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缪可萱《充满年味的春节》指导老师:张新元
充满年味的春节
松山湖实验小学 缪可萱
我的母亲,出生于乡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在她小时候最期盼的节日便是春节。
老舍笔下的北京人春节过得富足,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美味香甜……我好奇地问母亲:“过年,你们那儿吃不吃腊八粥吗?”“腊八粥?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母亲的回答让我有些惊异!
然后,母亲就和我说起他们家乡过年的一些习俗。比如每次临到过年前的十天,当地集市就会天天开放,叫做赶连墟。那几天祖父和祖母就会天天忙着买东西、卖东西,没有停歇的时候。在这段赶连墟的时期,祖父会拿着写好要买东西的清单(因为要买的实在太多太零碎,怕忘记,所以祖父特意记下来),几个蛇皮袋装好买的东西,并用扁担挑回。但为了防止“爸妈,我要吃!”的话响起,祖父母会把这一堆的吃的都给锁起来。不然等到过年那一天,吃的东西肯定剩下没多少了。
等到除夕的晚上,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会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团年饭动筷之前的惯例是祭祖。祖父摆好饭菜碗筷后,就会捉着家里最小的孩子向饭桌作揖,口里念念有词地说一些思念先辈,邀请先辈回家一起吃团年饭之类的话语,最后自然是少不了要祈求祖先的保佑。祭拜先祖的饭,祖父说没有用了,他不让家里孩子们吃,全部倒到自己碗里吃了。我有些差异了。后来才知道,这是祖父怕浪费,也是祖父想与祖先们共迎新年。
吃完团年饭,小孩子们便开心地去放鞭炮,看春节联欢晚会,祖父和祖母却又重新在厨房里忙碌起来。每年除夕晚上,祖父都会亲自炒瓜子、花生。他指挥烧火的祖母一会儿要火大一点,一会儿要火小一点,很快那让人嘴馋的香味一下子就满了屋子,比较经典的场面就是祖父把身子探向锅中,抓起一把瓜子或花生冲烧火的祖母嚷道:“糊了!糊了!”或者就是“少了把火!”当然也有欢喜开心的声音:“炒得不错,刚刚好。”
除夕后的大年初一,天一亮,祖母就会在厨房麻利地下面条做早餐。初一早晨吃面条,也是母亲老家的习俗之一。“大年初一要吃面,这样来年就能发财了!”祖母这样解释道。现如今母亲一回忆起这一吃面条的习俗,意味深长地说到:“那时的人实在太穷了,大家都希望能发财,祈求日子富足起来。”
吃过面条,接下来便开始走村串户拜年。一般是一个家庭的孩子一起热热闹闹地去给长辈拜年,领红包。长辈则会揣着笑容,端上那放了很多白糖的甜甜的白开水递给晚辈,然后一边对晚辈说好话,一边用那总干活的大手递出让人期待的红包,并热情地扯上几句家常。
那可爱的晚辈,一接过红包,象征性的坐坐,等喝完杯子里甜甜的糖水,吃了点东西后,就又急急忙忙地赶往下一家去拜年。
大年初一这天,大人们除了煮饭吃外,就不再忙别的家务活,终于可以歇息下来看看电视,串串门相互,拜拜年,拉拉家常。
母亲说她们那儿的春节总让人念念不忘。虽是一个小村子的春节,但人情味和年味却很浓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