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当两江总督,每年收入不下十万两银子,为何还入不敷出

1860年,曾国藩授任两江总督。此后,曾国藩当了8年两江总督,直至1868年奉命调任直隶总督。1870年,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并于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

曾国藩

曾国藩自从考中进士后,一生当了34年官。其中,当了10年两江总督,当了2年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都被视为“肥缺”,让许多官员趋之若鹜。曾国藩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清官,从不索取不义之财,也绝不损公肥私。但是,12年总督当下来,曾国藩也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按照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测算,曾国藩当了12年总督,总收入高达180万两银子。

这样一算,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每年收入不下10万两银子。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两江总督衙署

在清朝同治年间,10万两银子无异于一笔巨款,相当于今天的几千万元,完全能让曾国藩一家过上优渥的生活。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曾国藩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一家人需要自己在两江总督衙署内种菜,不是有客人来访很少吃上肉菜……这不是曾国藩在“装穷”。事实上,曾国藩真的诉苦“入不敷出”。

1871年,曾国藩刚刚开始他的第二任两江总督任期。有一天,曾国藩给在湖南老家的弟弟曾国潢、曾国荃写信说:“纪鸿(曾纪鸿)之次子病白喉数日,今已全愈。馀合室大小平安。惟署中所用卉仆妪婢等太多,食口众,则用度浩繁。又兼治病医药,百端奢靡,入少出多,江督岁中进款竟不敷一岁之用。曩者尝怪澄弟(曾国潢)日用大多,不能节俭,以致欠债甚巨。今余亦因用度不俭,亦将欠债,深为可讶。”

曾国藩和湘军将领

曾纪鸿是曾国藩的次子。曾纪鸿的次子生了白喉病,治疗了几天才痊愈。曾国藩向两个弟弟报告了家里的情况,诉苦说由于家里的仆人、婢女太多,再加上一家老小经常生病,导致医疗费用开支大增,以至于入不敷出。

曾国藩以前曾经责怪曾国潢开支太多,没有节省着过日子,导致欠下很多债务。现在,曾国藩担心自己不够勤俭节约,搞不好也会欠下债务。

为了缩减开支,曾国藩叮嘱掌管家里经济大权的长子曾纪泽尽量节省开支,勒紧裤腰带,从嘴里省钱:“近嘱戒纪泽(曾纪泽)等必须从上房、厨房两处节省,而后不至亏空。”曾国藩一再表示,自己不会给子孙后代留很多钱财,但也不会给他们留下债务。

曾纪泽

曾国藩的家庭开支确实巨大。一家大小几十口人的吃喝用度,还要隔三差五周济宗族亲戚。但是,这并不算曾国藩的最大开支。曾国藩需要养活的人,远远不止这些。

曾国藩的两江总督衙署里,有一支庞大的幕僚书吏和仆役家丁队伍,为曾国藩提供办公、顾问、勤杂、保卫服务。这些人都由曾国藩聘请,他们的吃喝用度和俸禄,都由曾国藩自掏腰包,朝廷不会承担一分钱费用。而且,幕僚的俸禄还不低。赵烈文被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僚时,曾国藩一次性就拿了200两银子给他,作为安家费用。

赵烈文

更何况,幕僚书吏和仆役家丁基本是全职工作,他们的身后又有一个家庭,指望着曾国藩发放的薪水过日子,都需要曾国藩负责。赵烈文的家族庞大,经济负担很重,曾国藩一度建议他兼职给曾国荃当幕僚,领取两份薪水,以解燃眉之急。可就是这样,曾国藩还担心自己死去之后,赵烈文得不到照顾:“足下负累,又将何策以了之?”

除了养活一家大小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外,曾国藩作为封疆大吏,还得负责兴修水利、赈恤灾民、兴办教育等地方事务。

1857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湖口县城后,见到城墙已被太平军破坏,砖石无存。曾国藩鉴于湖口县城的重要性,决定重修湖口县城。可是,朝廷是拿不出这笔重修费用的,曾国藩决定向当地士绅发起筹措。他带头捐赠了8000串钱,彭玉麟跟着捐赠了4000串钱。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士绅纷纷捐钱捐物,总算照旧重建了城墙。

湖口

不仅如此,曾国藩在官场上行走,需要遵守官场“潜规则”,在迎来送往上花费大量钱财。

1868年底,曾国藩进京觐见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时,随身携带了一张2万两银子的银票。这主要是进京后,在朝廷内外进行打点,给穷得揭不开锅的京官们送点“炭敬”“别敬”等。曾国藩当了17年京官,深知京官的心酸,所以一有机会就给他们送钱。

就这样,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获得的丰厚收入,像流水一样流出去,当然会让曾国藩感到“入不敷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