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证

1.原文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猪苓(去皮)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去皮)半两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烦躁不得眠,是水饮扰乱营卫;微热消渴,为水饮阻碍津液上承;吐涎沫而癫眩,为水饮上扰头目;小便不利,为水饮阻碍膀胱,气化不行。

2.方解

本方是泽泻汤(泽泻、白术)加茯苓以止眩,加猪苓以利水,加桂枝以气化解表热而成。猪苓、茯苓、白术、泽泻,利水以消除水饮;桂枝蒸腾气化,解表,平冲降逆。

五苓散针对三焦气化不利,水湿(饮)内停,水津不布,或兼外邪未解之病机,以淡渗利水为主,结合化气布津、解肌发汗。多饮暖水,一方面助发汗解表,另一方面借本方通阳化气作用,以恢复三焦膀胱气化功能。何以知三焦、膀胱气化功能恢复?仲景以“汗出愈”为观察指征,即多饮暖水后见到汗出,表明内停之水湿已除,饮入之暖水已散布全身,外达皮毛。

药证:白术、泽泻(泽泻汤),治疗心下支饮上冒引起的眩晕;桂枝温阳气化有利于化饮;猪苓、茯苓为淡渗利水药,协助泽泻以化水饮。

3.辨证要点

(1)口渴,小便不利为主症。

(2)脉浮或浮数。

(3)五苓散体质:体形肥胖,面色黄暗或白,身体困重,易腹胀、腹泻、水泻,瘦人脐下动悸,水入即吐。

(4)腹诊:心下痞,胃内有振水音。

(5)舌体胖大,舌质白滑,舌苔水滑,或舌质白,舌苔白干没有水分。

4.病机辨证                                   

太阳、太阴证。

5.加减运用

(1) 五苓散去桂枝则是时方的四苓散。

(2) 五苓散去桂枝。泽泻,为猪苓散,治疗呕吐,病在膈上,思饮水者。

(3) 五苓散去猪苓、茯苓、桂枝,是泽泻汤,治疗眩晕。

(4) 五苓散加人参,即时方之春泽汤。

(5) 五苓散加甘草,即苓桂术甘汤。

(6) 五苓散加肉桂,以加强气化之力,打成散剂时,最好用肉桂代替桂枝,肉桂容易打细。

(7) 五苓散加椒目,利水消肿。

(8) 五苓散加寒水石、石膏、滑石,即桂苓甘露饮,用于太阳、太阴、阳明证,三石都是阳明药物,在五苓散基础上出现口干,小便短赤者可用。

(9) 五苓散加茵陈,治疗口苦,小便黄。

(10)五苓散加防己、薏苡仁,治疗寒湿痹证,相当于加入了木防己汤(桂枝、防己、薏苡仁)。

(11)五苓散加小茴香、川楝子,治疗疝气疼痛。

(12)五苓散加禹攻散,治疗水湿腰痛效果较佳。

(13)五苓散加阿胶,相当于五苓散加五苓汤,治疗小便不利,尿路感染或烦躁不眠。

(14)五苓散加黄芪,益气减肥。

(15)五苓散加石膏、黄连,治疗舌头病。

(16)五苓散加牛膝、车前子,明目。

(17)五苓散加麻黄,可用于减肥或治疗闭经。

(18)五苓散加葛根、川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19)五苓散加干姜、附子,治疗五苓散证伴虚寒水饮、阳气不足者。

6.合方运用

(1)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为柴苓汤,治疗肾脏疾病、肿瘤疾病。

(2) 五苓散合茵陈汤,治疗肝胆疾病。

(3) 五苓散合真武汤或加麻黄、附子、细辛,治疗心力衰竭、水肿。

(4) 五苓散合小青龙,治疗咳喘水肿等心肺疾病。

(5) 五苓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血虚水饮。

(6) 五苓散合厚朴草果汤,治疗中焦寒湿重证。

(7) 五苓散加滑石、甘草、琥珀,治疗小便淋漓。

(8) 五苓散合真武汤、防己黄芪汤,治疗心力衰竭水肿;

(9) 五苓散合四逆汤,太阴、少阴水肿。

(10)五苓散合猪苓汤,或五苓散合四逆散,治疗尿路感染。

(11)五苓散合半夏厚朴汤,即在半夏厚朴汤证的基础上出现水饮,舌苔白、水滑,脉弦滑,多见于女性。

(12)五苓散合小柴胡汤、四物汤,即小四五汤,治疗肾炎水肿。

7.临床运用

(1)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利,多尿,遗尿,水肿,腹胀,水泻,不渴,消渴,。

(2)明目,用于眼睛干涩等,还可治疗耳鸣。

(3)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眩,晕车、晕船。

(4)小儿水疝,小儿流涎。

(5)湿疹、水痘等皮肤病。

(6)其他,如肿瘤,减肥、手足多汗,心悸等。

8.类方鉴别

(1)真武汤治疗少阴虚寒水肿,四肢厥冷,脉沉细;越婢汤是太阳、阳明湿热引起的风水证水肿,口苦,舌苔黄腻;防己黄芪汤治疗的水肿是太阳、太阴水肿,黄芪体质,怕风,出汗多,疲倦乏力。

