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唐宋词:“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样的少女最迷人

李清照少年成名,在她的少女时期,她已经是闻名全国的才女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她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父亲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是状元的孙女,这使得少年李清照有机会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使她有机会在十几岁就写出了《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样的绝妙好辞。

(写词的李清照画像)

那么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的生活状态如何,她又有着怎样的青涩时光呢,或许这首《点绛唇·蹴罢秋千》可以告诉我们,全词如下: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意图)

依照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记载,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作于是年前后。也就是说,这首词作于李清照16岁前后,依照宋代风俗及她的家庭背景,词中的主人公,很可能就是李清照自己。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刚刚荡罢秋千站起身来,慵懒地揉搓一下细嫩的双手。这当然是少女状态,秋千是富家少女们嘻戏的最常见项目,但因为荡秋千吃力,少女的手总要休息整理,这是一种少女才有的状态。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露浓,说明时节尚在初春的早晨;花浓,说明蹴秋千的场所是在自家花园。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了薄薄的罗衣。由于荡秋千时需要用力,她出了一身薄汗,这薄汗,与露珠相似。“露浓花瘦”表面写景,实际上也正映衬着薄汗湿衣的少女,她是如此地娇美,如此地惹人怜爱。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花园平静的状态被打破,因为花园突然进来一位客人,来得突然,让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下来。“刬”本指铲,袜子被踩在脚底,踩平了如铲子一样,这里指鞋子跑掉了用袜子着地而行。“金钗溜”,说的是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

这两句似乎用典,典出秦观《河传》所谓的“鬓云松,罗袜刬”,但秦观写的是一位“恨眉醉眼,……神魂迷乱”百无聊赖的女子,而这里写她匆忙走开惶惶不安的状态。至于客人是谁,词人没有写,但肯定是少女心仪的翩翩公子,否则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了。

(和羞走,倚门回首)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等走到门前转弯,她却停下来倚在门上,一边假装嗅青梅,一边回头偷看。

这两句,似乎也化用典故,唐人韩偓《香奁集》有:“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关于这一点,清代贺裳《皱水轩词筌》称:“至无名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我却认为,细细思量,“和笑走”显得香艳轻薄,“和羞走”则情感深挚,“手搓梅子”表现不安,“嗅青梅”则显得娇羞,“映中门”旁若无人,“倚门回首”则似乎期待满满……

(少女情态)

两相比较,李清照的词要高明得多,高明在情态,高明在合适。写少女,需要李清照这样的词句。因为只有这样写,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才能活灵活现地立在我们眼前,少女,毕竟是少女,她是憨态可掬、却又天真烂漫的,也只有这样的少女,才是最迷人的。

李清照的高明,在于她对少女状态精确体会与描摹,或许这种情态,也只有少女才能写得出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