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的“第二次考研战”
儿子今年考研成功上岸,一家三口揪了近一年的心终于踏实了。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让他考研吧,恨一个人就逼他“二战”吧!我觉得,这“爱”里寄托着那种望子成龙的无限憧憬,而这“恨”里又注入了那种“爱之深,责之切”的嗔怪。
回头看过去这一年的“二战”备考,儿子像是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般的艰难修行,可以说是:苦了心志,劳了筋骨,饿了体肤,空乏了身,行拂乱所为;而对我们家长来说则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漫漫历程。
走出低迷失落
儿子初次考研以失败告终,虽然刚达国家b区线,但其实连调剂的机会都微乎其微。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儿子很受打击,眼里含着泪水,哽咽着对我和他妈说,自己脑子不够机灵,特别是数学,根本就学不会,自己根本就不是学习的料儿。
看着他那极度落寞的神情,我们心痛万分,你一言我一语劝说道: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坦途,也有坎坷,既会有鲜花相伴,也可能布满荆棘;一次失利并不能否定一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道路都能通向成功,只要心中有梦想,奔着梦想去努力前行,风雨过后就能看见彩虹……
他却说,这些大道理我也都懂,我是怀疑我的智商是不是适合考研,我需要冷静思考一下。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他一度很落寞,情绪很低迷,有时显得十分灰心丧气,时不时摇头叹息;有时又耍点脾气,无论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故意找茬怼一下。
妈妈很担心他这种状态,我也很担心他就此沉沦下去。但,泪,只有他自己尝;痛,也只能由他自己扛;未来,也只能靠他自己去闯;对此我们十分清醒,很平常地对待他的言行,希望他自己早日调节好。
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一周,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了,对他说,你应该好好回顾一下,反省一下,到底是因为智商不够,还是因为努力不够?你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劝过,如果不努力学习,毕业就是失业,你真的听劝了吗?大学四年,你真的是刻苦学了吗?我每次都要苦口婆心劝说你少打游戏多学习,你真的做到了吗?他妈也说,失败一次不可怕,如果就此沉沦下去,那才是最大的失败。
也许是我们的话起了作用,也许是他焕发出了内心深处那种不服输的劲儿,有一天晚上,他主动找我们说:“我下定决心要'二战’,我觉得没有经历过'二战’的大学是不完美的,我一直以来都没吃过什么苦,我要再努力一把。”
看到他突然转变,我们由衷为他高兴,内心欢呼着、雀跃着,却还要装作寻常的神态,平静地对他说:“既然决定了,那就好好努力一把。从今天起,你能下决心戒掉喜欢的游戏,删掉手机里喜欢的APP,朋友圈里暂时屏蔽大部分好友和公众号,除了跟考研有关的也都通通pass掉吗?”儿子说:“我也怕管不住自己,我已经找了一家自习室,从明天开始就去,每个月需要600多块钱,而且还要有书籍、伙食等各种各样的费用。”我们说:“只要你决定了再战,我们全力支持你,我们在学习上虽然帮不上,但后勤工作绝对不拖你后腿。但你一定要想清楚,第二次备考是跟风闹着玩,还是真的想拼一把?”
儿子坚定地说:“我不甘心失败,只有再试一把,再努力一次,才不后悔,才不负韶华!”
在随后的大半年时间里,儿子真的把时光都留给了孤单的自习室。
全力以赴备战
儿子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到自习室、几点学数学、几点学专业课、几点午餐、几点去健身、几点睡觉……写了满满的一张纸。
我无意间问过,自习室人多不多?学习氛围怎么样?他说人挺多,每天都需要预约,否则就占不到位置。而且大家都是安安静静各自学习,互不打扰的。听他这么说,我终于可以放心了。
每天回家后儿子还要躺在床上背单词,从没在12点前睡过觉,也不知道多少次熬到更晚。有时我们都睡了一觉醒来了,他还在那里看书,我们劝他去睡觉,但他每次都是嘴上说:“马上、马上”,其实都会撑到实在瞌睡到顶不住时。真的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有时候真的心疼孩子读书的累!但我们知道,所有的这一切,只能靠他自己去调节,去努力。
我们劝他悠着点:“别累坏了身体,身体垮了,干啥也拖累”。但他说:“我既然选择了,再大的压力都得顶着,顶过去就好了。我每天晚上都专门骑小黄车回家,我计算过,一趟总共8.2公里8200米,运动量足够了。”
我们私下闲聊道:不读书真的不知道读书的辛苦,现在的孩子真的很懂事,也很拼。高中三年,早起晚睡勤奋学习,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了,又开始突击考研了。而我们家长,干着急帮不上什么忙,能做到的也只有搞好后勤。
从复习开始,我们做什么几乎都围绕着他转,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下厨房挂的小黑板,儿子早餐想吃什么都会在头天晚上临睡前写在上面。对纸、墨、笔、砚、书等学习用品,只要他一开口,我们就千方百计满足。
每天晚上回家后,看到他兴致高,就知道今天模拟考试做得不错,我们睡得也会踏实一些。如果看到他脸色不好,坐在书桌旁苦思冥想,就知道今天还有难题没解开,我们连走路也要蹑手蹑脚,生怕打扰到他。
那段时间,我们真的是“悲伤着他的悲伤,快乐着他的快乐,追逐着他的追逐,幸福着他的幸福”。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考试关头了。考场在西山的一个中学,距离家足有30多公里。我们提前预订了一个酒店,然后亲自去实地考察了一番,详细规划好考试那两天的生活:从酒店到考点最佳路程大约有820米,步行需要八九分钟;早晨几点起床,早餐吃什么去哪个饭店吃;午餐吃什么去哪个饭店吃,休息多长时间;晚餐吃什么去哪个饭店吃,吃完饭散步走哪条路线。唉,作为家长,能做的也仅此而已!
