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蝶PK葬花:红楼梦里的双美对峙,其中寓意你能看懂几分?

黛玉葬花和宝钗扑蝶,是红楼梦里最著名的经典场景。很多人一生没读过红楼梦,但对这两个画面却绝对熟悉。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已经成为西游记的招牌,天下无人不知。

但凡黛钗登上什么艺术作品,毫无悬念的,肯定一个葬花一个扑蝶。

人们都说葬花是黛玉悲剧性格的经典瞬间;扑蝶则最好的诠释了宝钗青春健康,表现了宝钗活泼、旷达的性格。

这个说法,甚至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在百度百科这样的公知网站上,就是这样告诉世人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

01扑蝶之喻

扑蝶是小儿女的常态,许多人在儿童时代都扑过蝶,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放在红楼梦里就不一样了,因为它是一部非常注重寓意的作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蝴蝶有两重象征意义。

其一代表爱情。

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变成蝴蝶,这是至死不渝的爱情。

其二代表灵魂自由。

庄周化蝶是《南华经》中最为知名的寓言。变成蝴蝶后的庄子,没有了人身的束缚,感到无比愉快和惬意。因此它成为老庄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经典寓言。

宝钗扑蝶出现在红楼梦的第27回:

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暂时不要管她怎么扑,先来说说这个蝴蝶。各位看官,天下哪里有“大如团扇的蝴蝶”?你见过吗?

一只团扇起码不小于人脸。天啊!跟人脸一样大的蝴蝶啊,那是蝴蝶吗,恐怕是老鹰吧?

呵呵,开玩笑的,曹公绝不会写老鹰的。但总而言之,这不是常见的蝴蝶,也不是一般意义的夸张。曹雪芹到底在干嘛,如此独辟蹊径?

请注意,团扇又称合欢扇,象征着团圆,亦引申为爱情。

再看“一双玉色蝴蝶”。何谓玉色,各位谁能说清楚?普天下蝴蝶或白、或黄、或花,玉色是什么色?玉本来就没有固定色嘛。

如此夸张的个头,出奇的色彩,团扇的比喻,作者当真在写蝴蝶?

显然不是!现实里无论如何找不到这样的物种。当奇特奇出天际,无疑就是个警示牌。警示内容为:读者们,我可不是真蝴蝶哦!

其实它是一个象征,象征着宝玉和黛玉。

贾母常常把宝黛叫做“两个玉儿”,人尽皆知。“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不就是两个相爱相依的玉儿,在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刻吗?

在宝钗扑蝶之前,她刚刚看到宝玉进了潇湘馆。书上写宝钗很知趣的避开她俩: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

上一秒心想避开他俩,才刚转身,下一秒瞅见一对玉色蝴蝶,开扑!

那一对玉儿,和这一双玉色蝴蝶,就这样紧紧相连着。神奇不?

如果你认为宝钗扑的仅仅是蝴蝶,那这红楼梦还有什么看头?真是索然无味,全成了流水账。

一旦看懂其中的隐喻,就让人拍案叫绝!如此瞬间神变,身体和心灵的严重割裂,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口是心非之人。

对那小情侣的甜蜜蜜,宝钗其实有一腔嫉妒和愤恨。否则,她不会一反矜持人设,一反寡妇式的死气沉沉。

在普通人而言,追逐蝴蝶是与春天互动,是天真童趣的爆发。但对顶着寡妇大脑的人而言,哪来的童趣呢?明明是歼灭战好吗!

02 奸淫狗盗

你以为这是对宝钗的偏见?不,曹雪芹两百年前就想到了,他特意又安排个故事来说明,就是著名的“滴翠亭偷听事件”。

宝钗追着蝴蝶来到滴翠亭,偷听了小红谈话,之后把偷听嫌疑嫁祸给黛玉。在这段公案里,大部分人只把焦点聚集在嫁祸上,忽略了宝钗对小红的评价。

从小红坠儿的寥寥数语中可以清晰的印证,小红跟贾芸并不熟。说她两人私递手帕,压根不成立。因为贾芸追要谢礼,小红有点不知所措,仅此而已。

什么男女私情啊,一点都不沾边呢。就算小红有点春心懵懂,也连个影都还没有!可是就这样,硬生生被宝钗认定为“奸淫狗盗”。

如此变态的“道德狂魔”,不是顶着寡妇大脑又是什么?

有人为之开脱说,宝钗乃封建淑女的典范,一旦涉及男女嫌疑之事,禁不住就要心惊。

这又是强行洗白。如果真是淑女,绝不会住进满是公子哥的贾府。即便住下了,梨香院大门一关,二门一锁,端坐绣房等媒人提亲,才是正确人生。

不分昼夜的往绛云轩、怡红院里钻;甚至在梨香院私宴外男,同席饮酒;还要在闺房解衣扣,还要留宝玉住在梨香院........社交礼仪做到这个地位,实在与xx差不多少,还提什么封建淑女?

自己钓金龟婿时,做什么都无所谓。看到小红这点春心,马上就心惊如此。这是为什么?

