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写生,不管是“目识心记”还是“对景写生”,也不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对意境的追求都是相同的。

纵览自古流传至今的山水画作品,无一不是画家体察自然、内化于心、诉诸笔墨而来。早在唐代,画家张璪就提出中国美学史上代表性言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山水画写生,就是师法自然,但是自然的美要转化成艺术的美,就需要画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凭借娴熟的笔墨技法和个人的感悟,营造出无穷的韵味和诗意空间,这就是山水画的意境构建。

李可染先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意境一直被称之为山水画的灵魂,也是作为山水画追求的至高境界。山水画写生,如何把握意境的营造,这是山水画作品优劣之关键,画家对景写生,首先是以选择能打动其心灵的自然美景为表现对象。
自然之景如果不经过画家的艺术化处理,看见什么就画什么,都统统摄入画面,虽然是生活写照,但缺乏作品的感人之处。
只有经过构图的经营、物象的取舍、虚实的处理等艺术手法,才能表现出诗意化的动人画面。
苏东坡论画曾言:“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
面对复杂的自然场景,画家应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提炼出自己的感受,为营造画面的意境做服务。
当提笔写生之前,若能移步细致观察自然的整体之貌,对物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随后,进一步深层次观察,也就到了绘画立意的关键时刻,透过自然表象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这是形成艺术作品的初步构想。
画家带着明显的创造性去深层次观察,并注意把各个角度的气势、布局、主次、取舍、揖让都了然于胸,做到“山川为我所用”。
中国山水画写生特别强调想象的力量,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曾这样描写范宽:“居山水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遂对景造意,不取华饰,写山真骨,自为一家。”
这“趣”就是山水画的“意趣”“意境”。可见在山水写生中,画家通过观察自然,再经过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使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从而把握对山水本源的美感体验和真切感受,使写生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笔墨造型是中国山水画艺术表现的基本形式,意境优美的山水画写生作品,自然离不开“气韵”,南朝谢赫“六法论”中把“气韵生动”放在了首位,说明了气韵是作品存世的关键。
山水画的气韵必须借助笔墨巧妙变化及创新来完成。清·方熏《山静居画论》中提到“气韵有笔墨间两种。
墨中气韵人多会得,笔端气韵世每鲜知。所以六要中又有气韵兼力也”。可以看出“墨分五色”,变化无穷,用墨色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气韵,大多数画家都容易掌握,但是笔力上的气韵知道的就比较少了,所以在讲气韵之前笔法力道也是关键。
作为山水画造型基础的线条,是山水画的形质骨骼,“骨法用笔”体现出用笔的力度和书写性,画家写生时必须把握好线条的虚实、疏密、粗细、疾徐、轻重、浓淡、长短等形式的变化,才能充分体现出笔墨的节奏、韵味和情趣。
山水画写生,除了笔墨,构图也是造境的基础和前提,山水画写生中的构图绝不是将自然物象简单地组合,也不是单纯地将客观的事物再现。
山水画写生既然等同于对景创作,自然就涉及到了美学范畴——“意境”,在写生中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构图形式,所表现的意境也有所不同。
六法论中“经营位置”实指画面的构图,其经营的本质就在于创造,自然涉及到对物象的取舍,根据自身的感受来营造画面的场景,根据画面的需要,来调整形象、布局、主从等关系,对所要描绘的形象用笔墨形式来进行删减、调整、重组,表现出心目中的画面意境,所以说“构图”就是造境的前提和条件。
而画面的虚实关系,既是意境生成的关键,也是画面内涵的体现,“虚实”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技巧,更是对境界更深层次的创构。
中国画“计白当黑”,虚空的“白”,虽不着笔墨,却能使人的思维任意纵情驰骋,从虚空的“妙悟”中领会“画外之意”。
意境的传达追求就是想象,而代表虚空的“白”恰好给意境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使之“无形亦有形”“无声胜有声”,使画面“无画处皆成妙境”,“白”的显现可谓使画面意境锦上添花。
当然,在落墨写生时,物象的形质,亦有虚实之分,有时为了突出主体,虚掉次要的物象,使主体更加鲜明。
用笔、用墨也要体现虚实,如在山石的处理上,要把支撑山石结构的几条主线提炼出来,使之“实”处理,也就是要立骨,而主线之外的线条组合相对处理得虚,使物象形质虚实相生,形成一定的体积感。
山体刻画,近山形质若显实,远山表现多以没骨法来虚处理,辅助于烟云的流动来显现山的高远或幽深等。
总而言之,山水画写生不仅仅是一个技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意识问题,通过画面的经营取舍、虚实相生、虚实相融的原理,依据画家的修养与学识,把自然形象语言和特点提炼出来,也就是物象的精神状态。
写生的过程就是将物象不断归纳化、条理化处理的一个过程;而写生作品的意境与内涵的把握,更需要画家的不断学习,积淀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艺术修养,才能更深层次地发现和感受自然景观与自我心灵境界产生的共鸣,从而生发出更多的感悟,表现出山水之道和精神之美。
(0)

相关推荐

  • 水墨写生与传统技法的运用

    "写生"不是简单的对景写生,而是要在观察.表现自然景物的过程中消化已经掌握的传统技法,传统技法不仅仅是笔墨,还包含了取景.构图.透视.意境等.中国水墨山水画相对于西画风景画,离自然 ...

  • 李可染: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李可染 石涛诗之漫江一砚 文/李可染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 ...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 ...

  •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 ...

  • 王刚:以云、泉、水为画中灵魂,开辟中国山水画新境界

    一纸丹青,千年文脉.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于画.山以水为脉,得烟云而秀媚.故,中国山水画,因水而灵,因溪而动,因泉而声,因云而仙.然而传统山水画,多以山为主,云水为辅,鲜有将云.泉.水作为画中主要灵魂的 ...

  • UC头条:美术研究|古代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的意境进入!

    摘 要: 在古代中国山水画临摹教学中, 提出重视和加强意境进入, 师古人之迹, 更师古人之心. 改变单纯性技法练习的浅层理解和表现, 是提高中国山水画教学和创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中国山水画是以山川自然 ...

  • 中国山水画之意境!!!!!

    中国山水画之意境!!!!!

  •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情感

    意境",顾名思义,包含"意"(情思或美感)与"境"(景物或生活画面)两个方面."意"是指主观的思想感情,即"胸中境&qu ...

  • 中国山水画意境与笔墨、观照方式的联系

    作者:刘海静 文章节选自<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探析> 意境与笔墨 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及格调的高低与作者本人的绘画观念.学识水平.生活阅历.审美修养等因素密切相关.意境的创造不仅限于理解为表现什么 ...

  • 中国山水画论理与技法论文八《“变化”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灵魂》

    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先由画家确立主题思想,确定入画内容,通过构思.立意.取势.布局进行构图,然后皴擦,最后点染来完成. 下面,以焦墨大师秦国健自身创新作品为实例,图文并茂來论证,如何通过笔法和墨法的变化 ...