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陈皮两味药,湿没了!四百年前的祛湿方,挖出来,祭奠先人,造福后辈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医学入门》、《中华药海》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一位中医同行跟我说,君然兄,你撰写的中医科普文说,实在是有意义:祭奠先人,造福后辈。

这话,言重了。我不过是拿自己的所学,和读者聊聊天而已,远远起不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将来,我百年以后,应该会有人记得我的文字,并从中吸取营养。这样,就足够了。

现在,我要给你说的这个小方子,也算就是发于古人,启迪后者的文化精髓。

这就是用白术和陈皮配对服用,改善脾湿症。

话得从头说起。

记得好多年前,我遇上一个人。

他是一个建筑工人,当时已经50多岁了,准备回家不干了。

他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干力气活,一直到现在。工地上累了,热了,渴了,就来点大凉水,如果有大西瓜,一顿能吃小半个。年轻那会儿觉得没啥,怎么吃怎么喝都没事儿。

后来,他渐渐发现不对了。碰凉以后,哪怕是喝水喝多了,都想跑厕所。食欲不如从前,感觉吃下去东西以后,里头胀乎乎的。现在,他的四肢明显沉重乏力,干起活来比以前慢了很多。

我看他舌头,见舌体偏胖,舌淡,有一层白腻苔。看脉象,偏滑。

我知道,这一定是有脾湿了。湿气太大,困阻了他的脾胃。不过,他没有条件熬中药,中成药也没办法保证按顿吃。

我给他出个主意:弄点中药白术和陈皮。白术15克,陈皮6克。两味药都剪碎,放进大保温瓶子里,把烧开的水灌进去,盖好盖子,闷上15分钟。

你不是干活容易渴吗?那好了,以后凡是喝水,就喝这壶里的药茶。喝光了,可以续沸水。一天用这么一剂,务必趁热喝,不要凉喝。味道,谈不上有多好,但是你不要加糖,不要加任何调味品。

另外,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

他一听,挺高兴,道谢而去。

我不知道他能不能照做。但是我祝福他可以很快改善。

我说说这背后的道理吧。

其实,白术和陈皮都是传统中药,入脾经的。两味药搭配应用,最典型的例子,是明代万历年间刊发的《医学入门》里的白术膏,迄今400多年了。白术膏原方是白术500克,陈皮120克,煎膏服。此法治疗“一切脾胃不和、饮食无味、泄泻”。

其实,无论是白术还是陈皮,最正规的服用方法,都是水煎服。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煎煮中药还是相对麻烦的。怎么办?退而求其次,泡水喝。这样做,效果肯定不如水煎服,但是相对方便。而且,如果能坚持,也的确可以看到一些效果。关键是,能否坚持服用。

我分别介绍一下这两味药。

白术,我经常介绍,它性味苦、甘、温,入脾经和胃经,善于脾气健脾、燥湿化痰、利水消肿,还有一定的祛风散寒和固表止汗作用。可以说,治疗脾虚证,不用白术是说不过去的。上文这个患者,由于常年饮食不规律,贪凉,这就造成脾气受伤。脾不能很好地运化,所以湿邪聚集,困阻中焦。他的便溏也好,四肢乏力沉重也好、饮食以后腹胀也好,吃东西没胃口也好,从中医角度看,都是脾虚湿盛所致。尤其是舌淡胖,苔白腻,边有齿痕,更是脾湿之象。因此这个时候,用点白术很不错。

陈皮,我也常常说,它性味辛、苦、温,入脾经和肺经,能健脾理气,燥湿化痰,还可以利尿通淋。脾虚,运化不及,使得湿邪阻滞,这个时候用陈皮,可以把业已形成的脾湿化开。由于它能行气,所以对脾胃虚弱导致的中焦气滞、腹部胀满也有调治作用。

所以说,白术配陈皮,综合起来,就有健脾、益气、除湿、行气、消胀的作用。尤其是对脾胃长期为冷饮所伤者,更为适合。正如《是斋指迷方》所云:治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壅遏不通,是为胀满,用橘皮配白术。

这些,就是两味药配合应用的道理。我不知道我说明白没有。

事实上,我们中医学对脾是非常重视的。用于健脾、养脾、除脾湿的药材和药对,数不胜数。陈皮和白术搭配使用,不过是诸多经验中的一种。我在这里写一写,也只是抛砖引玉罢了。我相信,我的专业读者朋友的脑海中,一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那就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指点,让大家共同进步。

当然,任何方法,严格讲,都是亡羊补牢。我希望读者朋友们一定注意保护脾气,防止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脾气受损、脾湿蕴积。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夏季,大家可得注意了。你不要以为,吃一点冷饮凉食,吃一点肥甘厚腻无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你一次两次的无所谓,十次八次的无所谓,天长日久,就一定会落下病根。这个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循序渐进的。我们最好不要等问题严重了,才去想办法挽救。

白术和陈皮,都是无毒之品。但是两味药配合使用,性味偏温,故而脾胃不适因为阴虚、痰热所致者,不适合。血虚血热者,不适合。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这是对古人用药智慧的一点解读,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