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飞机照片如何编号整理的问题
谈谈飞机照片如何编号整理的问题
拍了十几年飞机,硬盘上有十几万张照片,不得不与日本电影一样专门拔了一块2TB的移动硬盘给它。如何从这么多照片里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张呢?——拉总今天谈谈自己的心得。
图:就像带兵打仗一样整齐
飞机无非是型号和航空公司,拍照无非是时间和地点,这四个要素是索引时的关键值。
型号可以参考IATA的机型库,例如“IL7”是“IL76”,“M87”是“MD87”等——但也有缺点,例如它不区分“777-200”与“777-200ER”。所以建议自己编号,例如“772”代表“777-200”,“77E”代表“777-200ER”.
依拉总的经验,“机型”这个位置有时候用四个字母会好些。比如用“D328”表示“多尼尔328”,比IATA那个“D38”要好记。有一些特别罕见的机型,干脆写全称得了,不然等你想找的时候,自己都忘了给它制定的缩写是啥了!
图:有些机型一生可能只拍一次 摄影:拉上窗帘
对于小众类型的机型,也可以不将“机型”分得那么细致。例如直升机可以统统用HELI,通用飞机可以全部用GEN,军机可以一律用MIL。反正拍到的比较少,如果按类别索引只有百十张的话,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了。当然应该备注上具体型号,免得日后忘记。
航空公司的代码稍微简单一些,有现成的二字码和三字码。但三字码不好记,二字码又有缺点——比如国航、大连和内蒙的二字码都用“CA”。拉总比较懒,还是用了二字码,大连和内蒙的飞机不多,后面加上汉字完事!
图:有些航司很少见 摄影:拉上窗帘
与机型一样,少见的航空公司,最好标注一下全称。也是为了快速查找时方便。
最麻烦的一点,是给飞机的“姿态”编号。为什么要给姿态编号呢?因为有时写文章,想用一张“拉起”的半身照,然而在浩如烟海的照片群里,要花十几分钟才能找到。而且,一架飞机飞过眼前时,哗啦啦啦地拍了十几张,不给姿态编个号的话,文件名都是相同的!
图:“拉起”的半身照 摄影:拉上窗帘
飞机的姿态其实也不复杂,无非是“机头向左还是向右”,“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如果是在天上的话,“纯天空背景还是有地景”。以及,“全身还是局部”——也就这么几个要考虑的因素。
图:正对机头为“0” 摄影:拉上窗帘
一架飞机从远处飞过来,从正对机头开始,到冲着屁股拍完最后一张。虽然拍了一箩筐,但有代表意义的姿态其实只有七种。分别是“对着机头”、“斜前约30度”、“斜前约60度”、“垂直于机身”、“斜后约60度”、“斜后约30度”以及“对着机尾”。
图:正对机尾为“6” 摄影:拉上窗帘
但困惑是,“30度”与“60度”究竟如何区分呢?还是要制定一个科学而简易的标准才行。所以拉总是这样规划0~7七个“角度”的:
0:正对机头。标准:机身所占幅宽不超过机头所占幅宽;
1:斜前约30度。标准:远侧翼尖向左超出了机头位置;
2:斜前约60度。这个不需要制定标准(1~3之间为2);
3:垂直于机身。标准:左右主轮在视线上有重合;
4:斜后约60度。同“2”;
5:斜后约30度。标准:近侧翼尖向右超出了机头位置;
6:正对机尾。标准:同“0”。
图:翼尖超出机头为“1” 摄影:拉上窗帘
图:翼尖未超出机头为“2” 摄影:拉上窗帘
七个“角度”规划好了之后,可以再着手考虑一下“空中”和“地面”等问题。在这个维度上,需要完全考虑的因素除空中和地面外还包括:起飞降落?有无地景?全身半身?向左向右?这五组元素与七种姿态,可以组成35个“兵种”……
例如:
A:空中,机头向左,全身,无地景;
B:空中,机头向右,全身,无地景;
……
R:地面,机头向左,半身;
S:地面,机头向右,半身;
……
为什么不连续使用英文字母呢?因为“T3”或“J6”或“Y5”这样的编号对于飞友来说,有特定意义的内容,使用的话会导致冲突,不利于日后索引照片。
图:垂直机身的“3”拍的最多 摄影:拉上窗帘
总之,使用这样的方法,就很容易把飞机按照“姿态”进行区分了。写文章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样的图片,随手就能搜到一张来使用。而且,如果把“姿态编码”放在前面的话,按文件浏览时,图片确实也“规则”了很多,看上去很整齐,很壮观!
当然,也不需要把每次拍到的所有飞机都裁切整理好,每架飞机有一两张图片在图库里就够了,毕竟图库太大了也很麻烦。我现在的做法是在原文件里修改一下文件名,在文件名中加入这架飞机的注册号。若万一图库不够用时,再到2TB硬盘里进行查找。
图:花絮 摄影:拉上窗帘
除了拍飞机,很多飞友还会拍一些花絮。例如环境、人物、场站设备、航站楼等等,甚至外出坐飞机旅游时的照片,也可以通过自行编号的方式整理存放,以便日后阅览或使用。
据说“归类”、“整理”和“编号”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科学。看来只要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多实践,就能体会到“编码学”的奥妙。看着自己拍过的飞机像士兵一样整齐雄壮,心里头是不是也很愉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