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回忆:老乡吹牛“老虎肉”两元一碗,自己嫌贵没吃

苏文盛是个返城的老知青,他嘴上常挂一句话:动物会报恩。

了解他的人知道,所谓的“动物报恩”,其实是发生在他下乡时候的一件事,当时山洪爆发,生产队的耕牛困在河中高地,他自告奋勇去拽牛,没想到却被洪水带倒,关键时刻,耕牛把他拉了回来……


1970年8月底,上海知青苏文盛下乡到了江西井冈山地区,他的知青点在一个三县交界处,因为村庄太偏僻,进村的路都不好找。

当时苏文盛还是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刚从大城市到农村,老远看到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颇为失望。

往里走,村中的巷道是用石块依山势而修筑的,上面到处是鸡屎和牛粪,苏文盛觉得苦日子要来了。

虽然一开始对农村有些偏见,但日子过久了,他渐渐习惯了。

站在村中高处极目四望,无尽的山峦怀抱着层层梯田,周围的鸟鸣和溪水声特别悦耳,虽然比城市少了些繁华,但却有独特的恬静和舒适。

苏文盛特别喜欢吃当地的竹笋,每年三四月份,家家厅堂都堆满毛笋,这是晒笋干的季节。

他馋笋干,自己也想试试,然而这个季节总下雨,没有掌握好方法,笋干都发霉了,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行行出状元,农活也不是那么好干的。

年轻人都喜欢新奇、刺激的活动,苏文盛特别喜欢和老乡们聊天,因为总能从老乡们的闲谈中了解到匪夷所思的往事,比如说老虎肉。

70年代,江西境内还有华南虎的踪迹,每当知青要上山砍柴或是摘水果的时候,老乡们总会告诫说:“小心走路,没有山间小路的地方不要乱跑,当心被套住。”

所谓的“套”,实际上是一种捕捉动物的工具,也就是捕兽夹。由于常有野兽伤人的事件发生,当时政府允许百姓们捕猎野兽,甚至一度还十分提倡。

当时有一个政策:打一头野猪奖励10元;一只豺狼30元;一只老虎100元。

苏文盛亲眼见过村里的老乡捕到一头野猪,几个人把野猪抬回来的时候,那场面仿佛过年,全村又吵又闹,因为大家都可以分吃猪肉。

苏文盛第一次吃野猪肉,觉得比普通猪肉味道更好,因为肥肉少,没有腥味,比较有嚼头。

他端着碗,边吃边赞叹:“真好吃,山上最好吃的就是野猪吧!”

旁边的老乡撇撇嘴,轻蔑地说:“吃个野猪就满足了?老虎肉吃过吗?”

苏文盛心中一凛,不知道老虎也可以吃,问道:“你吃过?”

老乡摇摇头:“原来在南昌的大饭店,花两元钱就可以搞一碗虎肉吃吃。我路过南昌的时候,本来想去尝尝,但同路的人嫌太贵了,就没去。”

旁边的人推了说话人一把,鄙视地说:“你又没吃过老虎,说那么多废话,野猪肉都堵不住你的嘴。”

被斥责的人脸一红,反唇相讥:“不也没堵住你的嘴!”

话刚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就在村里吃了“野猪宴”没几天,山洪爆发了。

在山多的地方,山洪其实并不罕见,每到雨季就会爆发,人们基本上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苏文盛面临的那次山洪,比老乡们记忆中最大的山洪还大。

那天早上出工时,天上还只是飘着小雨,等到下午收工时,已经变成了暴雨。

在回宿舍的路上,苏文盛一度怀疑自己走错了,原本每天都要蹚过的,只能淹没膝盖的小河,竟然变成了浊浪滚滚的洪水大河。

一群老乡在河边着急地议论着,原来是早上栓在河旁吃草的一头牛被困在了水中,它站的那个地方本来是个小山岗,山洪涌来之后变成了一块巴掌大的“孤岛”。

随着水势增大,受惊的牛随时会挣脱缰绳被洪水冲走,人们为救牛心急如焚。

“这牛要是让洪水卷走了,以后怎么耕地啊!”

“对啊,谁能救救牛?”

苏文盛自小就会游泳,自认为水性很好,他向生产队长主动请缨:“让我试试。”

队长激动地说:“小苏,不瞒你说,我们都是旱鸭子不会游泳,否则早就下水了。你能主动站出来,我很高兴。”

他顿了顿说:“这牛是生产队的命根子,我们不能让它白白浪费掉,但是这水也很大,你再考虑考虑吧。”

“不用了,我现在就去救牛。”

苏文盛脱掉衣服,选好合适的地形,一个猛子扎下去,顷刻之间被冲出去十几米,饶是他水性好,也在水中沉浮不定,不停呛水,被山洪裹挟到一百米外的浅滩,才抓住机会出了水。

大伙围住他,关切地问:“没事吧?呛住了没有?”

“没事,刚才是大意了。”苏文盛抹了一把脸,干咳了几下说,“我这次到更上游的地点,就不会错过牛的位置了。”

第二次下水,他拼命朝“孤岛”游去,眼看要上岸了,一个浪头打过来,他被水埋了下去,就在几乎要错过的时候,侥幸伸手抓住了水底的石头,勉强爬上了岸。

对岸的老乡们欢呼雀跃,都在为苏文盛加油打气。

“小苏,这头老黄牛不识水,可能会怕,”生产队长大声提醒苏文盛,“实在不行的话,松了缰绳,别为了牛冒险。”

苏文盛点点头,老黄牛毕竟是动物,遇到山洪袭来,第一反应是害怕,自己必须先稳住它的情绪,否则一会儿拽它过河时受起惊来,那就危险了。

他拍拍黄牛的背,又摸摸犄角,随后从地上拔了一把青草,喂到黄牛嘴里。

“哞……”黄牛低叫了一声,好像在感谢苏文盛。

因为下雨,天色比平时要暗的快,苏文盛认为不能再等了,于是轻轻解开缰绳,想要牵牛过河。

他找了一块水流比较缓的地方下水,用脚探着土地坚实的地方前进,与此同时,手拉紧了缰绳,把黄牛往水里拽。

突然,上游急速涌来一波大浪,瞬间把他打翻,眼看人就要被浊浪卷走,没想到老黄牛“哞”了一声,往后退了半步,猛甩头,把拽着缰绳的苏文盛拉上了岸。

看到了这凶险的一幕,对岸的老乡们纷纷发出惊呼。

苏文盛被刚才的浪打懵了,仰躺在岸上喘粗气,也是他命不该绝,刚才要他命的大浪,可能是最后一波山洪,过了一会儿,水势就小了不少。

他折了根树枝,慢慢探着水浅处,最终把黄牛拉上了对岸。

一天后,山洪退尽,架在小河上的桥已经不见了,过了水的稻田颗粒不剩,下游的水库大坝也垮了。

这次山洪来势不小,苏文盛不禁后怕,这次能全身而退,全凭老黄牛扯缰绳的意外之举,硬是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是为了救黄牛才下的水,双方算是扯平了。

事后,生产队专门开了一个表彰大会,表扬了苏文盛的勇敢,因为当地实在太穷了,整个生产队只有三头耕牛,少一头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那头救命的老黄牛后来如何,苏文盛不清楚,因为他顶替父亲的职位,提前回城了,虽然事情过去了很多年,但他依旧逢人就说,动物会报恩,希望人们善待动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