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皂罗特髻》词作,值得品读

皂罗特髻,词牌名,调见北宋苏轼《东坡词》。又名“采菱拾翠”。定格为双调,八十一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以苏轼词《皂罗特髻·采菱拾翠》为代表。

北宋太宗淳化(990~994)年间,朝廷下令,为障风尘,宰相等高官在京城中来往时需戴席帽、裁帽。皂罗特髻是那个时候的标准发饰之一。皂:黑色。罗:古丝织物类名,质地较薄。特髻:唐宋时期士人的一种高发髻。故调名本意即咏官员士人所戴的帽檐带有黑色丝罗垂纱的头饰。又:皂罗:一种黑色的质地轻软有网眼的丝织品,亦指以皂罗制的头巾。为宋代歌女常着的衣饰。特髻:是双髻,或称为双螺髻,为古代少女发式。

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宋代】苏轼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皂罗特髻·寄恨效东坡体

【清代】丁澎

为伊瘦损,怕红消翠减,被人猜着。为伊瘦损,渐腰围如削。春来了、为伊瘦损,春去也、只恨东风恶。为伊瘦损,怎怨伊情薄。

真个、为伊瘦损,悔当初轻诺。偏道是、为伊瘦损,千行泪、禁得涓涓落。为伊瘦损,待怎生抛却。

皂罗特髻·憩庆云庵方丈后小轩

【清代】陈维崧

山风几斛,吹万笏晴螺,寺前堆积。阴阴竹院,与尘寰都隔。斜川外、几姓渔蛮,携绿箬、醉卧菱湖栅。雨添湿翠,怕晚来偏剧。

小啜僧寮茗粥,助玉川茶癖。禅榻后、三间茅阁,恰面对、九龙峰脊。推窗惊叫,怪龙鳞都裂。

皂罗特髻·赋包头

【清代】厉鹗

胶鬟拢罢,称滑笏吴绡,摺成如水。浅縆素额,更斜遮蝉翅。重窥镜、非关怕冷,上头初、爱道随时世。最宜淡泞,恁略施珠翠。

还把一痕绵擘,衬微微红起。春愁困、莫教半卸,到残妆、秀晕分明是。碧烟抹断,看两蛾尤细。

注:图片为张大千的侍女画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