而阴阳双补的代表方则为金匮肾气丸,方中重用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补肝脾、益精血;茯苓、泽泻、牡丹皮淡渗利湿;再以少量桂、附之温药入滋阴药中,取其“从阴引阳”、“少火生气”之意,起温肾助阳作用,乃阴中求阳之治。金匮肾气丸既能温补肾阳以恢复肾气,又能蒸化水气以利尿,在补肾阳的同时,尚有兼顾他脏的作用,故眩晕耳呜、腰膝酸痛、小便不利等症可愈。

7

镇肝和胃,降逆化痰

本法适用于肝气犯胃,痰浊壅阻中焦之眩晕。中焦脾胃主运化水湿,升清降浊,因中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困脾土致中阳不伸而聚湿生痰,痰浊内蕴,胃失和降,气机不畅,复因劳累或七情过度致忧烦扰肝,则厥阴气逆夹痰浊上扰,蒙蔽清窍而发为眩晕,其病机关键在于“上逆”。

症见眩晕,头重如蒙,胸脘满闷,恶心反胃,呕吐痰涎,嗳气呃逆频作,肢体倦怠,夜卧不安,食后脘胀,舌淡、苔白滑,脉弦或弦滑。

治当化痰和中降逆,俾浊阴得降,胃和自安。代表方为旋复代赭汤。方中旋复花温化痰饮,降逆和胃理气;代赭石甘寒质重,有镇肝降逆之功,并助旋复花降逆化痰。《本草新编》云:“代赭石虽能旋转逆气,然非旋复花助之,亦不能成功,二味并用为佳”;人参、大枣、炙甘草补益胃气,扶正和中;生姜、半夏降逆和胃、化痰止呕以散结气。? 识别上方二维码,阅读《本草新编》原书

本方配伍精当,虚实兼顾,有扶正益胃、镇肝降逆、化痰涤饮、调补脾胃、扶正祛邪之功,使上逆之气得降,胃虚得补,痰饮得化,中焦气机畅利,肝气得疏,则眩晕、恶心呕逆等症可除。

8

化气行水,逐饮降逆

本法适用于水蓄下焦,气化不行,水饮上逆之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少腹胀满,脐下动悸,或吐涎沫,小便不利,舌淡或胖、苔白或白滑,脉浮滑或弦滑。因水蓄膀胧,气化不利,水饮上逆致眩晕。辨证要点还应有小便不利、少腹胀满,若兼有渴饮呕吐更是膀胱蓄水无疑。

治以化气行水,逐饮降逆。代表方为五苓散,功专化气行水,重在“通、化”二字。方中茯苓甘温,助阳益脾,淡渗利窍除湿,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猪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利湿行水与茯苓同;泽泻甘淡微咸,入膀胱,利小便,功专祛湿行水。三者皆有利水化饮而导水下行、通行小便之功。白术益土而制水,故以其健脾燥湿而制水;更巧用桂枝通阳化膀胱气机,使膀胱津液得以通调,外则输津于皮毛,内则通行于上下,气机畅自然小便利,痰饮除,水逆去,眩晕自停。临床所见,五苓散治疗水饮所致之眩晕效果颇好,其他类型之眩晕,亦可配合应用本方而取效。

综上所述,仲景治疗眩晕内容广泛、丰富,归纳起来不外为虚实两端,虚证多责之脾肾,实证多为痰浊水饮为患。临证时需细心辨之,实则攻之,虚则补之,万不可偏执一端,延误病情。

​白芥定眩汤治疗眩晕即美尼尔氏综合征(附独活煮鸡蛋偏方)

岐黄民间传承 6天前

第 947 期

作者 / 师延仓

青海省互助县台子乡卫生院

编辑 / 钱秀华 ⊙ 校对 / 刘刚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用自拟白芥定眩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天麻12克,白芥子15克,茯苓30克,川芎9克,白术30克,半夏10克,赭石30克,党参10克,枸杞子12克,陈皮10克。水煎,早晚空腹服,每日一剂。上方连用5天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症状减轻,3个疗程痊愈。

疗效标准: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消失为痊愈;上症减轻为好转;症状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治疗病例12例,病程最长11年,最短7月,年龄最大51岁,最小20岁。结果治愈9例,好转3例。全部有效。

典型病案:刘某,女,40岁,农民。患者患美尼尔氏综合征6年,每因生气、劳累或感冒后诱发,一年发病3至5次,发作时头晕耳鸣,天旋地转如乘车船,卧床不起,动则加剧,恶心呕吐,西药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遂转诊中医。查其精神较差,恶心欲吐,舌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浊中阻,蒙蔽清阳。药用上方15剂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美尼尔氏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以突发性眩晕,伴有耳鸣、耳聋及呕吐为主症,以中年女性为多。《内经》病机十九条指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本病虚证多属于肝肾阴虚和肝血虚,而实证多因肝阳上亢或肝火过盛导致,此外由“无痰不作眩” 可见,此证以实为多。故用此方以清肝熄风,祛痰化湿定眩,多有奇效。

附:独活煮鸡蛋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我患有美尼尔眩晕综合症,犯时不敢睁眼,越黑暗越好,否则,心慌神乱,恶心呕吐不止。七年前得一方:中草药独活30克,鸡蛋6个,加水适量置于砂铫里煎煮,鸡蛋熟后捞出磕碎蛋壳再放进去煮15分钟,使药液渗入蛋内。去汤和药渣,只吃鸡蛋,每日一次,每次吃两个,三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两至三个疗程,服后多不复发。我只服了12蛋,至今未犯,疗效奇特。(2003年2月17日 央视国际)

