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耐心等待但不要寄予希望
原创 大陆 大陆的星辰大海 1月27日
我很喜欢艾略特。
作为一个象征主义诗人,他的四个四重奏之东科克(East Coker)影响了我许多许多年,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引领着我前进。所以我不止一次地在公号里引用过他的语句。今天,我又要来叨叨了。
昨天答疑完,自己在做笔记,笔记本上写下这段话——
家有时具有足够的反省精神,并不断努力去修补,去改进。
但还缺少一点,那就是be still,and wait.
我想解释一下,这里并不是让家长“静止不动”,而是,生活就是生活,就如平常那样和孩子讲话,互动,你们做着一些事,稀松平常一点,内心要等待,且不要怀抱着希望地等待。
这不是“无望”的等待,而是克制的等待。
让我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吧。
例1
(选自低幼冬季班家长提问)
家长的意图很明显,希望通过多举几个例子,让孩子掌握“偶数”和“对称”的概念。这个动机本身并没有错,或者说这里并没有判断错误,孩子的确有些模糊,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孩子的直觉很棒,敏感地察觉到了对称与偶数之间的某些联系。
考虑到这是一个4岁8个月的孩子,我是这样回答的:
这里的重点有这样几条:
例2
(选自低幼冬季班家长提问)
三岁半的孩子,家长看来对于“识别左右”这件事很用心,连续提了两个问题,前面的问题很长这里就不放了,大体意思是,为了让孩子识别左右,所以想用各种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来促进孩子记忆。所以家长在游戏中,把“上下左右”贴在了对象的旁边,以帮助孩子记忆。并认为是不是应该把识别方位作为本周重点——意思是,可能通过一周的密集学习,就能改善孩子这点。
不过很遗憾,我否定了她的方案,我是这样说的:
读者们同样可以看我下面总结的几条:
这就是:耐心等待但不要寄予希望。
关于等待,大家应该结合下面两篇文章一起来读,避免断章取义,觉得大陆老师说的不就是“佛系”么?
我还真不是“佛系”。
我挺积极的,但止于行动积极。
我一般不会积极去希望什么。虽然我思考,但我不思索。并不思考着索求什么。
所以艾略特是睿智的,他一方面克制感性的一面,一方面也克制理性的一面。他说:
中文和英文有时候在诠释上会有差异,比如英文中,艾略特使用了“the wrong thing”,中文直译为“错误的事”。但是中国人对“错误”这个词太敏感,尤其家长,如果你说“你错了”,家长会很惶恐,进而会产生一系列的想象,诸如:哎呀,大陆老师说我做错了,完了,我是不是又误导孩子了,孩子是不是又损失了,不对,是我害了孩子,55555......
一般来讲,人们对于“错误”都不太能容忍,一些意识形态先进的家长,会对孩子比较能容忍,但不能容忍自己“犯错”,一旦自己犯错,就很容易焦虑。所以我们要慎重使用“错误”这个词。
汤永宽这里把它翻译为“虚妄”,实在太精妙了,充分体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意蕴深远,哈哈哈虽然我不懂语文,但俺能感觉到这种伟大之处。
执念太深,特别容易失望,特别容易因一点小挫折而泄力。百折不挠之人,终究会走上“鸡娃”的道路,只不过失望晚一点到来而已。一旦一个人不断抱有希望,并走在一条积极行动的道路上,欲望就会膨胀,直至吞噬自己。当然也包括孩子。
所以,这种时候,艾略特就是你们的药。
耐心等待但不要寄予希望。
耐心等待但不要怀有爱恋。
耐心等待但不要思索。
但信心、爱和希望都在等待中。
这里faith,翻译为信心。在我这篇文章里,不如理解为“信念”。信念是知性的,既非感性,也非理性。理解这个词,同时就能理解这句话。你只需要行动就好,把一切行动看成是你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额外增加的部分,它既不是你的工作,也不是你的学业,更不是你的“项目”。你了解了大脑运作的机制,学习的机制,你了解有哪些概念,你只需要说和做就好了,至于,何时它们能进入孩子内心,变成孩子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不是你应该思考的,因为你说了你做了,就会产生影响,你应该要有信念,它就在你放松地日复一日,和孩子随意而生动的交流中。你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安心生活。
So the darkness shall be the light,
and the stillness the dancing.
这句话在几个版本的翻译中都体现出了将来时。不过,我更加认为,这里艾略特想表达的是:黑暗必将是光明,静止即是舞蹈。不在此刻,就在此刻。
大多数人都惧怕哲学,因为哲学要思考“矛盾”的东西,然而矛盾是深深刻画在我们是生命中的,我们整个人整个人生都是矛盾的体现。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各种“矛盾”,人们不太能接受“矛盾共处于一刻”,就如同不能理解我说的:你就继续说,继续做,但不要去思考它们何时发生作用。家长会疑惑:如果说的和做的不能体现出作用,我又为何要去说去做呢?如果我不知道我说的做的是否发挥了作用,我又怎么知道说的做的是正确的呢?
我认为这里最重要的是注意力调节的问题。一旦人陷入了牛角尖,开始执着于心中这个“对与错”的念头的时候,你就会错过许多细节,现实就会被扭曲,你会忽略很多孩子的动机,思考,意图,情绪,进而你会失去很多循循善诱的机会;且由于你执念太深,急于求成,总是在观察琢磨任何“教与学”的机会,你会陷入自己的主观判断中,而有失偏颇,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越来越了解孩子,从而失去克制和内省,甚至你对于“欣赏”都开始具有强烈的自我风格,不再能“欣赏”孩子。当你不能由衷地欣赏孩子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失去了活力,对于另一个人而言,这就是“教条”,对抗必然出现,你的一切希望也将变成虚妄。
所以,矛盾能让你的注意力“散焦”。由此破除执念,你更容易变得流畅,你与孩子的节奏就会变得越来越一致。到底是孩子带领着你,还是你带领着孩子,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树立他们心中的光柱,开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这都不是你说了算的。所以,一切在你看来的“至暗时刻”也许从未来来看,它就是“一道光”,一切你按耐住焦躁似乎是静止不动的时刻,就是生命力旺盛的时刻。
矛与盾永远是共存的。它们的意义就在于不让你坠落。
昨晚答疑完就决定今天写这篇,当时脑袋里翻涌的都是艾略特的这些句子,今天这篇文章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留。3000字,45分钟就完成了。不过我还需要不少时间来找图,编辑。可能这篇文章读来特别难懂,家长可以收藏起来,当你感觉矛盾难耐的时候,感觉钻进某个问题中拔不出来的时候,可以再来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