(2)茯苓甘草汤是将苓桂术甘汤中的白术换成生姜,生姜止呕,发散水湿,治疗心饮在心下引起的悸动,不渴;五苓散的水饮可以停在全身任何部位,同时伴口渴。白虎加人参汤治疗的口渴是阳明内热伤津,没有表证,伴有烦躁,喜欢大量饮水。肾气丸的口渴,少腹不仁,浮肿,腰痛。瓜蒌瞿麦丸为上热口渴,下寒手足冷,脉沉细。苓汤为水热互结的口渴,舌红,苔红或薄黄。

9.注意事项

(1)本方中泽泻用量必须大于其他药物用量。

(2)本方服用方法,可煎煮,散剂效果较佳。“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意思是米汤水冲服,多饮温水,以滋生胃液,津液强则有利于发汗,汗出愈,说明了本方的作用机制,亦属于发汗剂。

(3)津液丢失者不能用本方利水(从猪苓汤感悟出来)。

(4)虚寒重可以用肉桂代替桂枝,打粉剂最好用肉桂,因肉桂容易打成粉,且容易吸收。

11.临床验案

【案一】顽固性头痛(矢数道明《汉方诊疗百话摘编》)

一位41岁妇女,10年前患慢性胃炎,有显著的蛋白尿,血压240/140mmHg,久治无效。患者身体状态一般还好,但苦于顽固性头痛、肩凝和心下痞满,对此患者连续试用了八物降下汤、大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自觉症状和他觉症状皆不见好转,反而头痛更加剧烈起来,常常卧床不起,太阳穴处和后头部疼痛更甚。

对此剧烈头痛投予2剂五苓散2g,头痛大为减轻,患者心情转佳。因用五苓散治好了10年来的头痛,故患者高兴异常,像是又获得了新生。可是经查,尿中蛋白仍是强阳性,血压亦停留在200/130mmHg,至今已服药3年,尚未停药。然而,尽管如此,用五苓散还是把患者从过去长期头痛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案二】顽固性头痛(矢数道明《汉方诊疗百话摘编》)

患者女,52岁,1965年8月29日就诊。主诉30年来患顽固性头痛,早上起床不久便开始,一直头痛一整天,前额部与头顶部较甚,同时心情烦躁,头晕耳鸣。

患者体格营养中等,脉象、舌象未见异常,血压偏低,110/80mmHg。开始试投清上蠲痛汤15剂,不见好转。于是改用此方与五苓汤的合方,略见好转。后又改为单用五苓汤,结果1个月后头痛减轻三成,继续服用2个月,好转五成,现仍在服药中。此顽固性头痛虽未痊愈,但可以充分肯定五苓汤的效果。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祛湿剂利水渗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三节 利水渗湿剂 五苓散 <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小便通利水饮逐. 又: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 膀胱化气添官桂,利便消暑烦渴清. [组成 ...

  • 五苓散证治体会

    "功能五态学说"是门九章教授根据中医学术本体属性提出的创新学说[1]."功能态"即"整体功能状态",是人体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整体反应,明确 ...

  • 《伤寒悬解》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之五苓散证

    昨在发的图不清晰,今天附上两张清晰的大图 太阳坏病入太阴去路二十一章 太阴以湿土主令,阴盛之人,病在太阳,表郁则湿动,然不经误治,则胃阳未亏,湿气之作,犹俟渐成.及夫汗下温针,阳亡阴旺,湿邪勃兴,土败 ...

  • 中医中药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中医中药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 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五苓散证方证标准√

  • 【申子龙:五苓散证的病位在三焦】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关于其病机特点,原书没有记载,后世医家称之为"水蓄膀胱",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云:"小便不利者,是水蓄膀胱,宜五苓散." ...

  • 五苓散证医案

    本文摘自于<汉方治疗百话摘编> 为矢数道明先生在<汉方治疗百话第三集>中的医案. 例1.顽固头痛(肾炎性.高血压性)与五苓散 一位41岁妇女,10年来患慢性肾炎,有显著的蛋白尿 ...

  • 原创:新说“五苓散”证

    <伤寒论>言: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与五苓散主之. 此条文所言问题当是有二,一者:太阳病,发汗后,大 ...

  • 【学术】五苓散证的病位在三焦

    作者:申子龙 单位:北京中医医院 五苓散是张仲景化气利水名方,关于其病机特点,原书没有记载,后世医家称之为"水蓄膀胱",如清·吴谦<医宗金鉴>云:"小便不利者 ...

  • 五苓散证与真武汤证鉴别

    五苓散症 为表邪入里,膀胱气化失司.水蓄膀胱. 以小便不利口渴欲饮,少腹苦里急为主要特征,兼有表邪不解, 治以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真武汤证 由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邪泛溢而成, 以下利,腹痛,四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