我只想说,论全世界最擅长双标的文学人物,莫过红楼梦里的宝姐姐。

当然,曹雪芹在此处不仅仅写她的双标。更重要的是,在她的意识里真的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男女私情。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她最忌惮、最排斥,也是最痛恨的是爱,而不是欲。

一切以完成婚姻、完成传宗接代为目的的行为,在宝钗看来都自带免罪性。一切以真情实感、精神契合为目的的行为,都是洪水猛兽。

这一套逻辑,恰恰就是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

宝黛之间可是真的递过手帕,甚至比之更亲密十倍的事情也多着呢!既然小红都被视为“奸淫狗盗”了,那宝黛呢?

宝黛间的爱,不仅是典型的精神之爱,更直接阻挡她的婚姻、她的生存。因此,无论从思想意识角度,还是从现实利益角度,黛玉都是她的死敌。两人可谓不共戴天!

“滴翠亭偷听“这段故事,是对扑蝶的补充和说明。以此来揭示宝钗的内心,证明她扑蝶不是扑童趣,而是扑杀爱情!

03 花神退位

由以上可知,扑蝶其一写宝钗对爱情的抵触;其二写她热毒病发,对黛玉深深嫉恨。

身体离开了那对情侣,心却恶狠狠的扑打他们。貌似大度淡定,实则打翻醋瓶、恨意丛生。

这样的高度反转、明暗交替,将人物的内与外同时刻画得形销骨立。纵观世界名著,你找不到如此高级的剧情!

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的

刚刚扑打蝴蝶,接着就高喊着颦儿追赶。颦儿不正是她要扑打的蝴蝶吗?蝴蝶只是个引子,'扑蝶’ 扑的既不是蝴蝶,也不是小红,最终指向了黛玉。

蝴蝶还象征着灵魂自由。宝钗要扼杀的也不仅仅是宝黛之爱,更是黛玉的灵魂和灵气。

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一定是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偷听、撒谎、诽谤、丑化,已经无所不用其极。然而最令人惊心的是,还要对黛玉下个恶毒的诅咒。

这段故事可兼看《滴翠亭:帘窥壁听为那般,自古奸佞扮圣人 》《林红玉因何深受宝钗忌惮?里面藏着太多红楼真相

黛玉那一面呢: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她悲苦的内心向天呐喊,不知这浊世哪里才有自己的容身之所。

尽管《葬花词》名闻天下,是红楼梦传世最广的杰作。但真能理解黛玉心境的读者,万里无一。许多人都在纳闷,她成天哭什么呢?

如果仅从物质层面去看黛玉的生活,肯定无法理解。她苦在心灵,苦在无望的爱情,苦在丰沛的灵性却活在压迫的时代。

她是花的魂魄,玉的精神,诗的化身,集天地灵气于一身。如此美好、透明的心灵,遭到封建腐朽文化的荼毒和扼杀。在作者眼中,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

扼杀她的人,最具体的操刀者,就是薛宝钗!

二女争一男的桥段,还只是本书表面上的东西,是给普通人看热闹的。

行家要看出门道:无情冷雪(薛宝钗代表的程朱理学)对林木生机(黛玉代表的自由精神)的破坏和扼杀,才是本书最核心的主旨。

关于黛玉的精神内涵,详见《黛玉:我是古典文学的女神高峰,不好意思,你真的理解不了

27回的回目叫做《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扑蝶和葬花放在同一回里,寓意就更为深刻。

扑蝶能给自己带来一时欢娱,对蝴蝶来说却是恐怖的灾难,她把欢乐建筑在其他生命的苦难上。

葬花则相反,体现了对世间一切生命的怜惜之情,即便是无声的生命。

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

二十七回开头先交代了芒种节,又特别描写了芒种节饯花神的风俗。

黛玉前世来自于仙界,其生日二月十二日恰恰是民间传说的花神生日。红楼梦所有角色中,跟花儿发生故事最多的人,也是黛玉。所以她才是妥妥的花神!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芒种节,为什么作者要反复饯花神呢?就是为了哀悼黛玉!

尽管黛玉此时肉体还活着,但宝钗排山倒海的冷雪之气,源源不断的袭来。在这个世间,花神始终无立足之地。所以每到送别花神的日子,黛玉怎能不悲从中来?

单从故事层面看,是因为宝黛误会而令黛玉痛哭;但它有更深的思想层面、命运层面。黛钗的对立是天然的,你兴我衰,绝对无法共存。

宝钗扑蝶,扑到汗流,破天荒的兴奋异常。这也是她追逐世俗名利的模样。

而在画面的另一边,黛玉以灵魂之泪来缅怀逝去的春日,安葬每一片落花。每一个美丽的载体,在黛玉眼中都是神圣的,都应该得到归宿。

这其实就是对万物灵性的歌颂和缅怀,也是对令人窒息的人类世界的控诉。

04 被无限美化的扑蝶

黛钗深刻的对比中,是一明一暗,一褒一贬的立意。然而世人绝不乐意接受这个局面,世人要看的是双美,是环肥燕瘦。

自从红楼梦问世以来,历代艺术者都在美化宝钗扑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们知道宝钗用什么扑的蝴蝶吗?书上写的是: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甲侧: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

“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亲爱的红迷们,清代可是窄袖,这袖子可放不下团扇。

很显然,这是一把折扇。折扇藏于衣袖,是典型的男性形象。也就是说,曹雪芹在这个地方故意放了个大大的bug。

他故意把宝钗写成了个爷们!

