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豆腐下酒,不如喂狗”,是啥意思?是否有科学依据?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顾名思义,俗话是通俗易懂的话语,别看通俗易懂,但是俗话言简意赅,俗话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俗话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是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日常生活的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流传至今的俗话,大多数有其现实意义,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也有些俗话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如今已经不受用的,总而言之,对待俗话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古代诗歌中,不少是与酒相关的,古人的生活离不开酒,中华文化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酒文化。“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豆腐也是古人特有的发明创造。无论是酒还是豆腐,都属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古人日常生活中两种较为常见的食物,其中有句俗话是关于酒和豆腐的,叫“豆腐下酒,不如喂狗”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被称为“植物肉”,豆腐的历史悠久,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据传,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最早出现的豆腐,口味并不好,如今所见的豆腐,是经过先民不断改造而成的。
先由黄豆磨成豆浆,熬熟了之后,加入凝固剂,南北方的豆腐也有差异,北方的豆腐是有盐卤作为凝固剂来点豆腐,而南方则改为石膏粉为凝固剂,相比之下,南方的豆腐含水量较高,口味较为清淡,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南北方的饮食差异。中华美食扬名天下,制作豆腐的菜肴中,最为出众的,知名度最广的,莫非麻婆豆腐了。除此之外,金庸武侠射雕英雄传中,也有一款以豆腐为主料的菜肴,叫——二十四桥明月夜。
“那豆腐却是非同小可,先把一只火腿剖开,挖了廿四个圆孔,将豆腐削成廿四个小球分别放入孔内,扎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鲜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却弃去不食。”
而这句俗话“豆腐下酒,不如喂狗”流传甚广,这句话有无道理呢?
其实,古人是觉得豆腐能够解酒,而古人的制酒工艺,远远没有现在那么发达,古人所制的酒绝大多数是发酵酒,度数再高,也不会超过二十度。本来酒的度数就不高,况且豆腐又能解酒,豆腐中水分含量高,能够垫肚子,因此将豆腐当下酒菜,那么酒就等于白喝了,糟蹋了酒,不如将豆腐拿去喂狗。以上便是这句俗语的由来。
当然,近代研究也发现,豆腐中存在一种主要的氨基酸,叫半胱氨酸。这种半胱氨酸能够解乙醛毒,因此豆腐能够解酒,是有科学依据的。
总结:
俗话流传至今,很多都是历史悠久的,是古人对生活的一种总结,正如这句俗话“豆腐下酒,不如喂狗”,古人并不知道豆腐能够解酒的科学原理,但是他们就是发现了这一规律,所以将其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俗话不仅仅包括饮食,还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俗话就是古人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