推荐阅读

眩晕者,泽泻汤主之

柔肝熄风定眩汤治疗眩晕

​眩晕者,泽泻汤主之

岐黄民间传承 9月15日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849 期

作者 / 赵民生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

编辑 / 林凤 ⊙ 校对 / 许红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眩晕多属慢性疾患,不易根治,每遇情志、疲劳等而诱发。《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说:“病痰饮者,当温药和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汤是用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方中泽泻除湿化痰,白术健脾燥湿,二者配伍可从标从本来对付痰饮之邪。

早在《类聚方广义》载:“支饮眩冒症,其剧者,昏昏摇摇,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雾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转而走,虽瞑目敛神,亦复然,非此方不能治。”就是说本方所用范围为痰饮阻闭清窍的眩晕。即突然发作,头昏眼花,如坐舟车之上,而至旋转,恶心,呕吐。

主眩的方剂很多,要区别运用。比如苓桂术甘汤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时身体动眩,平卧时则缓解,具有明显的体位性特征,而本方则不受体位影响,平卧时也因眩而不敢睁眼与转头。再有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证有口渴与小便不利。这两个方中都用了桂枝,都有气上冲的特点。

笔者临床上以泽泻汤为主方加减治疗眩晕,取得显著疗效。

案1:某女,32岁。患头痛兼头重,如同铁箍勒于头上,其病1年有余,而治疗无效。切其脉沉缓无力,视其舌体则硕大异常,舌苔白且腻。辨此证为水饮挟湿,上犯清阳,所谓因于湿而首如裹也。治当渗利水湿,健脾化饮。用泽泻18克,白术10克,天麻6克,水煎服,日1剂。此方共服4剂。一年之病,从此渐渐而愈。

案2:某女,40岁。在近3年先后眩晕5次,多因过劳诱发。每每发作均须住院。在3天前,突发眩晕,呕吐,睁眼翻身觉天旋地转,唯闭目静卧才安。不热,无畏寒,苔薄白,脉滑。辨为痰浊中阻型眩晕。以泽泻60克,白术30克,天麻15克,菊花12克,水煎服,日1剂。2剂后,眩晕减半,3剂后能坐,见其面白,纳呆,苔白腻,脉滑缓,改用泽泻汤合半夏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党参15克,陈皮10克,茯苓20克,苍术8克,泽泻30克,麦芽20克,甘草5克。服3剂而愈。

案3:某女,70岁。素有轻微耳鸣,于1周前感冒后,发现左耳鸣明显加重,并见耳聋。经服感冒冲剂后,感冒症状虽有缓解,但仍左耳鸣如蝉,耳聋,且伴胸闷,耳门按痛,耳内阻塞感,微有咳嗽、鼻塞,头部闷重。舌淡,边尖有瘀点,苔白滑,脉细弦。查体可见耳鼓膜轻度充血,鼻黏膜充血,下鼻甲肿大。证属风寒未尽,水饮闭窍。用温阳化饮,行气开窍方药。方用泽泻汤加味:泽泻30克,白术40克,石菖蒲15克,辛夷花12克,柴胡12克,川芎12克,蜂房20克,茯苓30克,丹参30克,响铃草30克(后下),服上方2剂后,患者顿觉耳鸣、耳聋已去大半。再进2剂后收功。再用调补肝肾之品而痊愈。

I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第3313期。I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I 投稿信箱:445288908@qq.comI 咨询合作:微信号:lianshangpuying。

​满天星

眩晕者,肝肾之不足也,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加白术健脾化湿消痰之功合用,功效自然而独到,补之不足,祛之有余,对症用药,药到病除。南通杏和堂中医世家第六代传人邓智星☆☆☆

​柔肝熄风定眩汤治疗眩晕

岐黄民间传承 7月23日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794 期

作者 / 刘玉洁

华北煤炭医学院

编辑 / 钱秀华 ⊙ 校对 / 刘刚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柔肝熄风定眩汤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枸杞子15克,菊花30克,天麻15克,钩藤18克,僵蚕15克,地龙15克,葛根24克,川牛膝15克。

功效:柔肝熄风定眩。

主治:肝肾不足,肝风内动之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如蝉,目涩视蒙,腰膝酸软,心烦健忘,夜寐不安,肢体麻木,纳食尚可,大便略干。舌质嫩红少苔,脉弦细。

用法:每日1剂,清水浸泡30分钟后连续煎煮2次,共取汁400毫升,分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

加减:偏于阴虚内热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滋阴补肾以清虚热;夜寐不安较重者,加炒枣仁、夜交藤,养血安神;耳鸣较重者,加石菖蒲、远志、生龙骨、生牡蛎、磁石以开窍,重镇安神。

方解

眩晕一症,临床多见于中老年人。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因而肝肾不足者居多。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肾不足,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则发眩晕。方中当归、白芍、枸杞子养血柔肝补肾为君药,取肝肾同源之意也;菊花平肝抑阳,清肝明目,配枸杞子以增滋补肝肾,益阴明目之效,为臣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定眩,僵蚕、地龙熄风通络为佐药;川牛膝滋补肾阴,活血通络,又可引肝风下行,葛根舒缓筋脉,配牛膝升降相因,二药为使。全方共奏柔肝熄风定眩之功。

名医介绍:刘玉洁,女,汉族,1954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79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现任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医内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据金元医家张洁古所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观点,依据当今社会饮食结构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提出了中风病多发于痰的病理机制,自拟益气通脉化痰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上,师古而不泥古,创制了系列方药。特别是对于老年冠心病,提出慎破瘀,善扶正,注意保护心气的观点。

I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第3373期。I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与我们联系,立即删除。I 投稿信箱:445288908@qq.comI 咨询合作:微信号:lianshangpuyi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