脂砚斋深谙其道,紧跟着评说“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

钗粉认为这是脂砚斋在夸宝钗,说她也有活泼的时刻。可是不好意思啊,这“女夫子”三个字,跟前面的折扇、爷们做派呼应着呢。

脂砚斋此前没有将她定为女夫子的惯例,相反一直对她各种吹捧。此处忽然说“女夫子”,只能是揶揄和提醒。

折扇和团扇虽说都是扇子,但前者是男性社交必备之物,后者为贵族女性彰显优雅的饰品,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象征。

扇子最早是礼仪之具,又叫'仪仗扇'。它是统治阶级为显示地位和特权而使用的,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专制权力,尤其与男性挂钩时。

插个题外话,下层女仆用不了团扇,她们用的是材质较差的折扇。晴雯跟宝玉发生矛盾源于一把扇子,宝玉以男主姿态压制晴雯而引发口角。所以晴雯撕扇也含有寓意,是对统治者专制权的挑战。

由此可见,这位女夫子用爷们的动作去扑打爱情和自由,不是代替统治者表演又是什么?

这是一场礼法和人性间的博弈。真实的画面是:统治者挥舞着狼牙大棒,对觉醒者残酷镇压。而世人却把它演绎成香汗淋漓的美娇娘,穿花度柳,春心荡漾。

为了营造这意境,自然要改头换面。奇异的超大蝴蝶变成了日常小蝴蝶,汉子扇变成了美丽的团扇,扇面上还要绘上牡丹蝴蝶之类的画。再配以各种春色旖旎,把所有的春日美好都堆砌上。

总之一切都美哒哒,一切都是杨贵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再现!

古画里是这样的:

近代国画里是这样的:

87版里是这样的:

你不要以为古往今来的读者粗心,不!很多时候是故意的。

在87版拍摄中,扑蝶这一场就有过争议。编剧和导演都注意到原著写的是折扇,但掏出折扇,打开再去扑,这动作给人感觉非常难看,像是武器似的。讨论再三,还是变成团扇。

你看,真的按原著去走一遍,曹雪芹的本意瞬间就出来了。可惜,人们不乐意看他的本意!

就是秉承这样的创作思路,在曹雪芹笔下与花儿绝缘、日日青灰色打扮,如寡妇般无趣的女子,到了影视里就成了粉嫩妩媚、众花围绕的角色。

连头上的簪花,都是她的最大最美最抢眼!

至于花神如何塑造呢?换换头绳颜色,也就差不多了:

05 如何对待醋意

黛玉吃醋了,她独自伤春去。宝钗吃醋了,她去扑打春色,并迅速找到机会抹黑黛玉、诅咒黛玉。

黛玉常常吃醋,但她的醋只跟宝玉有关,只在宝黛两人之间进行交流和化解。所有的醋最终都成为宝黛成长的一部分,令她们愈加了解对方。

宝钗的醋,丝毫不会引起她本人的悲伤。看上去心理素质棒棒哒。不过她并不平静,扑蝶就告诉我们,她心里充满了恨!

她化解醋的方式是典型的宫斗主义,散播谣言、挑拨是非、舆论抹黑、抱团孤立.........总之就是想办法消灭对手。但对宝玉嘛,却不想多了解一分。

这就是截然不同的生存观。宝钗非常符合厚黑学、成功学,而黛玉注重是心,她得到的也是宝玉的心,这更像个智者。

从这个角度说,大多数人喜欢宝钗是合理的。我们国人不就很喜欢看当街手撕情敌吗,消灭对手一直都被视为正义之旅。

06 小结

钗黛两人分别代表了儒道两种文化,她们的精神内质截然相反。黛玉的悲剧里,寄托着作者的满腔愤懑。

扑蝶和葬花,最集中的体现了黛钗的文化冲突、人格冲突、修养差别、生存差别。

贾府的败落、众人的命运陡变,固然是巨大的悲剧,但这些物质领域的毁灭,本质上是因为精神领域早已腐朽不堪、尸位素餐。

物质世界极度优渥的贾宝玉,集千宠万爱于一身的贾宝玉,也是【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

贾宝玉尚且如此,无依无靠、集千怨万恨于一身,倍受权贵打压、小人排斥的黛玉,又当如何?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倒引得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娇喘细细,也无心扑了。

看上去多美的画面啊!可惜,深藏杀机!

美而恐怖,这正是曹雪芹要塑造的薛宝钗。有迷惑世人的皮囊,有麻痹世人的道德包装,有取悦世人的人设、言辞。

唯一你想不到的是,还有一套戕害扼杀人类灵魂的手段。

#红楼梦# #黛玉葬花# #宝钗扑蝶# #女神# #爱和自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