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阁书斋说古本(1):《红楼梦/石头记》甲戌本
“甲戌本”,全名叫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27年胡适在上海购得,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甲戌本真迹
据说这是现存的抄本《红楼梦》中年代最早的,不过这个最早的意思,不是说这个本子就是最早的,而是说形成这个抄本的底本所记载的时间是最早的。就是因为书中第一回叙述书名的文字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句,所以学术界断定这个抄本所据底本的年代(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1754)),因而简称它为“甲戌本”。也就是说这个所为的“甲戌本”很可能只是一个过录本。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个本子只存了第一至第八回、第十三回至第十六回、第二十五回至第二十八回,共十六回,这其中还有很多书页残缺。比如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和庚辰本相比少了94字。
第四回缺少文字
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
十三回首叶上半叶缺角
为什么说是过录本呢?因为有错字,抄重,抄错现象。这个本子是四回一册,目前发现的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据说“甲戌本”是现存各抄本中最珍贵的一种,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其祖本可能是脂砚斋的编辑本,因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
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
有些地方还空着,虚以待补,比如若干回的回前诗,仅有“诗曰”空悬。
待补诗句空余
再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而且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有部份批语有可能是从另本移录。
尚未成文的黛玉眉眼描写
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这个过录本抄录时间在丁亥年,乾隆三十二年(1767)之后。
下面来说说这个甲戌本独有的一些特点:
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空一字书“凡例”二字,第三行空二字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
凡例
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
属于“凡例”的一段话
凡例之后的七律题诗,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为论红著作所常引用。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大展幻术,将”句之间,较他本多出一段文字,恰好两页,424字。还有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之妹兼美成亲的一段情节,与各本也不同。
甲戌本第一回独有的424字
甲戌本第一回独有的424字
此本有眉批、侧批、双行批、回前回后批多种。
那么这里说说什么是所谓的“眉批、侧批、双行夹批”呢?
眉批:一般写于书正文的上端,也就是写于页眉,叫眉批。多为红字。
眉批
我们都知道过去的书的书写格式和今天不同,是由上至下,从右至左书写。每一行都是由上到下写的,行与行之间还有些空隙,那么写在某行左侧空隙中的批注,就是侧批,或者叫旁批,一般红字居多。
侧批
有的地方正文写着写着会先截断,用比正文小一点的字,在正文的一行内写出两行小字,等写完了批注,再继续写正文。那么这种批注就叫做双行夹批,或者是行内夹批。这种批注包含的内容相对眉批、侧批要多些,而且颜色为黑色居多,偶尔也有红色的双行夹批。
双行夹批
以上这些批语我们统称“脂批”。
“甲戌本”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如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条批语据说就是曹雪芹卒于壬午年(1763)的首要依据。
甲午除夕泪笔
甲午除夕泪笔
第十三回有署名梅溪和松斋批各一条。
梅溪、松斋署名批语
下面再说说“甲戌本”是怎么发现的。
甲戌本原为清著名藏书家、书画家刘位坦在京中从鼓担(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旧书地摊)那里发现,后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1863)、同治七年(1868)所作的跋语,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署“左绵痴道人”)批语三十余条。之后流传不详。
刘铨福跋语
孙桐生(署“左绵痴道人”)批语
一九二七年夏天,此本出现于上海,被刚刚归国的胡适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胡适根据上述第一回中文字称此本为甲戌本,开启了以干支年份定名《红楼梦》各钞本之先河,并且认为甲戌本“为世间最古又最可宝贵的红楼梦写本”,所以胡适先生视此本为平生秘本,向不轻易示人。
1948年12月16日胡适南下,临行很匆忙,把一生所藏的书全部抛下(由北大图书馆收得),只随身带走了这一十六回的甲戌本和他另藏的一部程乙本。
胡适
1962年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图书馆,现已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之后,这个“甲戌本”多次被多家出版社制成影印版,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