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实用周易指南—易传》——孔子和弟子解读64卦的爻辞(二)

作者:杨本枢

(系传下)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解读:

本讲继续分析解卦()噬嗑卦()的含义。

子夏问道“老师,解卦上六爻辞-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在生活中如何理解呢?

孔子回答:“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大意是地位尊贵的箭手站在高台上射杀凶猛的隼鸟,是属于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事情。君子做事只要是技艺在身,待时而动,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没有什么不利的。时机成熟而行动,又能够做到适可而止,当然是成功啦!

我的观点:

解卦是上震卦下坎卦,俗称雷水解。解乃泄,散的意思,主要是指把波动、艰难逐渐消散或泄去。大家想象一个画面,天上雷声震耳,地上大雨滂沱,这种现象虽然是惊天动地,但持续时间却不会长久。通常是雷雨前的天气闷热难受,一旦雷雨交加,不久就会天清气明,舒适的气候又来到人间,这就是解卦的卦象。此句话是解卦上六爻辞,上爻处于最顶端,是地位最高的人,所以爻辞称其为公,高墉指高台子,也是因为上六爻的缘故。但是,上六爻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此卦上六爻和六三爻都是阴爻,无法形成正应,即没有相互促进作用,二是上六爻属于高而无位的境况,比较孤立无助,这两点预示着上六的君子尽管藏器于身,但是也要谨慎行事。所以,孔子才会说待时而动。

噬嗑卦象

子夏继续问道“老师,噬嗑卦六五爻辞-履校灭趾,无咎。在生活中如何理解呢?

孔子回答:“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大意是普通百姓过的是平淡生活,普通百姓有自己的福气。普通百姓不以不仁为耻辱,不畏惧越界的行为,见不到利益不会去忠告别人。惩罚以显示威严为目的,适当的小惩罚谈不上是戒勉。孔子这句话可以说是古代的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具体阐述,这些价值观主要是针对士大夫阶层,很少适用于普通百姓。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对没有文化知识的普通百姓的偏见和歧视。

这里需要注意几个词语在现代社会的含义。

一是小人不同于现代意义的小人。古代指没有文化知识的普通百姓。这句话可以看出,士大夫阶层对没有文化的普通百姓还是有些轻视,看低他们的觉悟力和领悟力。这是当时普遍的观点,老子也曾经说过,常使民无知无欲,我们虽然不批评士大夫阶层的愚民政策,但是,士大夫阶层显然提倡普通百姓还是了解得少一些,参与得少一些,保持纯朴之心,使统治阶级更轻松地管理百姓。

二是“履校灭趾”的履此处是指鞋子,古代的鞋子是木屐,比较硬,磨脚,走路时碰伤脚趾头是常有的事情。校此处指的是木屐和脚磨合的动作。所以,爻辞说脚趾头磨破了算不上过错即无咎。

我的观点:噬嗑一词可以用咬合代替比较容易理解。噬嗑的卦象是张开的嘴巴中有一块东西,嘴巴正在咬合这块东西。初九爻处于潜伏状态,刚刚咬合住东西,还没有使劲呢,这个时候,没有大的损伤,再加上初九和六二是承阴关系,属于没有危险的境界。所以说,无咎。

子夏接着问道“老师,噬嗑卦上九爻辞-何校灭耳,凶。在生活中如何理解呢?

孔子回答:“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大意是任何事情都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善的名号不是做一件善事就可以的,需要长期不断的践行善德,才能够博取善名。恶魔的形成也不是做一件恶事就定性的事情,也是日积月累才会招来杀身之祸。普通百姓通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不屑于做小善事,做小恶事也不觉得有什么危害。殊不知,天长日久,恶行越聚越多,最终会导致杀身之祸,灭门之灾。噬嗑卦上九爻辞本义是带着枷锁把耳朵都磨掉了,这是凶险的迹象啊!

我的观点:噬嗑卦的上九爻处于顶部,如果用身体比喻一卦六爻的话,上九好比头部,初九爻好比脚,爻辞也相应的对应脚趾头和耳朵。脚趾头受伤算小伤,耳朵要是没有了,则是大伤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