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知识速记训练100题
分类阅读,边读边思考(正误),在思考中强化记忆,快速提升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准确度.
阅读文化知识,判断表述正误
一、古代官制
1.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
2.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
3.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
4.“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
5.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
6.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
7.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
8.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
9.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
10.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
11.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
12.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
13.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
14.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
15.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
16.宋代的州由中央派官员前往管理,称为“知州”,与之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州、府、军、监以上的行政单位是路。路设经略安抚司掌军权,以经略安抚使为长官。( )
17.明清省下设道,长官是道员,称分守道、分巡道,俗称道台。道下设府,长官称知府,掌一府之政。府下设州,长官称知州;州下设县,长官称知县。( )
18.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
19.司马,西周始置,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 )
20.提辖,主管军队武装、训练、督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等。宋代州郡多设提辖兵马一官。( )
二、字号称谓
1.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
2.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
3.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
4.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
5.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孝文帝。( )
6.齿龀、龆龀,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例如:有遗男,始龀。(《愚公移山》)( )
7.总角、垂髫、总髫 指幼年儿童。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
8.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例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
9.笄(jī)年 指女子十五岁。例如: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对酒示行简》)( )
10.冠、加冠、弱冠 指男子二十岁。例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
三、科举制度
1.科举制度实行分级考试,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
2.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
3.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
4.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
5.《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6.征辟,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主要有皇帝征聘和府、州郡辟除两方面。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
7.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
8.古代学校有“庠(xiánɡ)”“序”“太学”,“庠”和“序”是地方学校。如“又嘱学使俾入邑庠。”(《促织》)( )
9.“太学”是全国最高学府。如“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 )
10.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国子监里的教学人员称为祭酒、司业。( )
四、地理政区
1.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例: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
2.三秦 指陕西一带地区,古代为秦地。项羽灭秦之后,把秦地分为雍、塞、翟三部分,故称三秦。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山东, 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 )
4.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5.中国,指中原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
6.九州,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 )
7.郡,行政区域。秦分天下为36郡。如“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
8.国,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张衡传》)( )
9.道,唐代的道是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唐代先分天下为10道,后又分为15道。“陈明选下骑搏战,至兵备道前被杀。”(《阎典史传》)( )
10.路,唐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后来带有行政区和军区的性质。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五、宗法礼俗
1.期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功,分别为九个月和五个月。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 )
2.太庙 天子的祖庙。如“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
3.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
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
4.车座的尊卑,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左为尊,如“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信陵君窃符救赵》)( )
5.古人讳言“死”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禄,士死曰不卒,庶人曰死。( )
六、历法刑罚
1.干支纪年法。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共12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为60,因而干支纪年每60年一个循环。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
2.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高祖刘邦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如“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
3.王公年次纪年法 这种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古代特定称谓纪日。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如“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 (《阎典史传》)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登泰山记》)( )
5.花朝,农历二月十二,相传为百花的生日。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 )
6.古人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zè,太阳偏西)。如“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木兰诗》)( )
7.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传说每年此夜牛郎织女在天河鹊桥相会。“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日。二十九日为“上九”,初九日为“中九”。汉时,初七、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
8.寒食,即清明节,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又谓之“寒令”,须禁火三日。因此,有人以“一百五”为“寒令”的代称。如“时当一百五。”(温庭筠《寒食节日寄楚望》)( )
9.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所以称为重阳。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10.黥(qínɡ)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治犯有轻罪的人。古书记载“臣不正君,服墨刑,凿其额,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 )
参考答案
一、古代官制
1.√ 2.【解析】×礼部,不负责土地、户籍。3.√ 4.√ 5.√ 6.√
7.×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8.√ 9.√ 10.√ 11.√ 12.√
13.×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不能称太子。
14.√ 15.√ 16.√17.√ 18.× “知”是主持的意思,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初用京官知县事管理一县的行政,有戍兵驻县,更并管兵事。明清沿用不改。19.√ 20.√
二、姓号称谓
1.√ 2.√3.√ 4.√ 5.ד孝文帝”是谥号。6.√ 7.√ 8.√ 9.√ 10.√
三、科举制度
1. √2.√3.√4.ד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错,是《尚书》、《诗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5.√ 6.√7.√8.√9.√10.ד祭酒、司业”等是国子监里的官员。
四、地理政区
1.√ 2.√ 3.√ 4.√ 5.ד山东”古代指崤山以东地区。6.√7.√8.√9.√10.ד唐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应为“宋代的路最初是征收赋税、转运漕粮的”。
五、宗法礼俗
1.√2.√3.√4.√5.×
六、历法刑罚
1. √2.×,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汉武帝时开始的。3.√4.√5.√6.√7.√8.×寒食,农历清明前二日9.√10.√
商务合作:18701756126
编者电话:15838602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