考试前夕,我和儿子进驻酒店。睡之前,我和儿子都上好了闹钟,为保险起见,还再三叮嘱留守在家的妈妈,也上好闹钟,准时电话叫醒我俩。即便安排得如此周到,那一晚我也是隔一会儿就惊醒一次,翻个身也担心会打扰到他休息,整夜几乎没有睡个囫囵觉,生怕影响到儿子考试。
出门时,儿子连声说“好紧张”,手也微微发抖。为了给他减压,我故意笑话他,男子汉,就得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
路上,我看到天空飞过一架飞机,就说这是好兆头,寓意是一飞冲天。路边一轿车前盖上有两只小猫在嬉戏,我说寓意是指这次考试一定会名列前茅(猫)的……一路上我故意和他说说笑笑,想方设法为他减压。看见儿子紧张的神情有了很大缓解,我悬着的心才稍微踏实了些。
所幸,每门考试结束,他都显得状态不错。考完最后一门,儿子走出校门时脸上挂了笑容,我突然觉得原来沉重的心一下就变得轻飘飘的了。
调剂悲喜交加
正月十六,终于要出成绩了。我们等到凌晨,儿子激动地喊:“377!”这一成绩大大超出了全家人的预估,我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这个成绩比去年的国家线高120多分,比去年的院线高40多分。学校虽然不公布排名,但我觉得稳了,正常情况下这个成绩妥妥进复试,“C9华5”的目标近在眼前,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觉。
万没料到,仅仅隔了一天就风云突变。
网上突然曝出猛料:他报考的院校专业内卷(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严重,400分以上的居然高达440多个,390分以下都需要认真考虑调剂。
看到这个消息,儿子再次陷入了伤感中。
一周后国家线公布,基本与去年持平。再隔几天,各大院校陆续公布录取线。如果一志愿报考了其他同类的985院校,以他这个分数多数是可以进入复试的,这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推断是合理的。
接下来,全家人都在手机上下载了相关APP;收藏了研招网、教育在线、考研网等各类网站。他妈妈还专门制作了一个表格,把近年来有调剂需求的院校和科研院所列出来,逐一查出招生处的联系电话、邮箱,有的甚至连导师姓名、联系方式都查了出来。只要有空就打电话联系,真的做到了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儿子也将自己的基本情况、考试信息、学业绩点等各类信息编制成专门邮件,发送给自己相中的学校和导师。
但发出去的邮件基本上石沉大海,就在最失望的关头,两个国家级的科研院所给他发来了复试邀请。收到信息的那一刻,儿子重新燃起了希望,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时显得很激动,说他已经不抱希望,准备去找工作了,而且信息已经发布到网上了,没想到还能有转机。但后来儿子查阅了好多资料,认真了解这两个科研院所的主要研究方向,经过理性分析,觉得这两家单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大相径庭,都不理想,如果重新开始另一个领域的研究,那么大学四年的学习就会付之东流,他想要放弃。
3月22日0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正式开通,儿子把三个志愿都报满:一个“985”,一个“211”,还有一个是一家科研院所,这三个学校都与他的专业切合。他说,“985”用来冲一下;“211”是他的母校,听说母校在调剂时会照顾本校学生,宁可信其有吧;科研院所是用来“保”的,他说前面复试过关的那两个都是科研院所,说明科研院所竞争不太激烈。
报名后,耐着性子等了一天多。网上显示,“985”的连他的报名信息也没有查看;科研院所虽然查看了,但没有反馈;而认为会得到照顾的母校,却打来电话,说调剂名额有限,从报名情况看,他的成绩进入复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时间在流逝,还没有任何一个学校给他发来复试邀请。儿子明显有些沉不住气了,有几次眼含泪水对我们大喊道:“我就是想上学,哪怕是偏远地区的双非!”我猜,那两天他一定躲在被窝里默默流泪了。
我默默为儿子祈祷:企盼一切的努力都不被辜负!
人的软弱和刚强,都远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候放下软弱,你会发现,刚强能带你跨过无数的山,走过很远的路。
就在我们都灰心丧气、几近绝望的时候,忽然就“柳暗花明”了。一天傍晚,一个西北985学校给他发来了复试邀请,和他联系的学长说,如果通过了复试,由该院唯一的工程院士做他的导师。先前用来“保”的科研院所也打电话通知他,让他先交了150元复试费用,等候复试安排。
接下来,儿子认真准备,相继参加了这两个学校的线上复试,并且都通过了。一个在西北,一个在北京。儿子决定去西北,做工程院士的弟子!研招网上拟录取信息发布时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信息一上线,儿子就在第一时间点了确认。
上岸了!儿子的坚持终于有了好结果,他说,感谢那个没有放弃的自己!
我觉得,儿子有这一段为理想而疯狂的经历,迷茫着也成长着,虽然结果与最初的理想有一定差距,但他为之努力过,是不会留有遗憾的,至少学会了在起风的日子依风起舞,在落雨的时候独自撑起一把伞!
这就是我们全家一起第二次考研的全记录,希望能给莘莘学子及其家庭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