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的一首虞美人,构思精巧,不愧为传世佳作

词,最早又称为曲子词,北宋时又叫长短句,到了南宋又有诗余的别称,是我国古典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一种配合乐谱来组织文字的歌词。它萌芽于隋朝,盛于五代,到了宋代就进入了最为繁荣的时期。

五代时就涌现了很多优秀的词人,比如大家熟悉的冯延巳、李煜等人。宋代就有了更多的词人,他们创作的名句不仅耳熟能详,而且数不胜数。北宋的晏殊就是大家非常喜欢的词人,而他众多的公子中也有一位非常善于填词,下面就介绍晏几道的一首虞美人,构思精巧,不愧为传世佳作。

虞美人宋代:晏几道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晏几道出生于宰相府第,从小就过着翠围珠绕、堆金积玉的生活,不仅父亲晏殊对其期望很高,而且晏几道自己也是才华横溢。在读者心中,小晏即使不能子承父业,他的人生也不会沦落到很差的地步。可是很多事情只有想不到,而结果却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晏殊去世后,晏家就开始衰落,小晏不仅没有重振家风,而且真的快沦落到要流落街头。究其原因,并非晏几道才华不如父亲,而是他厌倦仕途,更不愿随波逐流。不过小晏虽然最后穷困潦倒,但他的词作却经久不衰,也算是不枉在人世中走了一遭。

晏几道的词作浓挚深婉,工于言情,也深受后世读者和词评家的盛赞。这首词描写了一位闺妇思念远方的情郎,日夜盼归,最后却大失所望。作者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女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以及神态表情,不愧为宋词中的优秀作品。

开篇先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曲折的栏杆外,皎洁的月光映衬着如水的天空。月夜相会,一直是这位闺妇的美好愿望,于是她经常倚在曲阑上极目远眺。刚开始时她还奢望情郎可以给他一个惊喜,后来她就盼望可以早日相会,最后她只是希望可以知道对方的行踪。一个“曾”字,传达出这位闺妇不知多少次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却慢慢地消耗了她的热情,也对未来逐渐地感到渺茫。

歇拍二句采用倒装,闺妇听说人们都将明月比作佳期,于是每逢月圆,便不由得盼望情郎归来。所以才有女主人公经常独自凭栏,眺望山长水远。然而传言只是一场虚幻,词人以乐景写悲愁,更显其心中悲苦。她就这样长期枯守闺房,又日夜期待着对方的归来。可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后必然会因爱不成而化为恨。下片就以物写情,以物衬情,突出地抒写了闺妇的愁怨之情。罗衣虽然穿破,旧日的芬芳依稀还在,旧日的情意谁又忍心忘怀?她并非没有条件置办新衣,只是不舍得扔掉那件旧的罗衣。因为其中还可寻找到对往日的一点美好回忆。

闺妇在整个春天都充满了离别的哀怨,她心绪慵懒,更无意去拨弄琴弦,只剩两行清泪,默默滴落在宝筝前。一个“懒”字,体现了词人精于炼字,也细腻地展现了佳人的愁苦。“罗衣香”与“旧意改”相对,“一春恨、两行泪”与“闲置宝筝”相对,烘衬出人情之不堪。佳人日夜被愁苦包围,甚至在梦醒之时,都在默念着情郎的名字。可是世间最美好的是爱情,而最让人感到心碎的也是爱情。一次离别,却是半生的等待,她每一次带着百分的期待,最后都是万分的失望。

谈起描写闺怨的诗词,大家应该都能知晓一二,比如王昌龄的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妇因观赏春色而惹起一腔幽怨;再如孟郊的作品,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也是以摇曳生情的笔触,细腻地刻画出女主人公忧虑不安的心理。而晏几道的这首虞美人更是构思精巧,虽无愁字,却通篇写愁,不愧是传世佳作。作者选用皎洁的明月和穿旧的罗衣作为素材,表达了佳人的一片痴心,最后她终于醒悟,却只能无奈地空垂两行清泪,也令人无比感伤和同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